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学习日志31——stm32之外部中断与定时器中断的差别与选择
在讲述完EXTI以及定时器两大中断后,其实内心始终有个疑惑,stm32有必要分出那么多模块用于中断的操作么?只留下EXTI或者定时器模块,以此省下更多的空间用于其他业务的处理不是更好么?但在尝试完不同中断的功能,以及再次浏览两种中断的描述之后,也有了一层新的理解。
首先,仅从触发来源看,两类中断就已经有所差别了。EXTI是由外部事件触发的,例如引脚电平的高低变化,而定时器则是通过内部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计数溢出或者达到阈值,来决定是否触发中断。
其次,EXTI外部中断更适合于外部动态环境,这是因为它的触发条件十分多样,可以通过电平或者边沿检测进行中断的触发,灵活性更好。而定时器中断行为就比较固定了,需要程序员预先设计好时间的参数然后导入,这样才能实现时间的精准控制。
同时,两者所需要的硬件资源配置也不大一样。外部中断更多依赖于本身的EXTI线路以及片上的部分外设。而定时器中断有独立的定时器模块以及相应的寄存器资源(比如计数寄存器,自动重载寄存器,预分频寄存器等)。
但是以上说的这些只是它们的不同之处,真正让它们无法被替代的,还是各自所能应对的业务场景。EXTI更适合于应对外部实时发生的事件,比如按键的按下造成灯泡亮起、传感器信号的输入等,能够及时处理这些外部信号。而定时器中断更适合于周期性的任务,预设好的自动重载值能够保证程序定期产生中断,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处理,同时提供规律性调度能力。
总之,理清楚两者间的差别对于业务场景应用时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向下讲述更多有关stm32的强大功能前,适当缓一缓,整理一下思绪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