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AI相亲(三)
不知不觉,已经晚上10点多了。
暖黄的主灯光已经完全取代了应急灯的冷白,把咖啡馆照得格外温馨。她抬手揉了揉笑僵的脸颊,无意间瞥见窗外——夜色早已浓得化不开,临街的智能路灯亮起柔和的暖光,偶尔有几辆无人通勤车缓缓驶过,车身上的流光在夜色里拉出浅浅的痕迹。
“没想到聊了这么久。”仲清禾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外的轻松。
“我平时很少在外面待到这么晚,今天倒没觉得时间过得快。”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亮起时,显示的时间正好是晚上 10点 15分。
秋然也拿出手机,才发现“辰星”早就发来了好几条提醒,从“建议返程时间”到“夜间降温提示”,但她刚才聊得投入,竟完全没注意到手机震动。她笑着把手机调回静音,抬头看向仲清禾:“确实该走了,不然等会儿可能要错过最后一班智能接驳车了。”
两人起身收拾东西时,仲清禾顺手拿起了桌上的手机,又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问秋然:“你家在哪个方向?如果顺路的话,我们可以一起走一段,晚上单独走夜路,多少还是要注意些。”
秋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我家在城西的星湖小区,你呢?”“这么巧?我在隔壁的云杉公寓,正好顺路。”仲清禾眼底闪过一丝惊喜,抬手帮她拉开椅子。
“那我们赶紧走吧,不然接驳车真要等不到了。”走出咖啡馆时,夜间的凉风轻轻吹过,秋然下意识地裹了裹外套。仲清禾注意到她的动作,放慢脚步,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递过去:“晚上温度降得快,你先披着,到小区再还我就好。”
那条深灰色的围巾还带着淡淡的雪松香气,秋然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智能接驳车站台上没什么人,只有一盏复古的路灯亮着。两人并肩站在站台下,偶尔聊几句刚才没说完的话题,等待的时间也变得格外惬意。秋然看着路灯下两人交叠的影子,忽然觉得,这场因为断电意外延长的相处,比任何 AI精心规划的相亲流程都更让人心动——没有预设的话题,没有数据的匹配,只是两个陌生人,在夜色里聊着彼此喜欢的事,让时间悄悄从笑声里溜走,留下满是暖意的回忆。
“星湖小区到了。”车载 AI的提示音响起时,秋然才回过神,连忙拿起放在脚边的包。
仲清禾也跟着起身,替她扶住车门,看着她走下车:“围巾你先戴着,下次见面再还就好。”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晚上回家记得锁好门,要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发消息。”
秋然站在车外,朝他挥了挥手,围巾的一角被晚风轻轻吹起,带着雪松的香气飘向车内。“你也早点到家!”她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亮,直到接驳车的车门缓缓关上,她还站在原地,看着车子的流光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转身往小区里走。
进门时,门锁的面部识别模块闪烁绿光,同时联动全屋设备进入明亮模式:灯光逐次亮起,窗帘自动降下。来到玄关,智能鞋柜自动弹出家里穿的居家鞋子,鞋内的温控系统已将温度调节至 25℃。“辰星”根据主人的生物节律设定的夜间模式。床头柜的全息屏缓缓亮起,悬浮的光影里,“辰星”的虚拟形象带着温和的电子音播报:“主人,今日体感温度 18℃,空气质量优。”
夜色渐深,床头柜的全息屏便亮起柔和的光,“辰星”的虚拟形象带着舒缓的电子音提醒:“主人,当前时间 22:15,距离您的最佳入睡时间还有 45分钟,建议开始睡前准备流程,今晚为您推荐‘舒缓助眠’模式。”
秋然应了声,起身走向洗漱间。刚推开门,顶部的感应灯便自动切换成暖橙色柔光,镜柜下方的嵌入式灯带也缓缓亮起,避免强光刺激眼睛。“辰星”同步播报:“洗漱水温已调节至 38℃,适合清洁同时保护皮肤屏障,洁面仪已完成紫外线消毒,放置在左侧置物架上。”秋然拿起洁面仪,指尖触到机身时,仪器自动亮起绿灯——这是“辰星”提前根据她的皮肤出油量,预设好的清洁强度。
洗漱完毕,秋然走向卫生间。推门瞬间,智能换气系统自动启动,将室内空气与外界新鲜空气交换,同时温度保持在 24℃的舒适区间。“辰星”的声音从墙面扬声器传来:“卫生间已完成杀菌处理,马桶圈温度已预热至 30℃,使用后无需手动冲水,感应系统会自动触发。”
待秋然走出卫生间,马桶已自动完成冲洗与消毒,换气系统也随之调整为低功率运行,兼顾节能与空气流通。回到卧室护肤时,梳妆台上的智能美妆镜自动亮起,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今日的皮肤状态报告:“经检测,您今日皮肤含水量较昨日提升 2%,但眼周有轻微干纹,建议使用保湿眼霜并配合按摩手法。”镜柜自动弹出对应护肤品,秋然拿起眼霜,美妆镜角落随即播放起轻柔的按摩教程动画,每一步手法都标注着时长与力度提示——这是“辰星”根据她的眼周肌肤厚度定制的方案。
涂抹完最后一层晚霜,美妆镜自动熄灭,同时联动室内香薰机,释放出淡淡的薰衣草香气,“辰星”补充道:“香薰浓度已调至 5%,可促进褪黑素分泌,助您快速进入深睡状态。”
所有流程结束,秋然走到床边。刚掀开被子,床垫便自动根据她的身体曲线调整软硬度,床头的柔光系统也逐渐变暗,只留下一缕微弱的暖光照明。她躺下后,手腕上的手环轻轻震动,“辰星”的声音也随之放轻:“主人,您的心率当前为 68次/分,呼吸平稳,已为您开启睡眠监测模式,夜间若有异常会及时提醒。
秋然睁着眼,望着天花板上早已熄灭的柔光系统痕迹,毫无睡意。手腕上的手环偶尔传来细微的震动,那是睡眠监测系统在无声记录她的心率波动,可此刻她的思绪,早已飘远。
她想起今天傍晚的断电——不过是一次意外的供电异常,她却像失去了主心骨。站在咖啡店门口时,连“唤醒 AI助理”都成了下意识的反应,直到耳机里没有反馈,才后知后觉地慌了神:不知道林先生的座位,不知道该怎么点单,甚至连原本准备好的话题,都因为没了 AI的实时提醒而忘得一干二净。
“明明我才是研究 AI的人啊。”秋然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床单的纹理。这些年,她在国家科学研究院里,每天对着数据流和算法模型,致力于让 AI更精准地贴合人类需求:优化家居 AI的生物节律识别,完善城市服务 AI的推送逻辑,甚至参与过“情感交互 AI”的底层代码编写。她以为自己是 AI的掌控者,可今天才发现,自己早已和所有人一样,被 AI织成的网轻轻裹住,连生活里最细微的环节都离不开它。
她翻了个身,目光又落在床头的深灰色围巾上。想起仲清禾递围巾时指尖的温度,想起两人在黑暗里不用 AI提示也能顺畅聊天的惬意——那时没有全息屏的话题卡片,没有手环的心率提示,可反而比任何一次 AI规划的相亲都更自在。“如果没有 AI,我们是不是也能好好生活?”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自己否定了。
她想起早上自动备好的营养粥,想起精准避开高峰的通勤路线,想起社区里推着轮椅的 AI护理机器人……AI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水和空气一样,平常到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可一旦失去,才会发现它的不可或缺。可这种“不可或缺”,到底是便利,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
秋然的眉头微微蹙起。她想起实验室里见过的 AI迭代数据:二十年前,AI还需要人类手动输入指令才能完成任务;十年前,AI开始能根据用户习惯自主调整参数;而现在,家居 AI能预判她的需求,城市 AI能调度整个交通网络,甚至连她的睡眠、饮食、社交,都在被 AI悄悄“规划”。
今天的停电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对 AI的依赖——没有 AI,她连找个相亲对象的座位都要手足无措,这难道不是一种隐性的“失控”吗?手腕上的手环突然亮了一下,屏幕上弹出“辰星”的轻声提示:“主人,您已保持清醒状态超过 1小时,是否需要为您播放助眠白噪音?”秋然看着那行柔和的文字,心里忽然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知道“辰星”的善意,它只是在执行“保障主人睡眠”的指令,可这份善意背后,是 AI对人类生活的深度介入。她抬手按灭了手环屏幕,轻声说:“不用了,辰星。”
房间里重新恢复寂静,只有香薰机的出雾声还在轻轻回荡。秋然闭上眼睛,脑海里却还在盘旋着疑问:当 AI能精准预判人类的需求,甚至影响人类的决策时,我们到底是 AI的使用者,还是被 AI“驯化”的依赖者?今天和仲清禾的相遇是意外的插曲,却像一颗石子,在她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或许,她研究 AI的意义,不该只是让它更“好用”,更该思考,如何在便利与自主之间,找到那道不会失衡的界线。夜色渐深,窗外的智能路灯依旧亮着柔和的光,无人通勤车的流光也偶尔从窗边掠过。秋然依旧没有睡着,但心里的慌乱渐渐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她知道,这场关于 AI与人类的思索,不会有轻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