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押注中国AI,国产大模型上车
作者 |德新
编辑 |王博
9月开始步入金秋,如火如荼的车市里,奔驰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
9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与字节跳动签署战略合作升级协议,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与北京字节跳动董事长张利东在现场见证签约。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此次合作升级后,奔驰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内容将覆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研发提效、数字化营销四大核心领域。接下来,我们将首先看到豆包大模型登陆奔驰全新的纯电车型CLA,这款车预计在秋天上市。
这次的合作签约,由奔驰大中华区最高负责人亲自见证,规格还是相当高的,在跨国车企的在华合作上算是比较少见,也充分说明了奔驰对于在中国本土的智能化开发,以及这次合作的重视。
毕竟接下来,纯电CLA、纯电GLC以及纯电的V级MPV,甚至据说搭载智能化技术的迈巴赫都要接踵而至了。
新能源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尤其在AI大模型到来之后,整个市场竞争的节奏日新月异。奔驰作为德系豪华品牌的领头羊,这两年大幅加速在中国的智能化开发,包括建立本土的研发团队、牵手本土的供应链公司。而全新一代纯电CLA,更是奔驰本土智能化转型升级后的第一个重磅产品。
「全新CLA开启了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几年在中国最强大的产品和技术攻势。」佟欧福(Oliver Thöne)此前曾表示,
「我们的目标是继续与中国伙伴合作,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最合适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
在AI大模型浪潮来临之际,奔驰新一代电动车的智能化体系开始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而选择字节跳动作为其智能化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也是希望借助本土化的AI云+大模型,为中国用户打造专属的数字豪华体验。显然,字节跳动已经成为了奔驰中国智能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这场汽车与科技的「跨界联姻」,可以说是百年豪华品牌反攻的号角。
一、纯电CLA拉开新一代产品序幕:奔驰本土智能化升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德系豪华品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4年,奔驰在华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含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再次问鼎年度豪华品牌销量冠军。
但在新能源智能化的竞争中,国内的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近几年快节奏、高强度的产品迭代,无疑是让这些传统品牌有压力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奔驰开启了本土智能化转型升级战,而纯电长轴CLAL成为这一轮攻势的先锋。
CLA是基于奔驰全新的纯电平台MMA打造的第一款车型,除了800V高压快充平台之外,新车将搭载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的L2+全场景辅助驾驶,这个系统是奔驰全球首发,也标志了中国市场在奔驰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奔驰MMA架构,图片来源:车企官方
同时,在智能座舱上,全新纯电长轴CLA搭载全新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基于AI大模型,采用全新的UI/UX设计,让车机越用越聪明。
除了CLA外,奔驰在华的车型也将迎来全新升级,S级轿车将在2026年迎来全新改款升级,并推出全新纯电GLC SUV、全新纯电C级轿车,以及梅赛德斯-AMG品牌的数款纯电产品和高科技电气化内燃机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2026年奔驰会有多达18款新车上市,2027年新车数量为14款,电车将占其中将近半数的比例。搭配自全新CLA首发的一系列领先技术,将发动一波持续三年的强大产品攻势。
HiEV获悉,甚至搭载智能化技术的迈巴赫,也已经在开发中了。
近两年来,奔驰不断加码在华的技术研发。2021 年,奔驰北京研发中心升级为 「中国研发技术中心」,2022 年上海研发中心成立,2024 年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启用,形成「京沪双引擎」 布局。到今年4月,奔驰在的研发团队总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成为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网络,主导开发全球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无图”城市高阶辅助驾驶等关键技术。
除了大幅扩充本土的开发团队之外,奔驰此次本土智能化升级战,还有一大重要战略就是选择合适的中国科技合作伙伴。
比如在辅助驾驶上,奔驰此前发布的新一代L2++ 无图辅助驾驶,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研发,并与辅助驾驶科技公司Momenta合作,火山引擎提供云技术支持。而在智能座舱上,也已经与火山引擎等企业在深度联合开发。
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高度依赖算力、数据以及模型,背后都需要一朵懂汽车、懂AI的云支撑。
这也可以理解奔驰此次对于字节跳动的合作如此重视的原因。高规格的签约背后,豪华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已经有根本性转变, 从 「最大单一(消费)市场」 升级为 「全球创新策源地」。
奔驰CLA智能座舱,图片来源:车企官方
奔驰这次与字节跳动升级合作,并非偶然。2023年火山车娱已经进入奔驰智能座舱,2024年奔驰与火山引擎开启了AI及大数据在智舱领域的探索,再到2025年奔驰与字节跳动全面升级的战略合作,呈现出清晰的递进关系。
德系豪华品牌在业界以严谨与高标准著称,即使是面对AI大模型这种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形态,也是循序递进逐步验证的策略。
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云和AI服务平台,将字节跳动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技术能力和应用工具开放给外部企业,通过云和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构建体验创新、数据驱动和敏捷迭代等能力,这与奔驰的需求高度契合。
同时,火山引擎也助力奔驰在华开启更强智能化攻势,为其提供算力、数据闭环、豆包大模型上车、云底座等,助力其中国本土研发团队、打造本土特色智能化,实现在中国、为全球的智能化战略。
具体来说,在智能座舱领域,双方将融合字节跳动的AI能力,实现智能应用的快速生成;自动驾驶领域将强化AI基因,提升算法效率;研发提效方面将建设大数据平台能力;数字化营销领域则打造品牌与经销商一体化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中国研发团队正从「适应性开发」向「原创性引领」转变,如全球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软件开发耗时18个月,全新域控制架构MB.OS的智能座舱与智能辅助驾驶模块也由中国团队深度参与。
这些中国创新正通过奔驰的全球网络反向输出,而火山引擎的技术支撑,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
二、豆包规模化上车,大模型重构出行场景
作为汽车智能化的起点,智能座舱始终是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但此前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人们所追求的情感化人车交互始终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因此有几年座舱的演进已经放缓。但大模型的到来,给智能座舱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升级,尤其是Agent智能体的上车。
相比于传统车机系统,Agent具备自主反思,并执行规划的能力。比如在奔驰的案例中,其智能座舱应用豆包AI大模型后,整体交互效率提升50%,唤醒速度快至0.2秒,端到端执行速度仅需0.8秒、提速1.5倍。同时,TA可以识别说话人的4种不同感情,给予相应反馈;基于AI大模型,虚拟助手也十分博学,可以回答各类百科问题,还熟知车辆功能,帮助车主更好地找到相应功能。
这种能够准确识别人类需求,并根据指令进行自主思考并规划的智能体,是以往智能座舱车机系统所不能够做到的。
中国市场的AI发展,已经经历了「百模大战」的阶段,存活下的大模型公司们正在探索AI大模型的上车之路,从文心一言、DeepSeek,再到当下,豆包大模型成为车圈「新宠」。
不仅奔驰选择了豆包,特斯拉也正与火山引擎合作推动豆包上车。
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的《特斯拉车机语音助手使用条款》显示,全新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 L车型将搭载豆包大模型,其将承担大模型车控功能,包含导航设定、媒体播放操控、空调温度调节等,同时还具备车主手册查询功能。
图片来源:车企官方
截至目前,豆包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
除了将上奔驰CLA、GLC两款重磅车型和特斯拉车型外,豆包大模型在近期连续落地的新车就包括了上汽奥迪E5 Sportback、荣威M7 DHM、长安马自达 MAZDA EZ-60、极氪009等等,随着车市进入「金九银十」的黄金时节,很快会有更多的合作车型浮出水面。
AI大模型加速上车的今天,为什么是豆包先「摘得桃子」?
首先,字节的C端产品庞大的用户规模,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大规模地调用模型,能帮火山引擎做好服务,也会有很多客户拿着C端的产品Case过来,希望火山能够将其落地在业务中。「我们C端豆包APP用户非常多,在这个过程中,就总结了很多如何做好复杂Agent的最佳实践,并通过火山引擎对外提供服务。」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说道。
火山引擎官方数据显示,去年12月,豆包大模型的日均Tokens调用量是4万亿,今年3月份达到12.7万亿。截至5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16.4万亿,较去年5月刚发布时增长了137倍。
B端尤其汽车市场要求严苛,注重模型的最终落地效果,对产品的容错率非常低。字节跳动产品的特点,是先从内部业务应用后,再推向市场,豆包大模型也同样如此,其源自于字节跳动内部研发,可以让客户最终的体验更好。
这无疑也为其进军汽车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益于火山引擎的低代码开发平台,车企可通过可视化工具快速定制智能体,无需从头开发算法。
「2024年成为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们更多是主动寻求与车企的合作;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主动寻求与我们的合作。」火山引擎汽车总经理、智慧出行和具身研究院院长杨立伟如此说道。
很显然,豆包大模型的规模上车,成为火山引擎在汽车圈崛起的关键变量。
但仅仅只有豆包,却并不足以让如此重量级的车企与火山引擎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这背后更关键的在于,火山引擎本身的行业积累,尤其是在汽车AI云技术中。
三、火山引擎,汽车云市场的破局者
汽车作为最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是云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两年伴随AI大模型的浪潮,火山引擎站上了汽车的风口。
今年上海车展,包括BBA在内,越来越多的车企和供应商们,在推出智能化产品时,其背后都有火山引擎以及豆包大模型共同的身影。
据统计,在上海车展超过八成的车企与火山引擎达成合作,涵盖了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等国企,小米、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吉利、赛力斯、长城及旗下品牌。
在短时间内,火山引擎迅速成为了今年最受车企欢迎的科技公司之一。
这其中,豆包大模型成为了火山引擎进军汽车行业的先锋,但在豆包大模型之后,火山引擎出圈的核心竞争壁垒,则在于其构建了「云 + AI + 内容」的三位一体生态。
就此次火山引擎和梅赛德斯-奔驰合作升级来说,智能座舱中能够将依托字节跳动先进的豆包大模型、大数据技术与丰富内容生态,深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合作,并整合娱乐、导航、生活服务等多元场景,让智舱更个性化。
这其中除了豆包大模型本身能力之外,还有字节跳动自身庞大内容生态体系的加成,豆包大模型不仅提供语音交互能力,还能调用抖音、汽水音乐等字节系应用,形成「车内即流量入口」的独特优势。
另外,对当前的智能汽车来说,算力至关重要。但车端算力有限,上云是车企的必选项。而在AI时代,一个AI云原生的架构体系,更符合车企对汽车AI云的需求。
根据IDC最新公布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年上半年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IDC的报告统计口径是各大云厂商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不包含自有业务调用,也就是不包含豆包app、即梦等字节内部产品消耗。
在自动驾驶领域,奔驰和字节将在云领域展开合作,强化智能辅助驾驶研发的AI基因。AI赋能的算法提升,将助力梅赛德斯-奔驰更高效地构建、迭代和部署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未来,梅赛德斯-奔驰还将通过端云融合和安全稳定的云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全链路闭环体系,进一步提升智舱体验。双方的合作将横跨研发提效、数字化营销、客户运营等多个领域。
经过数年的耕耘,火山引擎已在汽车数字化领域形成了深厚的行业know-how。
当前,于全球车企而言,中国复杂的路况、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正成为智能汽车技术的「最佳训练场」。比如奔驰 L2++ 智驾系统、豆包大模型的情感交互能力,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方案」。这种「中国反哺全球」的模式,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研发逻辑。
而在此过程中,不管是以严谨、工程化、最高标准的德系豪华,还是技术创新至上的特斯拉,这些供应商眼里有些「难搞」的车企们都选择与火山引擎、豆包上车合作。这背后,是双方通过技术互补、生态融合,正在重新定义豪华汽车的智能化标准。于奔驰等车企而言,这是其在电动化浪潮中保持领先的关键,而对于字节跳动,这则是其从互联网公司向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型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