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i存储通信协议及其发展
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是一套“标准”和“语言”,它定义了计算机如何与存储设备(如硬盘、磁带机)等外围设备进行通信。是一套命令集和通信协议,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对存储设备下哪些命令(如read\write\inquity等),它规定了数据应该如何打包和传输(包括命令、数据、状态信息的格式)。
scsi架构采用了一种清晰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发起方通常是服务器上的一个HBA卡或操作系统中的驱动程序,它发出scsi命令,说“请把某某位置的数据读给我”。目标方通常是存储设备本身(如硬盘),或存储阵列的控制器,它接收命令,执行操作,然后返回结果或状态。它们之间的通信,就是用scsi命令集这种“语言”。
scsi的演进:从并行到串行,从物理到逻辑
scsi的发展史,就是其指令集与物理连接方式不断解耦的历史。
第一代:并行scsi
-
物理形态:宽大的、多针脚的排线,可以串联多个设备(如硬盘、扫描仪)。
-
特点:设备需要设置唯一的scsi id和终端器。速度慢、线缆长度受限、配置复杂。
-
现状:已基本被淘汰。
第二代:串行scsi(这才是现代存储的核心)
并行scsi的物理层已被淘汰,但其强大的命令集被保留并进化。这些命令集现在通过更高效、更先进的串行物理链路来传输。最重要的两种是:
1、SAS
-
全称:serial attached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