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基本语法】数据库和集合的基本操作--探秘 MongoDB
摘要
MongoDB 是一款 NoSQL 文档型数据库。适合处理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
对数据库和集合的基本操作如下:
操作类别 | 操作命令 | 功能说明 |
---|---|---|
创建数据库 | use database_name | 切换到指定数据库,不存在则自动创建 |
创建集合 | db.createCollection("name") | 显式创建集合 |
查看数据库 | show dbs | 显示所有非空数据库 |
db | 显示当前使用的数据库 | |
删除数据库 | db.dropDatabase() | 删除当前数据库(需谨慎) |
创建 capped 集合 | db.createCollection("name", {capped: true, max: 10000}) | 创建固定大小集合 |
隐式创建集合 | db.collection.insert(document) | 插入文档时自动创建集合 |
查看集合 | show collections 或 show tables | 显示当前数据库的所有集合 |
删除集合 | db.collection.drop() | 删除指定集合 |
1 数据库的基础操作
1.1 查看数据库
启动MondoDB数据库服务,进入到MondoDB客户端时,默认进入初始数据库即,test数据库。
查看所有数据库show dbs
,
查看当前数据库db
1.2 创建和切换数据库
创建和切换数据的命令是一样的–use database_name
,
也就说,如果切换到一个没有创建的数据库,会自动创建该数据库。
1.3 删除数据库
删除数据库需要先切换(use
)到该数据中,然后使用命令:db.dropDatabase()
。
该命令的使用相当于调用类的方法,以此类比,MondoDB的操作都类似调用方法。
2 集合的基础操作
MongoDB的集合类似于MySQL的表。当要对集合操作时,需要先切换到该集合对应的数据库。
2.1 查看
先进入到对应的数据库,然后才可以查看集合。
命令:show collections
或命令:show tables
对数据库和集合的基本操作中,查看都使用了相同的show
2.2 集合的创建
2.2.1 创建可持续增长的集合
创建可持续增长的集合:db.createCollection("c1")
注:MongoDB本身对单个文档(类似插入的一行数据)的大小有16MB的限制。有的系统会对集合的内存有上限。
2.2.2 创建capped集合
capped集合是固定大小的集合,当达到大小或文档数量限制时,会自动覆盖最旧的文档。size参数以字节为单位,需同时指定。
命令:db.createCollection("c_name",{capped: trrue, size: *, max: * })
创建一个固定大小集合(capped: true),限制条件为:
size: 6142800:集合最大存储空间(字节)
max: 10000:集合最多存储的文档数量(当达到任一限制时,旧文档会被新文档覆盖)
2.2.3 隐式创建集合
通过插入文档自动创建集合。
命令:db.c_name.insert({......})
返回结果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可以看出,写入成功了。其中 nInserted: 1 表示成功插入了 1 条文档。
2.3 集合的删除
可以发现集合的插入需要显示出哪一个集合,类似,集合的删除也需要显示到哪一个集合。
命令:db.c_name.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