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习】2025年图像处理顶会论文
2025年图像处理顶会论文
SIS-Challenge: Event-based Spatio-temporal Instance Segmentation Challenge at the CVPR 2025 Event-based Vision Workshop
2025年8月18日发表在arXiv上
理解
SIS挑战赛:CVPR 2025基于事件的视觉研讨会时空实例分割竞赛
这是一个在CVPR顶级会议的工作坊上举办的、关于如何让新型的“事件相机”像人眼一样,实时识别并勾勒出动态物体轮廓的技术竞赛
竞赛的核心任务:时空实例分割
要求模型不仅要理解每一帧图像的空间信息(物体的形状、位置),还要理解时间维度上的信息(物体的运动、外观的变化)
传统相机: 以固定的帧率(如每秒30帧)“傻傻地”拍摄整个场景,无论场景是否有变化。这会产生大量冗余数据,并且在高速运动时会出现运动模糊。
事件相机: 仿生的传感器,它不像传统相机那样捕捉完整的图像帧。每个像素都是独立、异步工作的,只记录亮度“变化”(即“事件”)。
工作原理: 当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变化超过一定阈值时,它就会立即报告:“我在(x, y)位置,在t时刻,亮度变亮/变暗了”。
竞赛的最终目标: 推动事件视觉技术走向实用化,解决传统计算机视觉在高速、高动态范围场景下的瓶颈,为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视觉感知”能力。
摘要
我们针对与CVPR 2025事件视觉研讨会同步举办的时空实例分割挑战赛(SIS)进行概述。该竞赛任务要求根据时空对齐的事件相机与灰度相机数据,预测指定物体类别的精确像素级分割掩码。本文详细介绍了任务设置、数据集、竞赛细则及最终结果,并重点阐述了排名前五名团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更多资源及参赛者算法代码请访问:https://github.com/tub-rip/MouseSIS/blob/main/docs/challenge_results.md
理解1
该竞赛任务要求根据时空对齐的事件相机与灰度相机数据,预测指定物体类别的精确像素级分割掩码。
输入数据: 时空对齐的事件相机与灰度相机数据
事件相机数据: 一种新型的、仿生的传感器数据。它不像普通相机那样拍下一张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个像素独立工作,只记录亮度“变化”(称为“事件”)。它的优势是超高速度(微秒级)、无运动模糊、高动态范围。
灰度相机数据: 传统的灰度(黑白)相机,提供每一帧完整的、包含纹理细节的静态图像。
时空对齐: 这意味着两种相机在拍摄时经过了严格的校准,它们在空间(像素位置)和时间(时间戳)上是对应的,算法可以精确地将事件数据与灰度图像帧融合在一起。
任务目标: 预测指定物体类别的精确像素级分割掩码
MTADiffusion: Mask Text Alignment Diffusion Model for Object Inpainting
2025年7月30日发表在arXiv上
理解
MTADiffusion:面向目标修复的掩码文本对齐扩散模型
一种用于“图片补全”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
扩散模型:当前最先进的图像生成技术
通过两个步骤学习生成图像:
- 前向过程: 对一张训练图片逐步添加噪声,直到它变成一个完全随机的噪点图。
- 反向过程: 学习如何将一张随机噪点图,一步步地“去噪”,最终还原成一张清晰的、符合预期的图片。
在任务中的作用: 为整个模型提供了从无到有生成逼真图像内容的能力。
目标修复不同于简单的“图像修复”
图像修复: 通常指移除图片中不想要的部分(如一个水印、一个人物),并用合理的背景内容填充。
目标修复: 特指在图片的指定区域(掩码区域)内,生成一个完整的、特定的物体。例如,在一张街景图中被划掉的区域里,生成一辆汽车或一个行人。
掩码文本对齐解决了“如何在指定区域生成指定内容”的问题
Mask(掩码): 指用户提供的、图片上需要被修复的区域。这个区域通常是二值的,白色区域表示“请在这里生成内容”,黑色区域表示保留原图。
Text(文本): 指用户提供的文字描述,用于指导生成什么内容。例如:“一只戴着礼帽的猫”。
Alignment(对齐):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它意味着模型有能力确保:
- 生成的内容严格出现在掩码区域内,不会“溢出”到其他区域。
- 生成的内容完全符合文本描述。如果你说“戴礼帽的猫”,它就不会生成一只戴领结的猫。
- 生成的内容与周围环境协调。如果掩码在草地上,生成的猫就应该有适合草地的阴影和姿态
摘要
生成模型的进步使得图像修复模型能够根据给定的提示和掩码,在图像的特定区域内生成内容。然而,现有修复方法常存在语义错位、结构扭曲和风格不一致等问题。本研究提出MTADiffusion——一种专为物体修复设计的掩码-文本对齐扩散模型。为增强修复模型的语义理解能力,我们开发了MTAPipeline,这是一种能自动为掩码生成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基于该流程,我们构建了包含500万图像及2500万掩码-文本对的全新MTADataset。此外,我们提出整合了修复与边缘预测任务的多任务训练策略以提升结构稳定性。为实现风格一致性,我们利用预训练的VGG网络和格拉姆矩阵设计了新颖的修复风格一致性损失函数。在BrushBench和EditBench基准上的综合评估表明,MTADiffusion相较其他方法实现了最先进的性能表现。
理解1
生成模型的进步使得图像修复模型能够根据给定的提示和掩码,在图像的特定区域内生成内容。
生成模型:一类人工智能模型,它的核心能力不是识别图片内容(那是分类模型),而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新的、逼真的图片
图像修复:传统意义上的“修图”。它的任务是将图片中缺失或损坏的部分进行填充,使其看起来完整、自然
理解2
然而,现有修复方法常存在语义错位、结构扭曲和风格不一致等问题。
语义错位:生成的内容不符合文字提示的语义要求
结构扭曲:生成的物体在形状、几何结构或物理逻辑上不合理
风格不一致:生成的内容在艺术风格、色调、光照或纹理质感上与原始图像的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理解3
为增强修复模型的语义理解能力,我们开发了MTAPipeline,这是一种能自动为掩码生成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基于该流程,我们构建了包含500万图像及2500万掩码-文本对的全新MTADataset。
要训练一个模型理解“掩码”和“文本”的关系,我们需要海量的训练数据,即 “掩码-文本对” 。
掩码:图片上的一块区域。
文本:对这块区域内内容的详细、准确的描述
手动为数百万张图片的特定区域标注描述,是极其昂贵、缓慢且不现实的,我们开发了MTAPipeline,这是一种能自动为掩码生成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
工作流程:
- 输入一张图片:例如,一张包含一只猫的图片。
- 自动生成掩码:使用一个现成的物体分割模型,自动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如猫),并为它生成一个精确的轮廓掩码。
- 自动生成详细描述:使用一个强大的、面向区域的图像描述模型,不是描述整张图,而是专门针对这个掩码区域,生成一句详细的描述,例如:“一只蜷缩在沙发上的灰色英国短毛猫”。
- 输出:一个高质量的 (图像, 掩码, 详细文本描述) 数据对。
基于该流程,我们构建了包含500万图像及2500万掩码-文本对的全新MTADataset
因为描述是由先进的模型生成的,它针对掩码区域本身,所以描述更精准、更详细。这直接解决了“语义错位”问题。
理解4
我们提出整合了修复与边缘预测任务的多任务训练策略以提升结构稳定性。
多任务训练的核心思想:让一个模型同时学习多个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共享知识和特征,从而相互促进,让模型学得更好、更鲁棒。
主任务:图像修复
目标:在掩码区域内,生成符合文本描述的、逼真的像素内容。
模型关注点:色彩、纹理、细节的逼真度。
辅助任务:边缘预测
目标:让模型同时预测出掩码区域内部的物体轮廓边缘。
模型关注点:线条、形状、几何结构。
模型生成的内容不仅在像素级别上是逼真的,在几何和结构级别上也是合理、稳定和准确的。这直接攻克了“结构扭曲”问题,比如物体形状怪异、部件缺失或连接不自然等。
理解5
为实现风格一致性,我们利用预训练的VGG网络和格拉姆矩阵设计了新颖的修复风格一致性损失函数。
预训练的VGG网络:把一张图片输入VGG网络,然后从它的中间层(而不是最后输出层)提取出“特征图”。这些特征图可以理解为图像在不同抽象层次上的表示:
底层特征:捕捉简单的边缘、颜色和纹理。
高层特征:捕捉更复杂的模式和物体部件。
关键点: 为了衡量“风格”,我们主要使用VGG网络的底层和中间层,因为它们捕获了更多的纹理和风格信息,而不是具体的内容信息。
格拉姆矩阵:一个用于量化风格的数学工具。它计算的是特征图中不同特征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格拉姆矩阵捕捉的正是这种纹理、笔触、色彩之间相互组合的“风格模式”,而忽略了这些模式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