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解析:全频阻断作弊防控系统介绍
在标准化考场建设中,“防得住高科技作弊” 是保障考试公平的核心命题。随着 5G、AI、微型无线设备等技术的滥用,传统作弊防控手段因 “频段覆盖不全、响应滞后、易干扰正常通信” 等问题,已难以应对新型作弊挑战。标准化考场全频阻断作弊防控系统,通过 “全频段精准覆盖 + AI 监控联动 + 低辐射安全设计”,构建与标准化考场监控摄像头深度协同的作弊防护闭环。
一、系统介绍
结合教育考试管理需求和无线电作弊防控工作在新常态下的要求,作弊防控系统是通过干扰考场试室范围内的无线通信,以达到防控无线电作弊的目的。屏蔽器可通过网络由管理平台监考和控制,对试室范围内的特定频段进行屏蔽。具体要求如下:
1. 屏蔽频段要求
屏蔽的频段包括:
手机通信频道:GSM、CDMA、DCS、TD-SCDMA、WCDMA、TD-LTE与LTE FDD等全部制式的手机通信;
无线通信:WLAN频段的所有蓝牙和802.11协议簇的无线通信;
模拟通信:以对讲机、隐形耳机等为发射和接收工具的通信;
数字通信:带LED显示的隐形终端等为接收器的作弊工具的通信;
此外为了应对可能存在的利用其他无线电频段通信作弊的情况,屏蔽器可以在每次考试之前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做扩展。与之配套的管理软件也能对扩展的相关频段屏蔽进行监控和管理。
2. 屏蔽范围及效果要求
屏蔽的重要区域为试室,试室内要完全屏蔽。而一个标准试室大小约为8×10米,屏蔽设备要求安放在每个试室的侧面墙壁上,则单台屏蔽器的屏蔽范围必须达到8×10才能覆盖整个试室,保证教室内屏蔽信号有效。考生就坐在试室内任意位置都可以屏蔽无线信息,保证无屏蔽死角。此外对警戒线外的通信不能进行屏蔽,按目前考试设置的警戒线设定位置,试室10米距离以外的各类无线通信要保持正常,不受干扰。
3. 环保要求
由于屏蔽器安放在各个试室内,距离人体距离近,其电磁环保情况对人体的影响就很关键。按屏蔽器安放位置估计,考生就坐区域或者距离屏蔽器中心点2.5米外,功率密度小于10微瓦(μw/cm2),电场强度小于每米6.14伏特(V/m),按照环保相关要求,屏蔽器发出的信号强度符合环保标准,对人体无直接危害。
4. 远程控制要求
屏蔽器为分布式部署,从管理角度考虑,设备应能通过远程控制开启/关闭,能分频段调整功率强弱,能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能与网上巡查系统无缝对接,做到统一平台控制与管理。
二、设计思路
通过多年的作弊防控系统建设,在全国多个省部署使用了其作弊防控系统功能产品,历次考试中收集了大量的作弊数据,随时掌握全国高科技作弊态势,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与作弊份子斗争的一线经验。而且今年来还参与了多个省的人社考试服务工作,也取得了大量的作弊防控成果,得到各地人社考试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实践证明,作弊防控系统是作弊防控领域功能最全、性能最优、技术最成熟、全国使用面最广、全国作弊防控态势掌握最清楚的系统。
三、总体架构
作弊防控系统采用多级级联的总体架构。平台与“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综合管理平台”无缝融合,实现了教育考试级级联网,符合目前教育考试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教育部规划。“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分别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考点级等五级“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来建设。
四、全频段阻断设备设计
全频段阻断设备主要由低频段超宽带干扰模块(40~4000MHz)、2G/3G/4G/5G干扰模块以及WIFI(2.4/5.8GHz)/蓝牙干扰模块等组成。通过远程网络可以管理设置和控制,同时可以监管全频段阻断设备工作状态。
五、关键技术解决
阻断器工作频率40MHZ~4000MHz无缝连续覆盖,设备功能复杂,由干扰调制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数字控制电路、供电单元等组成。所以引起电磁兼容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在该阻断器的电磁兼容设计上,一方面要求要将各个干扰功能模块隔离开,防止互相干扰;另一方面要求要求干扰组件壳体具有电磁屏蔽功能,防止与其他组件相互干扰。在干扰组件工作过程中,组件内部相邻通道射频信号间和射频频信号与控制信号间会相互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不同信号间的屏蔽。同时要对射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接地设计和滤波设计。
结语:选对全频阻断系统,筑牢标准化考场公平防线
标准化考场全频阻断作弊防控系统,不仅解决 “全频段覆盖、低辐射安全” 的基础问题,更通过与监控摄像头的深度协同,打破 “防控孤岛”,实现 “识别 - 阻断 - 存证” 的全链条闭环。无论是应对 5G、AI 等新型作弊手段,还是满足各省合规验收要求,亦或提升设备复用价值,该系统都成为标准化考场建设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