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选题与商业布局
内容选题与商业布局
- 提示词 1:人群链(User Chain)
- 提示词 2:需求链(Demand Chain)
- 提示词 3:环境 · 需求 · 优势 三要素
- 提示词 4:垂直于“人性”而非只“赛道”
- 提示词 5:基于用户“认知起点”来设计选题
- 提示词 6:分人群发内容,不用过度担心掉粉
- 提示词 7:单价、认知成本与转化难度
- 提示词 8:故事化、案例化表达
- 提示词 9:关注人性底层情绪(焦虑/恐惧/欲望/攀比等)
- 提示词 10:系统性思维与短板效应
- 如何综合使用这 10 大提示词?
家庭的压力 孩子的未来 中年的危机
父母的赡养 世俗的看法 身体的健康
朋友的对比 人性的贪婪 圈子的归属
怕机会错过 怕价值缺失 未来不确定性
所以,你迟早都会有你的商业目的的。
提示词 1:人群链(User Chain)
1) 核心定义
- “人群链”指:按不同维度(认知水平、地理位置、消费能力、兴趣需求等)细分你的潜在用户/客户,并找出最容易被你转化或影响的人群。
2) 思考步骤
- 明确你要卖什么(产品/服务/课程),或者你要达成什么目的(引流/品牌曝光/销售)。
- 列出 2-4 类可能买单或对你价值最大的用户群体;想想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有何特征和行为方式。
- 分析各类人群对你而言的优先级:谁最容易被转化?谁的客单价最高?谁在最需要你的解决方案?
3)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A 类:高端富太太 (追求效果、注重服务体验)。
- B 类:年轻白领 (消费能力中等,想要便捷、性价比高)。
- C 类:学生党 (消费力相对低,但重视颜值趋势)。
- 手机成瘾教育:
- A 类:意识到孩子沉迷游戏的家长。
- B 类:感觉孩子学习困难,却没意识到是手机影响的家长。
- C 类:不懂手机管控技术,甚至不会使用APP封锁功能的家长。
提示词 2:需求链(Demand Chain)
1) 核心定义
- 任何用户在表面上有“初始需求”,但背后往往还隐藏着“前置需求”,以及更深层的人性动机(安全感、焦虑、求知欲、虚荣心等)。
2) 思考步骤
- 列出目标人群表面想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去皱纹”、“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
- 继续问“为什么”,挖掘他们的更深层焦虑或渴望(如“想要信赖的专业人士”、“想知道孩子深夜写作业的真相”)。
- 把表面需求和底层需求都列出来,你就能生成更多选题与内容思路。
3) 示例
「那些富太太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们要一个懂她的专业人士帮忙做美容,而不是学习面部提拉手法。」
——表面需求:提升皮肤状态;背后需求:省心省力、得到专业照顾和信任感。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初始需求:学美容手法、买护肤产品。
- 前置需求:获得“被专业人士照顾”的高级感与安全感。
- 手机成瘾教育:
- 初始需求:解决孩子打游戏、看短视频的问题。
- 前置需求:父母对孩子学业和未来的焦虑,担心失控。
提示词 3:环境 · 需求 · 优势 三要素
1) 核心定义
- 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用户习惯、平台机制)、用户需求(初始+前置需求)和自身优势(产品、资源、能力)统一考量,才能明确最可行的内容和商业路径。
2) 思考步骤
- 环境:有哪些竞品?用户现在在哪个平台活跃?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 需求:结合提示词 2,确认用户的关键痛点和预期。
- 优势:比起其他店/品牌/课程,你的优势或独特卖点是什么?技术?个人魅力?价格?地理位置?
3) 示例
「无非就是环境、需求,还有优势。我们想知道用户到底想看什么内容,先分析他们的需求。」
先从用户所在市场环境和需求分析,再找自己能提供的独特价值。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环境:附近美容店众多、线上短视频平台还有美妆达人竞争。
- 需求:用户更希望“在同城找个值得信赖”的美容师。
- 优势:你的店铺具备高口碑评价+独家仪器+丰富客案例。
- 手机成瘾教育:
- 环境:很多家长不懂手机使用控制、市场上相关机构少但不成熟。
- 需求:如何快速、有效帮助孩子摆脱“假装写作业”的状态。
- 优势:你有专业心理辅导团队+成功案例+跟进模式。
提示词 4:垂直于“人性”而非只“赛道”
1) 核心定义
- 垂直不等于只讲行业知识;真正的垂直是深入用户对“痛点、信任、故事、价值观”的需求。
2) 思考步骤
- 明确:你的用户在内心最关心的到底是什么?(省时/省心/有效/安全感/心理共鸣/更多可能)
- 用他们能看懂、感兴趣的话题包装,而不是自顾自地抛出专业术语。
- 在短视频或直播里,先抓住“人性共通点”,再延伸到技术、方法或产品介绍。
3) 示例
「记住垂直从来不是垂直于赛道,而是垂直于需求,垂直于人群,垂直于人性啊。」
——比如美容院的“教按摩手法”并不真正垂直,因为用户不想自己操作,而是要依赖专业服务。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与其天天讲护肤配方,更可以分享真实改造案例、客户在变美前后的心理转变。
- 手机成瘾教育:
- 不单说“如何封锁APP”,还可聚焦“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逃避心理”。
提示词 5:基于用户“认知起点”来设计选题
1) 核心定义
- 短视频是用户随机刷到,你若直接抛出高深内容,会造成“听不懂就划走”。必须先从用户现有的认知水平切入。
2) 思考步骤
- 先问:多数用户第一次看到我是在哪个认知层?
- 给他们最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内容,切忌脱离用户理解能力。
- 随着他们对你越来越熟悉,再逐步深入更高阶知识或服务。
3) 示例
「用户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人设’,我硬要讲人设,肯定划走。」
——初次接触时,他们只想“怎么快点有流量,怎么卖货”;要先满足这些认知需求,再往深层人设定位过渡。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刚开始,用户只想了解“怎么快速变美”,你可以先谈“换个眉形可能带来惊喜”。后面再深入到“脸型匹配+皮肤管理”系统方案。
- 手机成瘾教育:
- 刚开始,家长只想知道“为什么孩子熬夜写作业”,你先讲这背后的可能原因;再说“这其实是手机成瘾的一种表现”,最后才谈“具体的干预方法”。
提示词 6:分人群发内容,不用过度担心掉粉
1) 核心定义
- 抖音(或其他平台)的算法,会根据用户兴趣来分发内容。只要你做的选题对某类人群有价值,系统就会把它推荐给“对口”人群。其他人即使没兴趣,也不会被频繁推送到。
2) 思考步骤
- 针对不同人群(提示词 1)准备不同选题,如 A 类选题、B 类选题等。
- 分批次、循环地发布,吸引对应人群。
- 不要因为怕“丢失一部分粉丝”就不敢做多元内容。
3) 示例
「我想做一条视频针对有商业思路的商家,其他人也许不感兴趣,会不会取关?其实不必担心…只要这条内容对那部分人有价值,就能获得不错的推荐量。」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针对富太太人群:分享“高端皮肤管理案例”;针对年轻白领:分享“日常护肤性价比方案”。系统会把各自内容推给最感兴趣的人群。
- 手机成瘾教育:
- 对“孩子沉迷抖音/游戏”的家长,拍一条针对抖音或手游的干预方法;对“孩子假装写作业”家长,拍一条写作业监督技巧。
提示词 7:单价、认知成本与转化难度
1) 核心定义
- 产品/服务单价越高,决策就越谨慎,需要更多信任和了解(认知成本)。相应地,你就要分阶段铺内容,先塑造信任、再转化。
- 产品单价低、认知门槛低,就可在短视频/直播中直接转化。
2) 思考步骤
- 明确你所卖的东西客单价大约多少?
- 如果高单价(如 2000+、5000+、1 万+),就用“多步走”策略:先内容科普/故事带入→再直播/咨询→最后成交。
- 若低单价(几十或几百元),可直切“痛点”+“优惠”+“行动引导”完成快速变现。
3) 示例
「‘卖刮胡刀’这种低客单价产品,直接在视频里打需求就好。可如果我卖的是 6980 的课程,就必须先建立信任。」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单价高(如年卡、美容大项目):短视频+案例故事+直播咨询,慢慢让顾客接受并感觉“值得”。
- 单价低(面部清洁/小护理):可直接在视频/直播中做活动,转化就比较快。
- 手机成瘾教育:
- 如果是几百元体验课,可以直接在短视频里说“让孩子 7 天内有效改善手机使用”,呼吁购买。
- 如果是几千上万的长期心理辅导课程,需要先用成功案例、家长见证、免费公开课等方式铺路。
提示词 8:故事化、案例化表达
1) 核心定义
- 人们更喜欢“看故事、看案例”而不是单纯“听知识点”。用真实人物、场景塑造“亲历感”和“代入感”,能提升观看时长和信任度。
2) 思考步骤
- 将你的核心价值(服务/产品)放进一个真实故事情节中:起因-经历-转折-结果。
- 突出故事主角的痛点和收获,让观众感到“这也正是我的问题”。
- 引导观众思考:如果我也想得到类似改变,是否该进一步了解/下单?
3) 示例
「孩子从凌晨写作业到 12 点,家长还不知是孩子在玩手机,这就是可做选题的故事切入。」
「我遇到一个学员:孩子癌症花了所有钱,后来靠做抖音一场直播赚了好几万…」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讲述一个“眉形改造”如何令客户在婚礼上得到夸赞,甚至获得更多自信的故事,而不是仅仅说“本店改眉手法先进”。
- 手机成瘾教育:
- 举个家长真实案例:之前天天吵架,后来通过你的方法,孩子自己克服了手机依赖,家庭关系明显改善。
提示词 9:关注人性底层情绪(焦虑/恐惧/欲望/攀比等)
1) 核心定义
- 大部分购买或行动决策,离不开人性的底层驱动力:挣钱、求认同、逃避焦虑、渴望成功、社交攀比等。内容要围绕这些“驱动力”展开,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2) 思考步骤
- 先列出用户群体可能面临的常见焦虑(职业焦虑、家庭责任、面子、攀比、健康等)。
- 在每条短视频/直播里,用一个场景或人物去触发观众的这种共鸣。
- 不要泛泛而谈,要让观众“带入”到这个情绪场景里:痛苦或渴望越真实,越能获得转化。
3) 示例
「有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焦虑;有人是疫情失去机会后,压力扑面而来。」
——他们都会问“如何快速赚钱?”“如何快速引流?”背后其实是对失控、缺钱、被淘汰的恐惧。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很多顾客其实是因为“和闺蜜比美”“担心衰老被老公嫌弃”“工作场合想提升形象”产生焦虑。你可把这些情景拍成短视频,引起共鸣。
- 手机成瘾教育:
- 家长的“怕孩子落后、怕耽误前程、怕家庭关系破裂”等,都可成为内容主线,借此呈现方法论和产品/课程。
提示词 10:系统性思维与短板效应
1) 核心定义
- 做 IP(个人品牌)或商业定位,需要同时兼顾人群定位、内容质量、流量获取、信任塑造、产品/服务转化五大块。只要其中一处短板严重,整体难见成效。
2) 思考步骤
- 根据你的业务或账号情况,把“人群定位”“内容制作”“流量渠道”“转化设计”“售后复购”等环节列成清单。
- 自测哪一环最弱:是不是选题吸引力不够?还是留不住观众?还是用户来了也不信任?
- 有的放矢,补齐短板;每补齐一次,商业价值就会几何倍增长。
3) 示例
「有个 1000 多万粉丝的大律师,一个月销售额十几万;而只有 20 万粉丝的博主,一月却能卖 2000 万。」
——后者显然在“人群、内容、信任、转化”这一整套链路上都更完善。
4) 通用应用举例
- 美容店:
- 可能你拍的短视频很美,但没有让人了解你的店铺特点(信任不足);或者你有大流量,却没有客服接待或门店承接能力,导致转化和复购都不行。
- 手机成瘾教育:
- 你可能能吸引家长,但咨询流程不清晰,没有多次沟通渠道;或者课程做得好,却没有利用社群去追踪孩子改正情况,导致付费后再无互动。
如何综合使用这 10 大提示词?
- 先定人群:用「人群链 (1)」找到 2~4 类核心人群。
- 挖深需求:用「需求链 (2)」和「人性驱动 (9)」找出既能打动他们,又与你优势契合的选题。
- 研判单价/转化难度:用「提示词 7」区别对待高客单和低客单商品/服务,制定不同内容策略。
- 具体内容策划:围绕「垂直于人性 (4)」「基于认知 (5)」「分人群发布 (6)」「故事化 (8)」创建系列选题与发布计划。
- 系统检查:用「环境需求优势 (3)」「短板效应 (10)」时时审视你的定位和商业路径是否通顺。
通过以上结构化流程与实例对照,你就能把“卖什么”“怎么卖”“如何让用户主动找上门”的问题系统化,少走弯路。
祝你在应用中持续打磨、不断升级、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