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基于罗伊适应模型的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一种常见的围产期精神障碍,通常在分娩后数周至数月内发生,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自我评价降低以及对婴儿缺乏兴趣等。全球范围内,约有10%至15%的产妇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而在初产妇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¹。PPD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干扰母婴依恋关系,进而对婴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长期负面影响²。及时识别与有效干预产后抑郁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相关工具(如 VersaBot)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语料管理与分析支持。

近几年,随着护理学科对理论指导实践价值的重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将系统化的护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结局。其中,罗伊适应模型(Roy Adaptation Model, RAM)作为一种经典的护理理论框架,在慢性病管理、心理社会适应及家庭护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³。该模型强调个体作为适应系统的动态过程,通过调节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适应模式,实现对外界刺激的适应⁴。由于产后阶段涉及多重生理与心理变化,且家庭环境在产妇恢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罗伊适应模型被认为特别适用于指导产后抑郁的家庭护理干预设计。

尽管已有部分研究尝试将罗伊适应模型应用于产后抑郁的干预实践中,但目前尚缺乏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整合与评述。现有文献多集中于单一研究或特定人群的效果验证,未能全面梳理理论应用路径、干预机制及其有效性证据。此外,关于如何基于该模型构建结构化家庭护理方案,仍存在理论转化不足、实证支持薄弱等问题。本综述旨在通过对近二十年来相关实证研究的系统回顾,探讨罗伊适应模型在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现状、核心要素、效果评估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主体

一、罗伊适应模型的理论内涵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

罗伊适应模型由护理学家卡利斯塔·罗伊(Callista Ro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核心理念是个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持续与环境互动,并通过适应性反应维持稳态⁵。该模型将人类视为“适应系统”,其行为是对外部和内部刺激(输入)进行处理后的结果(输出)。这些刺激可分为三类:主要刺激(如疾病状态)、相关刺激(如社会支持水平)和残余刺激(如个人信念)。机体通过四种适应模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来应对这些刺激,最终实现适应⁶。

在产后护理情境中,产妇面临多重适应挑战:生理上需应对激素波动、身体恢复与哺乳需求;心理上需调整自我认同,接受母亲角色;社会层面则需重建家庭关系、协调育儿责任并寻求外部支持⁷。这些变化恰好对应罗伊模型中的四大适应维度,使得该理论成为解释和干预产后适应困难的理想框架。例如,产后抑郁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自我概念受损(如自责、无能感)、角色功能紊乱(无法胜任母亲职责)以及相互依赖失衡(缺乏配偶或家人支持)⁸。通过识别这些非适应性反应,护理人员可针对性地设计干预策略,促进产妇向积极适应转变。

罗伊模型特别强调“控制过程”在适应中的中介作用,包括认知评估与应对机制⁹。这为家庭护理干预提供了理论切入点:通过教育、沟通训练和支持性辅导等方式,增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认知资源与应对能力,从而提升整体适应水平。此外,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允许研究者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测量指标与干预模块,便于在临床试验中实施与评估¹⁰。

二、基于罗伊适应模型的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近几年,已有若干研究尝试将罗伊适应模型应用于产后抑郁的干预设计,尤其是在家庭护理背景下,探索如何通过系统化护理方案改善产妇的心理适应状况。虽然直接以“罗伊模型+产后抑郁+家庭护理”为主题的研究数量有限,但从理论延伸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已有多个相关研究为其提供了间接支持。

Díaz 和 Cruz 在一项针对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对照临床试验中,明确采用罗伊适应模型构建了护理干预程序,并证实其在提升照顾者福祉方面的有效性¹¹。该研究通过设定清晰的概念结构与理论-经验框架,展示了如何将罗伊模型的操作化应用于实际护理方案设计。其核心思路在于识别照顾者的适应水平(如压力感知、生活质量),并通过干预调节其认知与行为反应,促使其更好地应对长期照护带来的挑战。这一研究范式对于产后家庭护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产妇本身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照顾者”,但在育儿过程中同样承担高强度的情感与体力劳动,极易出现类似的角色负荷与心理耗竭现象。借鉴该研究的方法论路径,完全可以在初产妇群体中开展基于罗伊模型的家庭支持计划。

Kim 和 Kim 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罗伊模型在神经损伤患者社会再适应中的应用,构建并验证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年龄、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水平等因素对社会再适应的直接影响与间接路径¹²。该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不仅是独立的影响因素,还能通过缓解抑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间接促进适应进程。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产后护理中,家庭支持的作用不应仅被视为背景变量,而应作为核心干预靶点纳入护理方案设计。结合罗伊模型的“相互依赖”适应模式,可通过家庭会议、夫妻沟通训练、亲子互动指导等形式,强化产妇与配偶、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向互动,从而增强其适应资源。

更为贴近主题的是 Mohamed 等人于2025年发表的一项治疗-对照设计研究,该研究虽未直接命名使用“罗伊模型”,但其所依据的“Ratu模型”在理论架构上与罗伊模型高度相似,均强调刺激-应对-反应的动态过程,并关注社会支持、应对机制与行为反应的调节作用¹³。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该模型的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实验组91.7%无PPD vs 对照组56.6%),并在刺激感知、应对方式、行为反应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一成果有力支持了以适应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预防PPD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此外,Lee 和 Park 的研究虽聚焦于产前抑郁的中介效应,但也间接揭示了育儿压力与家庭支持在产后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¹⁴。研究发现,减轻育儿压力、改善产后家庭支持是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策略。这与罗伊模型中“减少无效应对、增强适应性反应”的目标高度一致。换言之,家庭护理干预若能围绕产妇的适应需求展开,重点提升其应对资源与社会联结,则有望从根本上降低PPD风险。

Zhang 等人的综述虽聚焦于皮肤病患者的 psychosocial adaptation,但其构建的护理协议模型同样体现了罗伊模型的核心思想:即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分析到干预策略开发的系统化路径¹⁵。他们提取出心理因素(焦虑/抑郁、自尊、污名感)与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经济负担、社会接纳)作为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的关键维度,这与罗伊模型中的“自我概念”与“相互依赖”模式高度契合。该研究还指出,认知行为训练、教育干预与自助项目是有效的辅助护理手段,这些也正是基于适应理论的常见干预形式。无论具体疾病背景为何,只要涉及心理社会适应问题,罗伊模型均可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Younas 和 Quennell 的整合性综述进一步确认了护理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指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理论引导的护理实践均优于传统做法,尤其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与压力管理方面表现突出¹⁶。他们特别提到 Orem 自我护理模型、Roy 适应模型与 Peplau 人际关系理论是最常被使用的三大护理理论,且多数研究显示理论指导下的干预显著改善了各类临床结局。这一宏观证据再次印证了将罗伊模型用于产后抑郁护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不过,当前研究仍存在明显局限。绝大多数研究并未明确声明以罗伊模型为唯一理论框架,导致理论应用的透明度不足。干预内容多集中在教育与支持层面,缺乏对四大适应模式的系统覆盖。例如,较少研究关注产妇的生理适应(如睡眠质量、疼痛管理)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也鲜有研究测量“角色功能”维度的具体变化(如母亲角色认同感)。样本多来自医院门诊或特定文化背景人群,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三、基于罗伊模型的家庭护理干预设计构想

鉴于上述研究进展与不足,有必要构建一个系统化、可操作的基于罗伊适应模型的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框架。该框架应涵盖以下四个核心组成部分:

第一,评估阶段:识别适应性与非适应性反应

根据罗伊模型,护理评估应始于对产妇面临的三类刺激(主要、相关、残余)的识别。主要刺激包括分娩方式、并发症、婴儿健康状况等;相关刺激涉及配偶参与度、居住安排、经济条件等;残余刺激则包括既往心理史、个性特征、文化信仰等¹⁷。随后,评估应在四大适应模式下展开:

  • 生理功能:监测睡眠质量、食欲、疲劳程度、荷尔蒙相关症状;
  • 自我概念:评估自尊水平、身体形象满意度、负罪感与无助感;
  • 角色功能:考察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育儿信心、职业身份冲突;
  • 相互依赖:测量伴侣支持、亲子互动频率、家庭沟通质量¹⁸。

评估工具可选用标准化量表,如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SPSS)、应对方式问卷(COPE)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第二,诊断与目标设定

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产妇的主要适应问题。例如,“自我概念紊乱:表现为持续自我贬低,担心无法胜任母亲角色”或“相互依赖障碍:配偶缺乏情感回应,导致孤独感加剧”。每个护理诊断应对应一个或多个适应模式,并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如“四周内EPDS评分下降≥4分”、“每周与配偶进行两次深度交流”。

第三,干预实施

干预策略应围绕增强适应能力展开,具体包括:

  1. 认知重构与心理支持: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帮助产妇识别并纠正非理性思维(如“我不是好妈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¹⁹;
  2. 家庭协同干预:组织家庭成员参与护理会谈,明确各自角色与责任,提升共情与支持技能;
  3. 日常功能训练:提供时间管理、婴儿照护技巧培训,减轻角色负荷;
  4. 社会资源整合:连接社区母婴服务、心理咨询热线、互助小组等外部支持网络²⁰。

所有干预活动均应在罗伊模型指导下进行,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对应特定的适应模式与控制过程。

第四,评价与反馈

定期追踪产妇的适应进展,使用前后测设计比较干预效果。除量化指标外,还可引入质性访谈了解主观体验变化。若发现非适应性反应持续存在,应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总结

本综述系统回顾了罗伊适应模型在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产后抑郁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适应失调现象,涉及生理、心理与社会多重维度的变化,而这正是罗伊适应模型擅长解释与干预的范畴。已有研究虽未普遍明确标注使用该模型,但其理论内核已在多个相关领域得到体现,特别是在提升社会支持、优化应对机制与改善角色功能方面显示出良好成效。

当前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理论应用模糊、干预设计碎片化、跨文化验证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亟需加强理论自觉性,明确以罗伊模型为核心框架,系统设计涵盖四大适应模式的综合性家庭护理方案。同时,应扩大样本多样性,纳入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与家庭结构的产妇群体,提升研究的外部效度。

此外,数字化健康技术的发展为基于罗伊模型的远程家庭护理提供了新机遇。例如,可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实时监测产妇的情绪波动与日常活动,自动推送个性化应对建议,实现动态适应支持。此类智能化干预模式值得在未来研究中深入探索。

基于罗伊适应模型的产后抑郁家庭护理干预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展现出广阔的实践前景。建议护理教育机构加强对护理理论的教学与推广,鼓励临床护士在实践中主动运用理论指导护理决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经验护理”向“理论驱动型护理”的转型,全面提升围产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Younas, A., & Shannon E. Quennell. "Usefulness of nursing theory-guided practice: an integrative review."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2019).

[2] Mohamed, Amal H, et 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atu’s model for preventing postpartum blues and depression among primiparous women: A treatment-control design." Women's Health 21 (2025).

[3] Díaz, Leidy Johanna Rueda, & D. Cruz. "ADAPTATION MODEL IN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INVOLVING FAMILY CAREGIVERS OF CHRONIC PATIENTS." Texto & Contexto Enfermagem 26 (2017).

[4] Kim, Jungmi, & Hwasoon Kim.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n Social Re-Adjus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Based on Roy's Adaptation Model]."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 53, no. 4 (2023): 480–495.

[5] Roy, Callista. The Roy Adaptation Model. Prentice Hall, 2009.

[6] Yoder, L. "Using the Roy Adaptation Model: A Program of Research in a Military Nursing Research Service." 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 18, no. 4 (2005): 321–323.

[7] Lee, Eun Joo, & Jeong-Sook Park. "[Development of a prediction model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based on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antepartum depression]."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 45, no. 2 (2015): 211–220.

[8] Zhang, Xiu-jie, et al. "The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 a scoping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19 (2019).

[9] Hale, Molly E., et al. "Identifying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nd evidence-bas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supporting pediatric gunshot wound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roposed conceptual model." BMC Pediatrics 24 (2024).

[10] Huang, Chengche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dvances in Social Behavior Research (2024).

http://www.dtcms.com/a/532245.html

相关文章:

  • Bright Data 抓取浏览器API实战:助力高效完成定向大规模数据稳定采集
  • 合肥市做效果图的网站最适合新人的写作网站
  • 关于做视频网站的一些代码南京网站制作公司怎么样
  • 6分钟制作TikTok游戏领域热门短视频分析AI Agent
  • 自由通讯的魔法:Go从零实现UDP/P2P 聊天工具
  • Cortex-M3-STM32F1 开发:(十二)HAL 库开发 ➤ SysTick 系统滴答定时器
  • go-ethereum core之以太网虚拟机EVM
  • 自己怎么免费做网站网站开发 合同
  • 网站如何做脚注一般使用的分辨率的显示密度是多少dpi )
  • 嵌入式开发中ln命令使用指南
  • C++模板进阶及特化实战指南
  • zenm自己做网站淮北建设网
  • 网站title keyword descriptionwordpress 分类筛选
  • 网站系统设计目标企业融资方案范本
  • 《AI 应用层革命(二)——从应用到生态:当智能体开始重塑世界》
  • 使用 Python 元类与属性实现惰性加载:Effective Python 第47条
  • 环广西世巡赛开战!维乐Senso Prime 坐垫助你竞速
  • DeepSeek讲“南辕北辙”者的志向
  • 做网站在线视频如何添加湘潭网站seo
  • 智能文本抽取:通过OCR、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将非结构化文档转化为可读、可分析的数据资产
  • 许昌哪个网站做苗木网站建设怎么让百度搜索到
  • 代码训练LeetCode(49)插入区间
  • wordpress做游戏网站国家新闻大事
  • 【Macos】安装 macFUSE 和 SSHFS 实现在 Finder 中挂载服务器目录
  • 【高并发服务器】十、Connection连接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内网网站建设流程高佣联盟做成网站怎么做
  • Canvas 复杂交互步骤:从事件监听 to 重新绘制全流程
  • 【js】class中constructor如何接收动态值,如timeRange
  • Gorm(四)删除操作
  • XSLT `<sort>` 标签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