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主动防撞预警系统方案
一、定义
桥梁主动防撞预警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传感、通信、数据处理和预警发布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由被动预防转为主动预防,通过在船舶与桥梁发生碰撞之前,实时探测、识别潜在的危险船舶,并提前向船方和桥方发出警报,从而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来采取避让措施,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它与被动防撞(如桥墩周围的防撞护舷、独立防撞岛等,在碰撞发生后减轻损失)形成互补,构成了现代桥梁防撞的“双重保险”。有效的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二、系统组成
一个典型的主动防撞预警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
1.感知探测层
雷达系统:核心传感器,提供大范围、全天候的目标探测,能够获取船舶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
AIS(自动识别系统):接收船舶自发播报的静态信息(船名、船长、船宽等)和动态信息(位置、航速、航向等)。AIS数据与雷达数据融合,可以大大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直观的视觉影像,用于目标复核、行为分析和事后取证。通常采用高清、透雾、夜视摄像头。
激光/红外测距系统:作为补充,在特定条件下(如雾、霾)提供高精度的距离和位置信息。
水位/流速监测仪:监测航道水文条件,为风险评估提供环境参数。
2.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层
数据融合中心:将来自雷达、AIS、视频等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形成统一的、高精度的航道交通态势图。
风险评估算法:这是系统的“大脑”。基于国际通行的CPA(最近会遇点)和TCPA(到达最近会遇点时间)模型,结合船舶的实时轨迹、尺寸、类型、桥梁通航孔的几何参数、水文气象条件等,计算船舶与桥梁发生碰撞的风险概率。
预警决策模块: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自动生成预警等级(例如:正常、提醒、警告、严重警告)。
3.预警信息发布层
对船方预警:
VHF(甚高频)语音广播:通过特定频道向危险船舶或所有船舶进行语音警告。
AIS报文预警:向特定的危险船舶的AIS设备发送文本预警信息,直接显示在船方的电子海图或AIS屏幕上。
LED显示屏/信号灯:在桥梁主塔或引桥上安装大型LED屏,显示文字警告或使用信号灯(如红灯闪烁)进行视觉警示。
强声/强光报警器:在能见度不良时,通过定向声波和强光束向船舶发出强烈警示。
对桥方/管理方预警:
监控中心大屏:在桥梁运营管理中心,系统将危险目标、预警等级、预计碰撞时间等信息醒目地显示在电子江图/海图上,并发出声光报警。
手机App/短信通知:将高级别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
三、工作流程
1.目标探测与跟踪:雷达和AIS持续扫描监控区域,发现并跟踪所有船舶。
2.数据融合与身份关联:将雷达轨迹与AIS信息进行匹配,确认每艘船的“身份”。
3.轨迹预测与风险评估:系统基于船舶当前运动状态,预测其未来短时间内的航行轨迹,并计算其与桥梁各部位的CPA/TCPA。
4.预警等级判定:
正常(绿色):船舶航迹安全,无风险。
提醒(蓝色):船舶进入监控区,需保持关注。
警告(黄色):船舶航向/航速异常,存在潜在风险,需注意。
严重警告(红色):船舶存在极高的碰撞风险,立即触发警报。
5.多模式预警发布:根据预警等级,系统自动或由管理人员确认后,通过上述渠道向船方和桥方发布预警信息。
6.联动与处置:桥方监控中心接到警报后,可立即通过VHF与船方沟通,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联系海事部门进行干预。
四、技术优势与特点
主动性:防患于未然,将事故遏制在发生之前。
实时性:7x24小时不间断监控,响应速度快。
智能化: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能够智能识别偏航、失控等危险行为。
可视化: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全局态势感知。
多手段联动:综合运用多种预警方式,确保信息有效传达。
五、应用场景
通航孔狭窄的大型跨海/跨江大桥(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桥区水文条件复杂、水流湍急的桥梁。
受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频繁的桥梁。
位于繁忙港口、航道交汇处的桥梁。
总结来说,桥梁主动防撞预警系统是智慧交通和智能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桥梁和航行船舶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网”,极大地提升了桥梁通航的安全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