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注解与反射实战:自定义注解从入门到精通

前言:注解到底是什么?
你是否经常在 Java 代码中看到@Override、@Deprecated这样的标记?这些就是注解 —— 一种给代码 "贴标签" 的机制。注解本身不直接影响代码执行,但能通过工具(如编译器)或框架(如 Spring)赋予代码额外含义。
自定义注解则是让我们根据业务需求创建专属 "标签",结合反射机制能实现强大的动态逻辑(比如日志记录、权限校验、ORM 映射等)。本文将从基础到实战,带你掌握自定义注解的定义、元注解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反射让注解 "生效"。
一、自定义注解基础:@interface 关键字
自定义注解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定义,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接口(编译后会生成继承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的接口)。
1.1 最简单的自定义注解
// 定义一个空注解
public @interface MyFirstAnnotation {
}
这个注解没有任何属性,仅作为标记使用。可以直接标注在类、方法等元素上:
@MyFirstAnnotation
public class Demo {@MyFirstAnnotationpublic void test() {}
}
1.2 带属性的注解
注解可以包含 "属性"(类似接口的抽象方法),使用时需要为属性赋值(除非有默认值)。
public @interface UserInfo {// 字符串属性String name();// 整数属性,带默认值int age() default 18;// 数组属性String[] hobbies() default {"coding"};
}
使用时的语法(属性名 = 值):
@UserInfo(name = "张三", age = 20, hobbies = {"篮球", "游戏"})
public class Person {}
💡 特殊规则:
- 若属性名是
value,且只有这一个属性需要赋值,可省略属性名:@MyAnnotation("test")- 数组属性若只有一个元素,可省略大括号:
hobbies = "足球"
二、元注解:注解的 "注解"
元注解是用于修饰注解的注解,规定了自定义注解的使用范围、生命周期等特性。Java 内置了 4 种元注解:@Target、@Retention、@Documented、@Inherited。
2.1 @Target:指定注解能修饰哪些元素
@Target 限制注解可标注的目标(如类、方法、字段等),参数是 ElementType 枚举数组,常用值:
| ElementType | 作用范围 |
|---|---|
| TYPE | 类、接口、枚举 |
| METHOD | 方法 |
| FIELD | 成员变量(包括枚举常量) |
| PARAMETER | 方法参数 |
| CONSTRUCTOR | 构造方法 |
| LOCAL_VARIABLE | 局部变量 |
示例:限制注解只能用于类和方法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Target({ElementType.TYPE, ElementType.METHOD}) // 可修饰类和方法
public @interface Log {
}
如果把 @Log 标注在字段上,编译器会直接报错:
public class Demo {@Log // 编译错误:@Log不适用于字段private String name;
}
💡 图示:@Target 的作用范围限制

2.2 @Retention:指定注解的生命周期
@Retention 决定注解保留到哪个阶段(源码、字节码、运行时),参数是 RetentionPolicy 枚举,必须指定:
| RetentionPolicy | 生命周期说明 | 能否被反射获取 |
|---|---|---|
| SOURCE | 仅存在于源码中,编译后丢弃(如@Override) | 不能 |
| CLASS | 保留到字节码中,但 JVM 运行时不加载(默认值) | 不能 |
| RUNTIME | 保留到运行时,JVM 加载,可通过反射获取 | 能 |
示例:让注解在运行时可被反射获取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关键:保留到运行时
public @interface Permission {String value();
}
💡 为什么 RUNTIME 重要?反射是在程序运行时动态获取类信息的机制,只有 RUNTIME 级别的注解才能被反射读取,这是注解与反射结合的核心前提。
💡 图示:注解的生命周期流程

2.3 @Documented:让注解出现在 API 文档中
默认情况下,javadoc 生成的文档不会包含注解信息。@Documented 修饰的注解会被包含在文档中。
示例: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Documented;@Documented // 生成文档时包含该注解
public @interface Description {String value();
}/*** 测试类* @Description 这是一个测试类*/
@Description("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生成的 javadoc 中,Test 类的文档会显示 @Description("测试类")。
2.4 @Inherited:让注解可被继承
@Inherited 表示注解具有继承性:如果父类被该注解标注,子类会自动继承该注解(仅对类注解有效,方法 / 字段注解不继承)。
示例: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Inherited;@Inherited // 允许继承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InheritedAnnotation {}// 父类标注注解
@InheritedAnnotation
class Parent {}// 子类未标注,但会继承父类的@InheritedAnnotation
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
通过反射验证: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Child.class.isAnnotationPresent(InheritedAnnotation.class)); // 输出:true}
}
💡 图示:@Inherited 的继承效果

三、注解 + 反射:让注解 "生效"
注解本身只是标记,必须通过反射获取注解信息并执行逻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反射提供了以下核心方法(在 Class、Method、Field 等类中):
| 方法 | 作用 |
|---|---|
getAnnotation(Class) | 获取指定类型的注解实例 |
getAnnotations() | 获取所有注解(包括继承的) |
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 判断是否存在指定注解 |
实战案例:用注解实现方法权限校验
需求:定义 @RequiresPermission 注解,标记方法需要的权限;通过反射调用方法前检查当前用户是否有权限,无权限则抛出异常。
步骤 1:定义注解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ElementType.METHOD) // 仅用于方法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运行时可反射获取
public @interface RequiresPermission {String[] value(); // 所需权限列表
}
步骤 2:使用注解标注方法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需要"user:query"权限@RequiresPermission("user:query")public void queryUser() {System.out.println("查询用户成功");}// 需要"user:add"或"admin"权限@RequiresPermission({"user:add", "admin"})public void addUser() {System.out.println("新增用户成功");}
}
步骤 3:反射 + 注解实现权限校验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public class PermissionChecker {// 模拟当前用户拥有的权限private static final Set<String> CURRENT_USER_PERMISSIONS = new HashSet<>(Arrays.asList("user:query"));// 反射调用方法并校验权限public static void invokeWithCheck(Object obj, String methodName) throws Exception {// 1. 获取方法对象Method method = obj.getClass().getMethod(methodName);// 2. 检查方法是否有@RequiresPermission注解if (method.isAnnotationPresent(RequiresPermission.class)) {// 3. 获取注解实例RequiresPermission annotation = method.getAnnotation(RequiresPermission.class);// 4. 获取注解的权限列表String[] requiredPermissions = annotation.value();// 5. 校验权限boolean hasPermission = false;for (String permission : requiredPermissions) {if (CURRENT_USER_PERMISSIONS.contains(permission)) {hasPermission = true;break;}}if (!hasPermission) {throw new SecurityException("权限不足,需要:" + Arrays.toString(requiredPermissions));}}// 6. 权限通过,调用方法method.invoke(obj);}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UserService service = new UserService();invokeWithCheck(service, "queryUser"); // 成功:查询用户成功invokeWithCheck(service, "addUser"); // 失败:抛出SecurityException}
}
执行结果:
查询用户成功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 权限不足,需要:[user:add, admin]
四、底层原理:注解本质与反射获取机制
注解的本质:
@interface编译后会生成一个继承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的接口,例如:// 编译后自动生成的代码(简化) public interface MyAnnotation extends Annotation {String value();int age() default 18; }注解实例的生成:当 JVM 加载被注解的类时,会通过动态代理生成注解接口的实现类实例(保存注解属性值)。
反射获取注解的过程:反射通过
getAnnotation()方法从类 / 方法的元数据中获取代理实例,从而读取属性值。
五、应用场景总结
注解 + 反射的组合在框架中被广泛使用:
- 日志记录:通过注解标记需要记录日志的方法,反射拦截并打印日志(如 Spring 的
@Log)。- ORM 映射:用注解关联 Java 类与数据库表(如 JPA 的
@Entity、@Column)。- 依赖注入:标记需要注入的对象(如 Spring 的
@Autowired)。- AOP 切面:通过注解定义切入点(如 Spring 的
@Before、@After)。- 参数校验:验证方法参数合法性(如 Jakarta 的
@NotNull、@Size)。
结语
自定义注解是 Java 中 "声明式编程" 的核心体现,结合反射能极大简化代码逻辑、提高灵活性。掌握元注解的作用(尤其是@Target和@Retention)是定义有效注解的前提,而反射则是让注解从 "标记" 变为 "可执行逻辑" 的桥梁。
尝试在项目中用注解解决重复逻辑(如日志、权限),你会感受到它的强大!
互动问题:你在项目中用过哪些自定义注解场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