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网络拓扑微信营销案例ppt
考点
选择题 6-8分
目录
- 信息系统及其发展
-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本章节内容偏重于概念知识,其重要知识点有:信息化内涵与特征、信息系统内涵与特征、信息系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和数据库、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发展、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1 信息系统及其发展
1.1.1 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过程。
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 信息化内涵内容:包括信息网络、信息产业、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等。(王爷孕过)
序号 | 内容分类 | 详细描述 |
01 | 信息网络体系 | 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 |
02 | 信息产业基础 | 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 |
03 | 社会运行环境 | 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
04 | 效用积累过程 | 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等 |
信息化内涵启示
- 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 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 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手工)
- 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改革;(途力)
- 目标是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广泛性:涉及各个领域
- 深度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 快速性:在全球迅速推进
- 数据量巨大: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 信息交流快速:信息传输的高速度和低成本
- 信息处理能力强大:可完成复杂的数据发掘、分析、归纳
- 跨界整合:驱动各行各业跨界整合
- 社会生产方式改变: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
- 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
- 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 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 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重大任务:
- 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 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
- 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
- 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
- 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
-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 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
- 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
- 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
- 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
信息化体制演进
研究探索阶段:1982 - 1992
形成实践阶段:1993 - 1997
加速推进阶段:1998 - 2001
全面发展阶段:2002 - 2011
创新跨越阶段:2012 年至今
1.1.2 信息系统内涵与特征
- 信息系统的内涵
1. 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中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实践。
2.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3. 狭义的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4. 广义的信息系统包含组织内和组织所处环境中的重要人员、地点和事情的信息,通过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活动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具有决策支持、协调、控制、协助管理者与员工分析问题、可视化复杂对象和创造新产品等功能。广义的信息系统具有三个维度: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
- 信息系统的特征
- 复杂性: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要素,其相互关联和影响。
- 动态性:信息系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业务需求的发展。
- 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扩展或重组。
- 易用性:信息系统应当简单易用,方便使用者访问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 实时性:信息系统需要对实时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响应,以便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支持。
- 安全性: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信息系统应具备严格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 可靠性: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能力,确保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正常工作,避免因系统故障对组织造成损失。
- 成本效益: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收益应保持合理比例,确保投资产生积极回报
- 信息系统的抽象模型
1、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
2、管理模型是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又称为对象的处理模型。
-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一、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四段论
- 立项阶段:无细分内容,为项目启动的初始环节。
- 开发阶段(涵盖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五段论的多个子阶段 + 软件生命周期对应环节 ):
- 系统规划:对应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是确定项目能否做、怎么做的基础分析。
- 系统分析:对应 “需求分析”,聚焦明确用户需要系统实现的功能、解决的问题 。
- 系统设计:细分为 “概要设计”(搭建系统整体框架,规划模块、流程等)和 “详细设计”(深入设计模块内部逻辑、数据交互等细节 )。
- 系统实施:包含 “编码”(把设计转化为代码,搭建系统实体 )与 “测试”(检查系统功能、性能是否达标,排查问题 )。
- 运维阶段:对应 “系统运行和维护” 里的 “系统维护”,对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故障修复、功能优化、适配环境变化等操作 。
- 消亡阶段:无细分内容,指系统因技术过时、业务需求变更等,最终被替代或淘汰 。
二、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五段论
- 系统规划:开展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判断项目价值、明确实施路径 。
- 系统分析:进行 “需求分析”,挖掘并梳理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等需求 。
- 系统设计:拆分为 “概要设计”(构建系统宏观架构 )和 “详细设计”(细化模块、数据等设计 )。
- 系统实施:包含 “编码”(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 )与 “测试”(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预期 )。
- 系统运行和维护:主要是 “系统维护”,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适配业务变化 。
三、软件生命周期(聚焦软件层面,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关联)
涵盖环节及对应关系:
-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对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 “系统规划”,为软件项目定基调 。
- “需求分析”→ 对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 “系统分析”,明确软件功能方向 。
- “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对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 “系统设计”,规划软件内部结构 。
- “编码、测试”→ 对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 “系统实施”,实现并验证软件 。
- “系统维护”→ 对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 “系统运行和维护”,保障软件长期可用 。
简言之,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四段论、五段论是从整体项目视角划分,软件生命周期则聚焦信息系统里 “软件部分” 的开发与维护,三者核心阶段逻辑相通,只是划分颗粒度、覆盖范围有差异 。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四段论(花开运散)
- 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的结构分为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两种。
- 物理结构是指不考虑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与功能结构,只抽象地考察其硬件系统的空间分布情况。物理结构按照信息系统硬件在空间上的拓扑结构分以下两种:
结构 | 优点 | 缺点 |
集中式结构 | 资源集中 便于管理 资源利用率较高 | ①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以及系统的日趋复杂,集中式结构的维护与管理越来越困难; ②不利于用户发挥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③资源过于集中会造成系统的脆弱性,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 |
分布式结构 | 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根据应用需求来配置资源,提高了信息系统对用户需求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使系统便于扩展且安全性好,某个节点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作 | 由于资源分散且又分属于各个子系统,系统管理的标准不易统一,协调困难,不利于对整 |
2.逻辑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功能子系统的综合体。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是其子系统的功能综合体和概念性框架。结合其逻辑结构,信息系统的通用结构自底向上可分为以下五层。
层级 | 作用 | 举例 |
5-应用表现层 | 主要负责用户的交互界面,通过UI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设计将信息交互在客户端进行展示 | 用户界面等 |
4-业务逻辑层 | 主要是通过软件研发创建统一的业务流程驱动引擎 | 例如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和交易处理引擎等 |
3-中间件层 | 保障信息(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负责提供某一类特定的基础数据服务 | 如传输中间件、交易中间件、GIS中间件、J2EE架构等 |
2-资源管理层 | 负责各类资源的管理与调度 |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
1-基础设施层 | 基于多种软件、硬件、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支撑整个管控系统的正常应用 | 信息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存储设备资源 |
1.1.3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诺兰模型(初传控,集数成)
- 初始阶段:未普及
-
- 组织中个别人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 发生在组织的财务部门
- 传播阶段:开始感兴趣
-
- 数据处理能力快速提高
- 新的IT问题不断出现
- 使用效率偏低
- 控制阶段:实现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