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sqlalchemy中的flush()
1. 示例:直观理解 flush() 的作用
假设定义了一个User模型(包含自增id、name字段),通过示例看flush()的行为:
python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sqlalchemy import SQLAlchemyapp = Flask(__name__)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sqlite:///test.db" # 示例用SQLite
db = SQLAlchemy(app)class User(db.Model):id = db.Column(db.Integer, primary_key=True, autoincrement=True) # 自增IDname = db.Column(db.String(50))# 1. 创建新用户对象(仅在本地内存,未执行SQL)
new_user = User(name="Alice")
db.session.add(new_user) # 将对象加入会话(仍未执行SQL)
print(new_user.id) # 输出: None(此时ID未生成,因为未与数据库交互)# 2. 执行flush():同步到数据库,执行INSERT SQL,但不提交事务
db.session.flush()
print(new_user.id) # 输出: 1(数据库生成自增ID,同步回本地对象)# 3. 此时查看数据库(如用SQLite工具):事务未提交,看不到这条新数据
# (其他会话查询`User`表,也不会出现Alice)# 4. 执行commit():提交事务,永久保存数据
db.session.commit()
# 此时再查数据库:能看到Alice的记录,其他会话也能查询到
2. 为什么 flush() 执行了 SQL 仍看不到?
你可能疑惑:db.session.flush() 已经执行了 INSERT SQL,为什么新事务还是查不到?这是因为 flush() 的本质是 “同步本地操作到数据库”,但不提交事务——PostgreSQL 中,即使执行了 INSERT 语句,只要事务未提交,该语句产生的变更就属于 “事务私有数据”,仅当前事务可见,其他事务(无论何时开启)都无法访问。
只有执行 db.session.commit() 后,事务才会 “持久化” 变更,此时其他新事务(或已开启但未执行查询的事务)才能看到这条数据。
3. 注意事项
仅在事务中有效:flush() 依赖数据库事务(Flask-SQLAlchemy 默认开启事务),若事务已回滚(rollback()),flush() 的效果会被撤销;
性能影响:频繁flush()会增加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每次flush()都走一次网络 / IO),批量操作时需权衡;
不同数据库行为一致:无论使用 SQLite、MySQL、PostgreSQL,flush()的核心逻辑(执行 SQL 但不提交)均统一,由 SQLAlchemy 底层适配。
综上,db.session.flush() 是 “执行 SQL 但暂存事务” 的操作,核心价值是在不永久保存数据的前提下,同步本地操作到数据库并获取必要的反馈(如自增 ID)。
4. 扩展
PostgreSQL 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
Mysql 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