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与KVM基础
文章目录
- 一、Linux 常用命令总结
- (一)登录与会话管理命令
- (二)电源管理命令
- (三)文件管理命令
- 二、KVM 基础使用总结
- (一)KVM 图形界面使用
- (二)KVM 命令行使用
一、Linux 常用命令总结
(一)登录与会话管理命令
该类命令主要用于用户登录系统、查看登录记录及退出会话,保障系统访问的可追溯性与会话控制。
- login 命令
- 作用:命令行模式下登录 Linux 系统,是用户进入系统的首个命令。
- 操作流程:在 “localhost login: ” 后输入用户名,按 Enter 键,再在 “Password:” 后输入密码(输入时无字符回显),完成登录。
- 关键特性:Linux 支持多用户同时登录,通过虚拟控制台实现多会话切换,默认使用 “Alt+F1 - F6” 键切换前 6 个虚拟控制台,可在程序出错死锁时切换控制台关闭故障程序。
- last 命令
- 作用:读取
/var/log/wtmp文件,显示用户最近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终端、IP 地址、登录与退出时间等。 - 常用参数
-R:省略主机名列。-a:将主机名或 IP 地址显示在最后一列。-n <行数>:指定显示登录记录的行数,如last -n 3显示最后 3 条记录。-x:显示系统关机、重启及运行等级改变等信息。
- 实例:
last reboot可单独显示近期系统重启时间记录。
- 作用:读取
- exit 命令
- 作用:退出当前 shell,若在脚本中使用,可离开脚本回到 shell。
- 语法:
exit [状态值],状态值 0 表示执行成功,非 0 表示执行失败,不指定则用预设值退出。 - 实例:在终端输入
exit,即可退出当前终端会话。
(二)电源管理命令
该类命令用于系统的关机、重启操作,不同命令在安全性、执行流程上存在差异,需根据场景选择使用。
- shutdown 命令
- 核心作用:安全关闭或重启系统,执行完整关机流程,保障数据完整性与进程安全退出。
- 执行流程:先向所有登录用户广播关机通知,再向进程发送
SIGTERM信号允许安全退出,对未响应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强制终止,随后卸载文件系统、同步内存数据,最后调用halt或reboot完成操作。 - 常用参数
-h:关机后停机,如shutdown -h now立即关机,shutdown -h +1010 分钟后关机。-r:关机后重新开机,如shutdown -r now立即重启。-c:取消正在进行的关机动作。-k:仅发送警告信息,不实际关机。
- 适用场景:日常安全关机或重启,优先推荐使用。
- halt 命令
- 核心功能:停止系统运行,默认不切断电源,依赖内核自动清理资源,安全性较低。
- 执行流程:直接停止所有用户空间进程,停止 CPU 和内核任务,默认不卸载文件系统,需
-p参数才会断电。 - 常用参数
-p:关机时同时关闭电源,如halt -p。-d:不将关机记录写入/var/log/wtmp文件。-f:强制关机,不调用shutdown命令。
- 适用场景:系统维护时需保留电源(如通过物理按钮重启)、调试硬件或系统挂起状态,且确认无未保存数据时使用。
- reboot 命令
- 作用:重新启动计算机,若系统运行级别为 0 或 6,直接重启,否则调用
shutdown -r执行重启。 - 常用参数
-f:强制重启,不调用shutdown命令。-i:重启前先停止所有网络相关设备。
- 实例:在终端输入
reboot,即可重启系统。
- 作用:重新启动计算机,若系统运行级别为 0 或 6,直接重启,否则调用
(三)文件管理命令
该类命令是 Linux 系统中最常用的命令集合,涵盖目录切换、文件查看、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是文件与目录管理的核心工具。
- pwd 命令
- 作用: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英文全拼为 “print work directory”。
- 常用参数
-L:目录存在链接时,输出链接路径。-P:输出物理路径,即链接指向的实际目录路径。
- 实例:在
/var/log目录下输入pwd,输出/var/log;若当前目录是链接目录,pwd -P会显示链接对应的真实目录路径。
- cd 命令
- 作用:改变当前工作目录,英文全拼为 “change directory”。
- 常用操作
- 切换到绝对路径:
cd /usr/bin,切换到/usr/bin目录。 - 切换到上级目录:
cd ..,切换到当前目录的上级目录;cd ../..切换到上两级目录。 -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
cd ~,直接回到当前用户的主目录,如 root 用户主目录为/root。 - 切换到上次访问目录:
cd -,可在最近访问的两个目录间快速切换。
- 切换到绝对路径:
- 实例:
cd $VAR_NAME,可切换到环境变量VAR_NAME指定的目录,如先执行log=/var/log,再执行cd $log,即可切换到/var/log目录。
- ls 命令
- 作用:显示指定工作目录下的内容,包括文件和子目录,英文全拼为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 常用参数
-a:显示所有文件,包括以 “.” 开头的隐藏文件,如ls -a。-l:以长格式显示文件详细信息,包括权限、所有者、大小、修改时间等,如ls -l。-h:与-l配合使用,以人类可读格式显示文件大小(如 KB、MB),如ls -lh。-t:按文件修改时间排序,最新修改的文件优先显示。-R:递归列出子目录内容,如ls -R /var/log会显示/var/log及其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d:仅显示目录本身,不显示目录内容,如ls -ld /etc显示/etc目录的详细信息。
- 实例:
ls -lhS按文件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并以人类可读格式显示;ls *.txt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扩展名为.txt的文件。
- mkdir 命令
- 作用:创建目录,英文全拼为 “make directory”。
- 常用参数:
-p,确保目录存在,若父目录不存在则一并创建,如mkdir -p dir2/test,若dir2不存在,会先创建dir2,再在其下创建test子目录。 - 实例:
mkdir dir3 dir4同时创建dir3和dir4两个目录;mkdir -v dir5创建dir5目录并显示创建过程。
- touch 命令
- 作用: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时间属性(存取时间和更改时间),若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新的空文件。
- 常用参数
-a:仅修改文件的访问时间。-m:仅修改文件的修改时间。-d <日期时间>:设定文件的时间戳为指定时间,如touch -d "2026-05-13 20:08:00" testfile。-c:若文件不存在,不创建新文件。
- 实例:
touch testfile,若testfile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若已存在则更新其时间属性为当前系统时间;stat testfile可查看文件的详细时间信息,包括访问时间、修改时间、变更时间等。
- cp 命令
- 作用:复制文件或目录,可保留原文件属性,支持递归复制、交互复制等操作,英文全拼为 “copy file”。
- 常用参数
-r或-R:递归复制目录及其内容,复制目录时必须使用该参数,如cp -r /etc/yum.repos.d /tmp。-i:交互模式,覆盖目标文件前提示用户确认,如cp -i testfile /tmp。-p:保留文件的原始属性,如权限、时间戳等。-v:显示详细的复制过程。-s:创建符号链接(软链接)而非复制文件,如cp -s testfile testfile-soft。
- 实例:
cp testfile /tmp/hahaha将testfile复制到/tmp目录并改名为hahaha;cp file1 file2 file3 /tmp将file1、file2、file3三个文件复制到/tmp目录。
- mv 命令
- 作用: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目录移动到其他位置,英文全拼为 “move file”。
- 常用参数
-i:若源文件与目标文件同名,先询问是否覆盖。-f:直接覆盖同名文件,不提示。-b:覆盖前为目标文件创建备份。
- 命令格式与结果对应
mv source_file dest_file:将源文件source_file改名为dest_file。mv source_file dest_directory:将source_file移动到dest_directory目录中。mv source_directory dest_directory:若dest_directory存在,将source_directory移动到该目录下;若不存在,将source_directory改名为dest_directory。
- 实例:
mv file1 file2将file1改名为file2;mv file2 dir2将file2移动到dir2目录中。
- rm 命令
- 作用:删除文件或目录,英文全拼为 “remove”,文件删除后无法恢复,使用时需谨慎。
- 常用参数
-i: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f:忽略不存在的文件,直接删除,不提示。-r:递归删除目录及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删除目录时必须使用,如rm -r dir1。
- 实例:
rm file1删除文件file1;rm -rf /tmp/*强制删除/tmp目录下所有文件及子目录。
- cat 命令
- 作用:读取文件全部内容、连接多个文件或创建文件,英文全拼为 “concatenate”。
- 常用参数
-n:显示行号,在每一行前加上行号。-b:仅对非空行显示行号。-s:压缩连续的空行,只显示一个空行。-E:在每一行末尾显示$符号,标识行结束。
- 实例
- 查看文件内容:
cat filename,显示filename文件的全部内容。 - 创建文件:
cat > filename,输入内容后按Ctrl+D保存退出,若文件已存在则覆盖其内容。 - 追加内容:
cat >> filename,输入内容后按Ctrl+D,将内容追加到filename文件末尾。 - 连接文件:
cat file1 file2 > file3,将file1和file2的内容合并后写入file3。
- 查看文件内容:
- head 命令
- 作用:查看文件开头部分内容,默认显示前 10 行。
- 常用参数
-n <行数>:指定显示的行数,如head -n 5 passwd显示passwd文件前 5 行。-c <字节数>:显示指定字节数的内容,如head -c 20 passwd显示passwd文件前 20 个字节。
- 实例:
head -n -10 passwd显示passwd文件除最后 10 行外的所有内容。
- tail 命令
- 作用:查看文件末尾部分内容,常用
-f参数实时跟踪文件更新,适合查看日志文件。 - 常用参数
-n <行数>:指定显示文件末尾的行数,如tail -n 5 passwd显示passwd文件最后 5 行。-f:循环读取文件,实时显示文件新增内容,如tail -f /var/log/messages实时跟踪系统日志。-c <字节数>:显示文件末尾指定字节数的内容。
- 实例:
tail -n +10 passwd显示passwd文件从第 10 行开始到文件末尾的内容。
- 作用:查看文件末尾部分内容,常用
- more 命令
- 作用:分页显示文件内容,类似
cat,但支持逐页阅读,按空格键向下翻页,按b键向上翻页,按q键退出。 - 常用参数
-s:将连续两行以上的空行压缩为一行显示。+num:从第num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如more +100 messages从第 100 行开始显示messages文件。-num:指定每页显示的行数。
- 作用:分页显示文件内容,类似
- less 命令
- 作用:与
more类似,支持分页浏览文件,还可随意翻页、搜索内容,支持向上和向下翻页,功能更强大。 - 常用参数
-N:显示每行的行号。-s:将连续空行显示为一行。-i:搜索时忽略大小写。/字符串:向下搜索指定字符串;?字符串:向上搜索指定字符串。
- 操作技巧
- 全屏导航:
Ctrl+F向前移动一屏,Ctrl+B向后移动一屏,Ctrl+D向前移动半屏,Ctrl+U向后移动半屏。 - 单行导航:
j向下移动一行,k向上移动一行。 - 标记导航:按
m加字母设置标记,按'加字母跳转到对应标记位置。
- 全屏导航:
- 作用:与
- find 命令
- 作用: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文件和目录,支持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修改时间、所有者等多种条件过滤查找结果。
- 语法:
find [路径] [匹配条件] [动作],未指定路径时默认在当前目录查找。 - 常用匹配条件
-name pattern:按文件名查找,支持通配符*和?,如find . -name "*.rmvb"查找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所有扩展名为.rmvb的文件。-type type:按文件类型查找,f表示普通文件,d表示目录,l表示符号链接,如find . -type d查找当前目录下所有子目录。-size [+-]size[cwbkMG]:按文件大小查找,+表示大于指定大小,-表示小于指定大小,单位包括字节(c)、KB(k)、MB(M)、GB(G)等,如find /home -size +1M查找/home目录下大于 1MB 的文件。-mtime days:按修改时间查找,+days表示在days天前修改,-days表示在days天内修改,如find /var/log -mtime +7查找/var/log目录下 7 天前修改过的文件。-user username:按文件所有者查找,如find /home -user root查找/home目录下所有者为root的文件。
- 实例:
find /var/log -type f -mtime +5 -ok rm {} \;,查找/var/log目录下 5 天前修改的普通文件,删除前询问用户确认;find / -name "*.log" -exec cp {} /root/cp \;,查找/目录下所有.log文件并复制到/root/cp目录。
- locate 命令
- 作用:在系统文件数据库(默认
/var/lib/mlocate/mlocate.db)中查找符合条件的文件或目录,查找速度比find快,但非实时查找,数据库需定期更新。 - 常用参数
-i:忽略大小写查找,如locate -i ~/f查找当前用户目录下以f或F开头的文件。-c:仅显示找到的文件数量。-l <数量>:限制显示结果的数量,如locate -l 5 /etc/sh显示/etc目录下以sh开头的前 5 个文件。
- 注意事项:首次使用前或需更新数据库时,需执行
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文件数据库;安装locate工具需执行dnf install -y mlocate(openEuler 系统)。
- 作用:在系统文件数据库(默认
- which 命令
- 作用:在
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中查找可执行文件的绝对路径,可确认系统命令是否存在及执行的具体路径。 - 实例:
which bash输出/usr/bin/bash,显示bash命令的绝对路径;which ls显示ls命令的绝对路径。
- 作用:在
- gzip 命令
- 作用:压缩文件或解压缩
.gz格式的压缩文件,使用 DEFLATE 压缩算法,压缩后文件扩展名为.gz,默认压缩后删除原始文件。 - 常用参数
-d:解压缩.gz文件,等同于gunzip命令,如gzip -d file1.gz。-k:保留原始文件,压缩时不删除源文件,如gzip -k file2。-r:递归压缩目录下所有文件,如gzip -r etc压缩etc目录下所有文件。-v:显示详细的压缩或解压缩过程。-1至-9:指定压缩比,-1压缩最快但压缩率最低,-9压缩最慢但压缩率最高,默认-6。
- 实例:
gzip file1将file1压缩为file1.gz并删除file1;gzip -l file1.gz显示file1.gz的压缩信息,包括压缩前后大小、压缩率等。
- 作用:压缩文件或解压缩
- tar 命令
- 作用:对文件和目录进行归档,可结合
gzip、bzip2等工具进行压缩,生成.tar、.tar.gz、.tar.bz2等格式的归档文件,英文全拼为 “tape archive”。 - 常用参数
- 基本操作参数
-c:创建新的归档文件,如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file2将file1、file2打包为archive.tar。-x:解压归档文件,如tar -xvf archive.tar解压archive.tar。-t:列出归档文件内容,如tar -tvf archive.tar查看archive.tar中包含的文件和目录。-r:向现有归档文件追加文件,如tar -rvf archive.tar newfile将newfile追加到archive.tar。
- 压缩和解压参数
-z:使用gzip压缩或解压归档文件,如tar -zcvf archive.tar.gz file1 file2打包并压缩为archive.tar.gz,tar -zxvf archive.tar.gz解压该文件。-j:使用bzip2压缩或解压归档文件,生成.tar.bz2格式文件。-J:使用xz压缩或解压归档文件,生成.tar.xz格式文件。
- 其他常用参数
-v:显示详细操作过程。-f <file>:指定归档文件名称,该参数需放在选项列表最后。-C <directory>:切换到指定目录进行归档或解压操作,如tar -xvf archive.tar -C /tmp将archive.tar解压到/tmp目录。--exclude=<pattern>:排除匹配指定模式的文件,如tar --exclude=abc/1.txt -zcvf abc.tar.gz abc打包abc目录时排除1.txt文件。
- 基本操作参数
- 实例:
tar -zcvf etc.tar.gz /etc将/etc目录打包并压缩为etc.tar.gz;tar -xzvf etc.tar.gz解压etc.tar.gz文件。
- 作用:对文件和目录进行归档,可结合
- ln 命令
- 作用:为文件或目录创建链接,包括硬链接和软链接(符号链接),避免文件重复存储,节省磁盘空间。
- 链接类型区别
- 硬链接:以文件副本形式存在,与源文件共享同一个
inode和数据块,不占用额外磁盘空间;不能为目录创建硬链接,且只能在同一文件系统中创建;删除源文件,硬链接仍可访问文件内容。 - 软链接:以路径形式存在,类似 Windows 快捷方式,与源文件拥有不同
inode;可跨文件系统创建,可对目录创建软链接;若源文件删除,软链接失效。
- 硬链接:以文件副本形式存在,与源文件共享同一个
- 常用参数
-s:创建软链接,如ln -s /var/log/dnf.log dnf.link为/var/log/dnf.log创建软链接dnf.link。-f:强制创建链接,若目标链接已存在则覆盖。-i:交互模式,目标链接存在时提示用户确认。
- 实例:
ln /etc/passwd passwd.link为/etc/passwd创建硬链接passwd.link,两者inode编号、权限、时间戳等属性相同。
- man 命令
- 作用:查看 Linux 系统中命令、函数、配置文件等的手册页面,获取详细帮助信息,英文全拼为 “manual”。
- 语法:
man [选项] [节号] 命令/主题,节号对应不同类型的手册内容,如 1 表示用户命令,5 表示文件格式和约定,8 表示系统管理命令。 - 常用参数
-f:显示与指定关键字相关的手册页面,如man -f passwd显示所有与passwd相关的手册条目。-k:搜索手册页中与关键字匹配的条目,如man -k lvm搜索与lvm相关的手册内容。
- 实例:
man 5 passwd查看passwd文件(/etc/passwd)的手册页面,了解其文件格式和约定;man ls查看ls命令的详细用法。
- help 命令
- 作用:获取 Shell 内置命令的帮助信息,对于外部命令,需使用
--help选项(如ls --help)获取帮助。 - 常用参数
-d:显示命令的简短主题描述。-s:显示命令的简短语法描述,如help -s pwd输出pwd: pwd [-LP]。
- 实例:
help cd查看cd命令(Shell 内置命令)的帮助信息,包括语法、选项及功能说明。
- 作用:获取 Shell 内置命令的帮助信息,对于外部命令,需使用
二、KVM 基础使用总结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虚拟化技术,支持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管理方式,可实现虚拟机的创建、启动、关机、快照等操作。
(一)KVM 图形界面使用
通过virt-manager工具提供图形化界面,操作直观,适合新手或需要可视化管理的场景。
- 调出 virt-manager
- 图形界面调出:在系统应用列表中找到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并点击打开。
- 命令行调出:在终端输入
virt-manager,启动图形界面工具。
- 上传镜像文件
- 连接 KVM 主机:使用终端工具(如 MobaXterm)通过 SSH 连接到 KVM 主机。
- 创建镜像目录:执行
mkdir /iso,创建用于存放镜像文件的目录。 - 上传镜像:通过 SFTP 功能将本地镜像文件(如 Windows 7、CentOS 7 镜像)上传到
/iso目录。
- 创建虚拟机
- 新建虚拟机:打开
virt-manager后,点击 “New VM”,进入虚拟机创建向导。 - 选择安装方式:选择 “Local install media (ISO image or CDROM)”,即通过本地 ISO 镜像安装。
- 选择镜像文件:点击 “Browse” 找到
/iso目录下上传的镜像文件,选择对应的操作系统类型(如 Microsoft Windows 7、CentOS 7)。 - 配置资源:设置虚拟机内存(如 4096 MiB)、CPU 数量(如 2),根据主机性能合理分配。
- 配置存储:创建磁盘镜像,设置磁盘容量(如 40 GiB),默认存储路径为
/var/lib/libvirt/images。 - 命名与完成:设置虚拟机名称(如 win7),点击 “Finish” 开始安装,后续按照操作系统安装向导完成系统安装。
- 新建虚拟机:打开
- 虚拟机管理操作
- 快照管理:虚拟机关机或运行状态下,在
virt-manager中右键点击虚拟机,选择 “Snapshot”→“Create snapshot”,输入快照名称和描述,创建快照;如需恢复快照,选择对应快照后点击 “Revert to snapshot”。 - 电源管理:右键点击虚拟机,可选择 “Start”(启动)、“Shut Down”(正常关机)、“Force Off”(强制关机)、“Reboot”(重启)、“Suspend”(挂起)等操作。
- 硬件配置修改:关闭虚拟机后,右键点击虚拟机选择 “Edit Configuration”,可添加或修改磁盘、网卡、内存、CPU 等硬件资源。
- 快照管理:虚拟机关机或运行状态下,在
(二)KVM 命令行使用
通过virsh、qemu-img、virt-install等命令进行虚拟机管理,适合无图形界面环境或自动化脚本部署场景。
-
常用 virsh 命令
- 查看 KVM 版本:
virsh version,显示 KVM 相关库和 hypervisor 版本信息。 - 虚拟机状态管理
- 列出运行中虚拟机:
virsh list。 - 列出所有虚拟机(包括关机状态):
virsh list --all。 - 启动虚拟机:
virsh start 虚拟机名/ID,如virsh start win7。 - 正常关机:
virsh shutdown 虚拟机名/ID,如virsh shutdown win7。 - 强制关机:
virsh destroy 虚拟机名/ID,如virsh destroy win7(类似拔电源,谨慎使用)。 - 重启虚拟机:
virsh reboot 虚拟机名/ID,如virsh reboot win7。 - 挂起虚拟机:
virsh suspend 虚拟机名/ID,如virsh suspend win7,暂停虚拟机并释放 CPU、内存资源。 - 恢复虚拟机:
virsh resume 虚拟机名/ID,如virsh resume win7,恢复挂起的虚拟机。
- 列出运行中虚拟机:
- 虚拟机自启动设置
- 设置虚拟机自启动:
virsh autostart 虚拟机名,如virsh autostart win7,使虚拟机随 KVM 主机开机启动。 - 取消自启动:
virsh autostart --disable 虚拟机名,如virsh autostart --disable win7。 - 列出自启动虚拟机:
virsh list --autostart。
- 设置虚拟机自启动:
- 虚拟机配置管理
- 查看虚拟机配置 XML 文件:
virsh dumpxml 虚拟机名,如virsh dumpxml win7,显示虚拟机的详细配置信息。 - 编辑虚拟机配置:
virsh edit 虚拟机名,如virsh edit win7,通过编辑 XML 文件修改虚拟机配置(需谨慎操作)。
- 查看虚拟机配置 XML 文件:
- 快照管理
- 创建快照:
virsh snapshot-create-as 虚拟机名 快照名,如virsh snapshot-create-as win7 win7_snap1,为win7虚拟机创建名为win7_snap1的快照。 - 列出快照:
virsh snapshot-list 虚拟机名,如virsh snapshot-list win7,显示虚拟机的所有快照。 - 恢复快照:
virsh snapshot-revert 虚拟机名 快照名,如virsh snapshot-revert win7 win7_snap1,将虚拟机恢复到指定快照状态。 - 删除快照:
virsh snapshot-delete 虚拟机名 快照名,如virsh snapshot-delete win7 win7_snap1。
- 创建快照:
- 查看 KVM 版本:
-
qemu-img 命令
- 作用:管理 KVM 虚拟机的磁盘镜像文件,包括创建、查看、修改磁盘镜像等操作。
- 常用操作
- 创建磁盘镜像:
qemu-img create -f 格式 磁盘路径 大小,如qemu-img create -f qcow2 /disk/vm2.qcow2 20G,创建格式为qcow2、大小 20GB 的磁盘镜像vm2.qcow2,存储在/disk目录。 - 查看磁盘镜像信息:
qemu-img info 磁盘路径,如qemu-img info /disk/vm2.qcow2,显示磁盘格式、虚拟大小、实际占用磁盘空间等信息。
- 创建磁盘镜像:
-
virt-install 命令
- 作用:通过命令行创建 KVM 虚拟机,支持指定内存、CPU、磁盘、镜像文件、网络等参数。
- 常用参数
--name:指定虚拟机名称,如--name vm2。--memory:指定虚拟机内存大小(单位 MiB),如--memory 4096。--vcpus:指定虚拟机 CPU 数量,如--vcpus 2。--disk path:指定虚拟机磁盘路径,如--disk path=/disk/vm2.qcow2。--location:指定安装镜像路径,如--location /iso/CentOS-7-x86_64-Minimal-1810.iso。--network:指定虚拟机网络,如--network network=default(使用 KVM 默认 NAT 网络)。--noautoconsole:不自动连接虚拟机控制台。--vnclisten和--vncport:设置 VNC 监听地址和端口,便于通过 VNC 连接虚拟机,如--vnclisten=0.0.0.0 --vncport=5903。
- 实例:
virt-install --name vm3 --memory 2048 --vcpus 1 --disk path=/disk/vm3.qcow2 --location /iso/CentOS-7-x86_64-Minimal-1810.iso --network network=default --noautoconsole --vnclisten=0.0.0.0 --vncport=5903 --vnc,创建名为vm3的虚拟机,内存 2GB,1 个 CPU,使用/disk/vm3.qcow2磁盘,通过 CentOS 7 镜像安装,开启 VNC 服务供远程连接。
-
虚拟机磁盘默认存储路径
KVM 虚拟机磁盘镜像默认存储在
/var/lib/libvirt/images目录,可在
virt-manager的 “Connection Details”→“Storage” 中查看和修改默认存储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