第八章:表达篇 - 对接云端语音合成,让助手“开口说话”
本章系统讲解云端 TTS(Text-to-Speech,文本转语音)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结合本项目的 Provider 架构、事件总线与音频服务,给出可运行的 HTTP API 对接示例、音频流处理与缓冲实现、播放链路的接入方法、错误处理与性能优化策略,并通过流程图与时序图串起“从文本到声音”的完整闭环。
8.1 揭秘云端TTS:从文本到自然语音的魔法
-
选择云端 TTS 的工程动机
- 成本与效率:自研 TTS 涉及海量语料、时长标注与大规模训练;云端 TTS 提供成熟模型、可配置音色与风格,快速落地生产。
- 效果与覆盖:主流云 TTS 支持多语种与多音色、情感与风格(播报/客服/角色),鲁棒性与可维护性更强。
- 迭代与稳定:API 升级平滑,运维开销较小,适合在产品迭代周期中稳定融合。
-
技术结构总览(文本→语音)
- 文本正规化(Text Normalization):数字、单位、时间等规范化(如“3kg”→“三千克”),避免发音不一致。
- G2P(Grapheme-to-Phoneme):将文字映射为音素序列(/sh/, /a/, …),为发音与韵律提供离散表示。
- 韵律与时长预测(Prosody & Duration):预测停顿、重音、语速与音节时长,决定自然度与可懂度。
- 声学建模(Acoustic Model):将(文字/音素+韵律)映射为声学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