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在日常整理扑克牌时,我们通常会把抓到的新牌插入到已整理好的牌堆里,保持牌堆始终有序——直接插入排序的思想与此完全一致。它将待排序数组分为“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每次从“未排序区间”取出第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区间”的合适位置,最终让整个数组有序。
1. 直接插入排序的执行流程
我们以数组arr = {49, 38, 65, 97, 76, 13, 27, 49}为例,详细展示直接插入排序的每一步:
- 初始状态:已排序区间只有
arr[0] = 49,未排序区间为{38, 65, 97, 76, 13, 27, 49}。 - 第1次插入(处理38):
取未排序区间第一个元素38,与已排序区间的49比较,38 < 49,所以将49后移一位,把38插入到arr[0]位置。此时数组变为{38, 49, 65, 97, 76, 13, 27, 49},已排序区间为{38, 49}。 - 第2次插入(处理65):
取未排序区间第一个元素65,与已排序区间的49比较,65 > 49,直接插入到49后面。数组变为{38, 49, 65, 97, 76, 13, 27, 49},已排序区间为{38, 49, 65}。 - 第3次插入(处理97):
取97,与65比较,97 > 65,直接插入到65后面。数组不变,已排序区间扩展为{38, 49, 65, 97}。 - 第4次插入(处理76):
取76,与97比较,76 < 97,将97后移;再与65比较,76 > 65,将76插入到65和97之间。数组变为{38, 49, 65, 76, 97, 13, 27, 49}。 - 后续插入(处理13、27、49):
按照同样逻辑,13会被插入到最前面,27插入到13之后,最后一个49会插入到已排序区间中第一个49的后面(保持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体现算法稳定性)。最终数组变为{13, 27, 38, 49, 49, 65, 76, 97}。
2. 直接插入排序的代码实现
以下是直接插入排序的C语言实现,代码简洁且注释详细,清晰体现“取元素-找位置-插入”的逻辑:
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temp;for (i = 1; i < n; i++) { // 外层循环:未排序区间从i=1开始temp = arr[i]; // 取出未排序区间的第一个元素for (j = i - 1; j >= 0 && arr[j] > temp; j--) {arr[j + 1] = arr[j]; // 已排序元素后移,腾出插入位置}arr[j + 1] = temp; // 将temp插入到合适位置}
}
代码说明:
- 外层循环
i遍历“未排序区间”的起始位置(从第2个元素开始,因为第1个元素默认在已排序区间); - 内层循环
j从“已排序区间”的末尾向前找,若arr[j] > temp,则将arr[j]后移一位,直到找到arr[j] <= temp的位置; - 最后将
temp插入到arr[j+1]的位置,完成一次插入。
3. 直接插入排序的性能与特性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数组已完全有序):只需比较
n-1次,无需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O(n)O(n); - 最坏情况(数组完全逆序):每次插入都要移动已排序区间的所有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2)O(n^2)O(n2);
- 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O(n^2)O(n2)。
- 最好情况(数组已完全有序):只需比较
- 空间复杂度:仅需一个临时变量
temp,空间复杂度为O(1)O(1)O(1)。 - 稳定性:由于相同元素插入时会放在已有相同元素的后面,不会改变相对顺序,因此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4. 适用场景
直接插入排序适合以下场景:
- 数据量较小的数组(如
n < 100),此时O(n2)O(n^2)O(n2)的时间复杂度可接受; - 数组基本有序的情况(如只有少数元素位置不对),此时比较和移动次数极少,效率接近O(n)O(n)O(n);
- 对内存开销敏感的场景,因为其空间复杂度仅为O(1)O(1)O(1)。
综上,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逻辑直观、实现简单的排序算法,核心是“逐步构建有序区间,每次插入一个元素”。它在小规模或基本有序的数组上表现高效,且具有稳定性,是插入排序家族的基础算法。理解其“插入-移动”的过程,能为后续学习折半插入、希尔排序等进阶算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