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k8s的service和kube-proxy
协同和工作过程:
当使用 kubectl创建一个 Service 时,这个 Service 的规范(包括它的名称、ClusterIP、标签选择器等)会被作为一个 API 对象保存到 Master 节点的 etcd 存储中
。
分发与同步:每个 Worker 节点上运行的 kube-proxy组件会持续地监控(watch)API Server,以便及时发现 Service 和其后端 Pod(通过 Endpoints 或 EndpointSlice 对象跟踪)的变化
。
本地规则生效:一旦 kube-proxy感知到变化,它就会在本节点上更新相应的网络规则(通常是 iptables 或性能更优的 IPVS 规则)
。这些规则的核心作用是:“当有数据包发往 Service 的 ClusterIP 和端口时,将其负载均衡地转发到某个健康 Pod 的 IP 和端口上”。
总结意义:
一致的访问体验:正因为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转发规则,所以无论你的客户端 Pod 运行在集群中的 任何一个节点 上,它都可以通过 Service 的 ClusterIP 或 DNS 名称访问到后端服务。请求到了某个节点,该节点上的规则就会负责将其正确转发。
高可用性:即使某个 Worker 节点宕机,只要 Service 的后端 Pod 还在其他健康的节点上运行,那么从存活节点发起的服务访问就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每个节点的转发规则是独立的。
与 Ingress 的分工:需要注意的是,Service 默认是四层(TCP/UDP)的抽象
。而通常处理七层(HTTP/HTTPS)路由的 Ingress 控制器本身也以一个或多个 Pod 的形式运行在 Worker 节点上,它需要依赖一个类型为 ClusterIP或 NodePort的 Service 来接收流量
。所以,Ingress Controller Pod 和 kube-proxy 是分别独立的两个 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