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磁盘管理
磁盘
磁盘是计算机核心的外存设备,能长期存储海量数据(如硬盘可容纳上TB的文件)且断电后数据不丢失。要高效管理磁盘,需先理解它的物理结构,再掌握初始化操作(分区、格式化),以及优化读写效率的调度方法。
一、磁盘结构
磁盘的物理结构类似“多层圆形唱片+可移动读写磁头”的组合,数据存储在“盘片的磁道”上,读写时磁头需精确定位。我们可从以下部分拆解理解:
-
盘片与磁头
磁盘内部包含多个圆形盘片(表面涂有磁性材料,类似CD光盘),每个盘片的上下两面都能存储数据。对应每个盘面,有一个读写磁头(磁头悬浮在盘面上方,与盘面间距仅几微米,避免接触划伤)。比如,常见机械硬盘有3~5个盘片,每个盘片两面都配磁头,因此总磁头数是“盘片数×2”。 -
磁道、柱面与扇区
- 磁道:盘片旋转时,磁头在盘面划出的同心圆轨迹就是磁道(类似唱片的凹槽圈)。越靠近盘片中心,磁道周长越短,但因磁性材料密度的设计补偿,每个磁道存储的数据量大致相当。
- 柱面:所有盘片“同一半径的磁道”组成柱面。例如,每个盘片的第5条磁道,共同构成“柱面5”。柱面是磁盘寻址的关键概念,因为磁头移动时,会同时定位到所有盘片的同一柱面(减少磁头移动次数)。
- 扇区: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扇区,这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通常一个扇区存512字节或4KB数据)。比如,一个磁道若分64个扇区,每个扇区存512字节,该磁道总容量就是( 64 \times 512\text{B} = 32\text{KB} )。
举个例子:假设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