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依赖注入的3种方式(字段、构造函数、setter方法)
目录
一 依赖注入
1.1 方式1:字段方式
1.2 方式2:构造函数
1.3 方式3:setter方法
二 实战案例
2.1 案例截图
一 依赖注入
1.1 方式1:字段方式
工作原理:使用 @Autowired
注解直接标注在字段上,通过反射机制注入。
缺点:
-
不易测试:在单元测试中,你必须使用反射来注入 Mock 对象,或者启动整个 Spring 容器。
-
隐藏了依赖:类需要哪些依赖不明确,违反了明确依赖原则。
-
无法声明为 final:导致依赖可变。
代码:
1.2 方式2:构造函数
工作原理:通过类的构造方法将所需的依赖项作为参数传入。
优点:保证依赖不可变(final
关键字),保证完全初始化的对象,代码意图清晰,易于单元测试。
这是 Spring Boot 团队和现代 Spring 实践中最推荐的方式。当你的类只有一个构造方法时,从 Spring Framework 4.3 开始,可以省略 @Autowired
注解。Spring Boot 充分利用了这一特性,使得代码非常简洁。
代码案例:
1.3 方式3:setter方法
工作原理:通过 Setter 方法注入依赖。
优点:灵活性高,可以在对象创建后重新设置依赖(虽然很少这么做)。
https://chat.deepseek.com/a/chat/s/0272efb9-f1c5-4f4e-8be2-8af6d99cc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