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T PDO对比SDO
PDO 与 SDO 在通信模型、数据处理等技术维度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的适用场景边界。以下从七个核心维度进行详细对比:
| 特性维度 | PDO(过程数据对象) | SDO(服务数据对象) |
|---|---|---|
| 通信模型 | 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数据单向流转 | 客户端 - 服务器模型,请求 - 响应双向交互 |
| 传输方式 | 周期性传输为主,支持事件触发(数据突变时) | 非周期性传输,按需发起(主站主动请求) |
| 数据大小 | 通常为字节级小数据(适配实时传输需求) | 支持大数据传输(可分段传输任意长度数据) |
| 实时性能 | 硬实时,延迟低至 μs 级,确定性强 | 非实时,延迟通常为 ms 级,确定性弱 |
| 确认机制 | 无确认机制,依赖硬件时序保证传输可靠性 | 强制应答确认,支持错误检测与重传 |
| 处理方式 | 由 ESC(EtherCAT 从站控制器)硬件自动处理 | 需从站固件参与,软件层面解析处理 |
| 协议开销 | 极低(无冗余控制字段) | 较高(含请求类型、状态码等控制字段) |
关键机制解析
-
PDO 的双向分类逻辑:PDO 按从站视角分为 RxPDO 和 TxPDO—— 主站发送给从站的控制指令(如电机目标转速)为 RxPDO,从站反馈给主站的状态数据(如实际位置)为 TxPDO。这种分类方式清晰界定了数据流转方向,适配主从控制架构。
-
SDO 的对象字典访问:SDO 通过对象字典的索引(16 位)和子索引(8 位)精准定位数据对象。例如修改伺服驱动器速度环 P 参数时,主站通过 SDO 访问索引 0x6098、子索引 1 对应的条目,这种方式确保了参数配置的准确性。
-
PDO 映射的配置逻辑:并非所有实时数据都能通过 PDO 传输,需通过 "PDO 映射对象"(0x1600-0x17FF 为 RxPDO 映射,0x1A00-0x1BFF 为 TxPDO 映射)和 "PDO 分配对象"(0x1C12 为 RxPDO 分配,0x1C13 为 TxPDO 分配)进行配置。例如在 CIA402 运动控制协议中,不同控制模式需切换不同的 PDO 映射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