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数据存储和数据恢复 | 数据恢复损坏文件修复经验建议
一、AI 时代数据存储的核心挑战与适配策略
AI 技术的爆发使数据存储从 “容量需求” 升级为 “容量、性能、协同” 的三重考验 —— 多模态数据(文本、图像、点云等)混合存储、高频训练数据读写、跨地域数据协同等新需求,推动存储架构从 “单一设备” 向 “分层体系” 演进。
(一)分层存储:兼顾 AI 效率与长期安全
借鉴华为 AI 数据湖架构思路,建议采用 “热 - 温 - 冷” 三级存储体系,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 热数据层(高频读写):适配 AI 训练 / 推理的实时需求
- 选择高密大容量 SSD(如华为 OceanStor Pacific 9926 搭载的 122.88TB SSD),其单节点 15GB/s 带宽是传统 HDD 的 4 倍,可将 AI 模型 CheckPoint 存档时间从 1 小时压缩至 2-3 分钟,提升 GPU 利用率至 60%。
- 适用场景:AI 训练中间数据、推理缓存、实时采集的多模态素材(如自动驾驶路测点云数据)。
- 温数据层(中频访问):平衡性能与成本
- 采用企业级 HDD 阵列(如希捷酷狼 Pro),搭配分布式存储协议实现多节点协同,满足 AI 语料库、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