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st 迭代器:C++ 容器封装的 “行为统一” 艺术

文章目录

  • 0. 前言
  • 1. 链表节点的设计
  • 2. 链表类的基本结构
  • 3. 迭代器设计
    • 3.1. 能否类比vector利用指针作为迭代器? ——不能!
    • 3.2. 迭代器模板的设计: 一份代码实现两种迭代器
    • 3.3. 迭代器核心实现:运算符重载
  • 4. 迭代器与链表类结合:统一行为
    • 4. 1. 迭代器类型定义
      • 2. begin()与end()的实现
      • 3. 迭代器的实际应用:简化链表操作
  • 5. list迭代器核心思想总结
    • 5.1. 先解决 “非连续内存的访问问题”
    • 5. 2. 再解决 “读写权限的区分问题”
    • 5.3. 最后守住 “迭代器的本质:位置标识”
    • 5.4. 最后的总结
  • 6. 完整代码实现

0. 前言

C++标准库中,std::list双向链表 的容器,我们日常用 list<type_name> lst; lst.push_back(val); 就能方便地插入删除,但它的底层实现究竟是什么样的?尤其是 迭代器(iterator),为什么 for(auto it=lst.begin(); it!=lst.end(); ++it) 可以统一操作链表?

今天,我基于一个精简版 mini_list 的实现,重点解析 迭代器封装的底层思想,带大家从零实现并理解 list 容器。

1. 链表节点的设计

对于双向链表,一个节点包含两个指针,用于存储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地址,以及存一个_data的值

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节点的模板类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list_node{// 成员变量list_node<T>* _prev; // 存储前驱节点地址list_node<T>* _next; // 存储后继节点的值T _data;// 构造空节点 默认构造list_node(const T& val = T()):_prev(nullptr),_next(nullptr),_data(val){}
};

设计要点:

  1. 为什么要设计成struct

C++中,struct里的成员默认是public的,我们光设计一个节点类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一个链表类来控制链表的行为,而链表类会频繁使用节点类的成员,所以节点类成员public是为了方便链表类使用节点,提高效率

  1. const T& val = T()缺省参数T()有什么巧思?

T()是模板类的 默认构造函数调用 ,是一种通用的初始化方式:

  • 对于内置类型(int double等):T()会生成 零值(指针类是nullptr , int类是0 , double 类是0.0
  • 对于自定义类型(如用户自定义的Date Person):T()会调用该类型的默认构造函数,确保自定义类型的对象可以被正确初始化

参数类型const T&保证高效和安全:

  • 传引用可以避免T()类型对象的 拷贝构造,尤其对于大型对象,可以减少内存开销和性能损耗
  • const修饰确保传入的对象值只读性,不会被构造函数意外修改

2. 链表类的基本结构

对于双向链表的控制,我们增加一个哨兵位可以减少很多额外的考虑。

template <class T>
class mini_list{
public:typedef list_node<T> Node; // 将类名缩短,便于后续编码// 空链表函数 哨兵位两个指针都指向自己void empty_list(){// 开一个节点的空间_head = new Node(); // 不存储有效值,默认为T()_head->_next = _head;_hean->_prev = _head;}// 构造空链表 默认构造mini_list(){ empty_list(); }
private: Node* _head; // 定义哨兵位节点
};

这里埋个伏笔,写空链表函数是后续实现更多构造函数共同调用的

有了哨兵位,我们可以插入数据,但有个大问题:**我们如何访问插入的数据? ** —— 迭代器

3. 迭代器设计

3.1. 能否类比vector利用指针作为迭代器? ——不能!

  1. 先明确迭代器的本质:数据访问的抽象工具,类似指针

迭代器有两个核心功能:

  • 定位:指向容器中的某个元素
  • 移动和访问:支持++ (下一个) --(上一个) *(取数据) ->(取数据成员)等操作,且接口对用户是完全统一的
  1. 为什么vector可以用指针直接当迭代器?

vector的底层是连续的动态数组,元素在内存中依次排序,恰好与原生指针性能完美匹配,++ -- * ->这几个操作符指针可以直接使用,vector的迭代器本质就是T*的定位移动和访问

  1. 为什么list不能用指针直接当迭代器?

list的底层是双向链表,元素存储在分散的节点list_node中,节点间通过两个指针关联(内存不连续),这导致了原生节点指针list_node<T>*完成不了++ -- * ->这几个操作符的功能,它的行为不满足迭代器的统一要求了,因此,对于list,我们需要自己封装一个迭代器类,来满足迭代器的统一行为要求

3.2. 迭代器模板的设计: 一份代码实现两种迭代器

手写迭代器时,我们需要同时支持 “可写迭代器(iterator)” 和 “只读迭代器(const_iterator)”。如果分别实现这两个类,会产生大量重复代码(二者仅数据访问权限不同)。

解决方案是用模板参数区分访问权限,通过一份迭代器模板生成两种类型。先看核心设计:

// 模板参数: T 数据类型 ref 引用类型 ptr 指针类型
template <class T, class ref, class ptr>
struct list_iterator{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list_iterator<T, ref, ptr> self; // 简化类型名Node* _node; // 迭代器核心: 指向当前节点的指针
}

模板参数的妙用

链表类中通过实例化模板,快速定义两种迭代器

class mini_list{
public:// ref = T& ptr = T*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 // 可读可写迭代器// ref = const T& ptr = const T*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const T*> const_iterator; // 只读迭代器
}

设计要点: 用模板参数延迟确定访问权限

  • refT&ptrT*时,迭代器可读可写
  • refconst T&ptrconst T*时,迭代器只读

其中,refptr是 “变化的参数”,用于控制数据访问的权限;T是 “不变的参数”,表示容器中元素的类型。一份代码实现了两种功能,将脏活累活全部交给编译器处理。

3.3. 迭代器核心实现:运算符重载

迭代器的“行为统一”完全靠运算符重载实现,我们需要重载++ -- * ->这几个操作符,让用户可以像指针一样使用迭代器

  1. **核心成员变量:_node **

Node* _node时迭代器与底层节点沟通的唯一桥梁,它存储当前链表节点的地址,让所有运算符都围绕_node展开

  1. 移动操作符++--
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his;
}
// 往后移动一位 返回旧值
self operator++(int){self tmp = *this;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mp;
}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his;
}self operator(int){self tmp = *this;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mp;
}

注意:

  • 前置操作返回self&,避免了迭代器对象的拷贝,同时允许对原迭代器进行修改(如++it后直接使用it
  • 后置操作返回临时对象(tmp),临时对象生命周期结束后引用会失效,所以不能返回引用,这也是前置版本比后置版本更高效的原因:没有额外拷贝的开销
  1. 解引用
// * 解引用 返回 ref(可以是 T& 或 const T&)
ref operator*(){assert(_node); // 防止对哨兵位解引用return _node->_data; // 返回数据域的引用
}

设计要点:

  • 返回引用:避免数据拷贝,支持“通过迭代器修改数据”(可读可写迭代器场景)
  1. 指针访问

T是自定义类型(如结构体、类)时,迭代器需要支持it->member的访问方式:

// -> 指针访问成员 返回ptr(T* 或 const T*)ptr operator->(){assert(_ndoe);assert(_node); // 防止对哨兵位访问return &_node->_data; //取地址
}

使用示例:若Tstruct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则:

mini_list<Person> lst;
auto it = lst.begin();
cout << it->name;  // 等价于 (*it).name,编译器会优化为 it.operator->()->name

编译器会将it->name解释为(it.operator->())->name,因此operator->只需返回数据的指针即可。

  1. 相等比较
	// != ==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other) const {return _node == other._node;}bool operator!=(const self& other) const {return _node != other._node;}

4. 迭代器与链表类结合:统一行为

迭代器本身是独立的模板类,但需要与mini_list类配合,才能实现完整的容器功能。核心是链表类提供迭代器的创建入口(begin()/end(),并遵循 STL 的 “前闭后开” 区间规范。

4. 1. 迭代器类型定义

mini_list中,通过实例化list_iterator模板,定义两种迭代器类型:

class mini_list {
public:typedef list_node<T> Node;// 可写迭代器:ref=T&,ptr=T*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 只读迭代器:ref=const T&,ptr=const T*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 ...
};

用户无需关心list_iterator的存在,只需使用mini_list<T>::iterator即可,实现了 “封装底层细节” 的目标。

2. begin()与end()的实现

mini_list采用 “哨兵位双向循环链表” 设计(_head为哨兵节点,不存储有效数据),begin()end()的实现需符合 “前闭后开” 原则:

// 可写迭代器的 begin/end
iterator begin() {return iterator(_head->_next);  // 指向第一个有效节点
}
iterator end() {return iterator(_head);         // 指向哨兵位节点(尾后位置)
}// 只读迭代器的 begin/end(const版本)
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 {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_next);
}
const_iterator end() const {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
}

“前闭后开” 的优势

  • 遍历逻辑统一:for (auto it = lst.begin(); it != lst.end(); ++it),适用于所有 STL 容器;
  • 空容器判断简单:begin() == end()即表示容器为空;
  • 插入 / 删除接口统一:insert()在迭代器位置前插入,erase()删除迭代器指向的元素,返回下一个迭代器。

3. 迭代器的实际应用:简化链表操作

有了封装好的迭代器,mini_list的插入、删除等操作变得异常简洁。例如push_back()(尾插)和erase()(删除):

// 尾插:在end()位置前插入(即最后一个有效节点后)
void push_back(const T& input_val) {insert(end(), input_val);
}// 删除迭代器指向的节点,返回下一个迭代器
iterator erase(iterator pos) {assert(pos != end());  // 不能删除哨兵位Node* cur = pos._node;Node* prev = cur->_prev;Node* next = cur->_next;// 调整节点指针prev->_next = next;next->_prev = prev;delete cur;return iterator(next);  // 返回下一个有效节点的迭代器
}

调用这些接口时,完全无需接触底层的list_node和指针操作,只需传递迭代器即可,这正体现了封装的思想,我只提供功能,底层逻辑你不需要知道,你也没必要知道,会用就好

5. list迭代器核心思想总结

list 迭代器的封装,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矛盾:链表的非连续内存结构,与用户对 “统一访问接口” 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它的设计思路可以拆解为几个朴素且务实的想法:

5.1. 先解决 “非连续内存的访问问题”

链表的节点在内存中是分散的,靠_prev_next指针串起来。这种结构下,原生指针(比如list_node*)没法直接当迭代器 —— 想 “移到下一个元素”,不能像数组指针那样++(数组指针++是跳一个元素大小的内存,链表不行),得手动改node = node->_next;想 “取当前元素”,不能直接解引用(解引用得到的是整个节点,不是数据),得取node->_data

所以,迭代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 “链表特有的操作” 包起来。用一个类(list_iterator)存节点指针(_node),然后重载++--*这些运算符,让++内部自动执行_node = _node->_next,让*内部自动返回_node->_data。这样一来,用户用迭代器时,就不用管底层是_next还是_data,像用数组指针一样写++it*it就行。

5. 2. 再解决 “读写权限的区分问题”

用链表时,有时需要改元素(比如普通的list),有时只能读(比如const list)。这两种场景需要两种迭代器:一种能写(iterator),一种只能读(const_iterator)。

但这两种迭代器的 “移动逻辑”(++--、比较是否相等)是完全一样的,只有 “访问数据的权限” 不同(*it返回T&还是const T&)。如果为它们写两个类,代码会大量重复。

所以,用模板参数来 “抽象权限差异”:给迭代器模板加两个参数(refptr),分别代表 “数据引用类型” 和 “数据指针类型”。当refT&ptrT*时,就是可写迭代器;当refconst T&ptrconst T*时,就是只读迭代器。这样,一份代码就能通过不同的模板参数,生成两种迭代器,既省代码,又能保证逻辑一致。

5.3. 最后守住 “迭代器的本质:位置标识”

迭代器的核心作用是 “标记位置”,而不是 “比较数据”。两个迭代器相等,意思是 “它们指着同一个节点”,而不是 “它们指的节点数据一样”。所以比较迭代器时,直接比底层的_node指针(_node == other._node)就行,不用去碰节点里的数据。

这一点也影响了运算符的设计:==!=只关心 “位置是否相同”,*->才关心 “位置上的数据”,各司其职。

5.4. 最后的总结

用一个类把链表节点的指针 “包起来”,通过运算符重载,把链表特有的操作转换成和数组指针一样的用法(统一接口);用模板参数区分读写权限,避免重复代码(复用逻辑);始终牢记迭代器是 “位置标识”,让比较逻辑只关心位置,不关心数据(明确职责)。

说到底,就是 “把复杂的底层细节藏起来,给用户一个简单、统一的用法”—— 这也是封装思想的核心。

6. 完整代码实现

// ==== mini_list.h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assert>
#include <cstdbool>
#include <initializer_list>
using namespace std;namespace Vect {// 节点类 链表类会频繁访问节点 所以将节点类成员公开template <class T>struct list_node {list_node<T>* _prev; // 记录前驱节点的地址list_node<T>* _next; // 记录后继节点的地址T _data; // 该节点存储的数据// 默认构造list_node(const T& input_val = T()):_prev(nullptr),_next(nullptr),_data(input_val){ }};// --------- 迭代器模版 (用于实现 iterator / const_iterator) ---------// 模版参数:// T   : 节点中存放的数据类型// Ref : operator* 的返回类型 (T& 或 const T&)// Ptr : operator-> 的返回类型 (T* 或 const T*)//// 这样用一个模版类实现了可写迭代器和只读迭代器两种行为(避免重复代码)。template <class T, class ref, class ptr>struct list_iterator {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list_iterator<T, ref, ptr> self; // 将类型名缩短 好书写Node* _node; // 指向当前节点(在 end() 情况下指向哨兵 _head)// 构造list_iterator(Node* node = nullptr):_node(node){ }// 重载运算符 让外部任何容器使用iterator的方式统一// 前置++ 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返回自身引用 还可以修改 若返回值 则只能修改副本 生命周期结束值就没了self& operator++() {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his;}// 前置-- 移动到前一个节点self& operator--() {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his;}// 后置++ 返回旧值 自己往后移动一位self operator++(int) {self tmp = *this;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mp;}// 后置-- 返回旧值 自己往前移动一位self operator--(int) {self tmp = *this;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mp;}// * 解引用 返回 ref(可以是 T& 或 const T&)ref operator*()  {// 不要对哨兵位解引用assert(_node);return _node->_data;}// -> 指针访问成员 返回ptr(T* 或 const T*)ptr operator->() {assert(_node);return &_node->_data; // 取地址}// != ==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other) const {return _node == other._node;}bool operator!=(const self& other) const {return _node != other._node;}};// 链表类 用哨兵位控制整个链表template <class T>class mini_list {public: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iterator begin() { return iterator(_head->_next); }iterator end() { return iterator(_head); } // 哨兵位当作尾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 { 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_next); }const_iterator end() const { 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 }// 构造空链表void empty_list() {// new一个哨兵位_head = new Node(); // 不存储有效值 默认T()_head->_next = _head;_head->_prev = _head;}mini_list() { empty_list(); }mini_list(initializer_list<T> il) {empty_list();for (const auto& e : il) push_back(e);}// 构造n个值相同的节点mini_list(size_t n, const T& val) {empty_list();for (size_t i = 0; i < n; i++){push_back(val);}}// 拷贝构造mini_list(const mini_list<T>& other) {empty_list();for (const auto& e : other) push_back(e);}// 赋值运算符重载mini_list<T>& operator=(mini_list<T> other) {// 交换指针std::swap(_head, other._head);return *this;}// 析构:释放所有节点与哨兵~mini_list() {if (_head) {clear();delete _head;_head = nullptr;}}// pos前插入新节点iterator insert(iterator pos, const T& input_val) {Node* cur = pos._node;Node* new_node = new Node(input_val);Node* prev = cur->_prev;// 连接 prev <-> newnode <-> curnew_node->_prev = prev;new_node->_next = cur;prev->_next = new_node;cur->_prev = new_node;return iterator(new_node);}// 在第 pos 个位置前插入 val(pos 从 0 开始)iterator insert(size_t pos, const T& val) {auto it = begin();for (size_t i = 0; i < pos && it != end(); ++i) {++it;}return insert(it, val); // 调用原来的 iterator 版本}// 删除pos位置节点 返回指向被删节点后继的迭代器iterator erase(iterator pos) {// 不能删除哨兵位assert(pos != end());Node* cur = pos._node;Node* prev = cur->_prev;Node* next = cur->_next;prev->_next = cur->_next;next->_prev = cur->_prev;delete cur;return iterator(next);}// 删除pos索引的节点(pos 从 0 开始)iterator erase(size_t pos) {auto it = begin();for (size_t i = 0; i < pos && it != end(); ++i) {++it;}return erase(it); }// 尾插void push_back(const T& input_val) { insert(end(), input_val); }// 头插void push_front(const T& input_val) {insert(begin(), input_val); }// 尾删void pop_back() { assert(_head->_next != _head);  // 删除最后一个有效节点 -> --end() 指向最后一个节点erase(--end());}// 头删void pop_front() { assert(_head->_next != _head);  erase(begin()); }// 清空链表void clear(){auto it = begin();while (it != end()) {it = erase(it); // 返回下一个有效迭代器}}// 判空bool empty() { return _head->_next == _head; }// 打印整个链表(假定 T 可输出)void debug_print(const char* sep = " ") const {for (auto it = begin(); it != end(); ++it) {std::cout << *it << sep;}std::cout << "\n";}private:Node* _head;};void test_insert_and_erase() {mini_list<int> list;cout << "==== 测试 mini_list 插入删除操作 ====" << endl;list.push_back(1);list.push_back(11);list.push_back(1111);list.push_back(11111);list.debug_print();cout << "头插后:" << endl;list.push_front(2);list.push_front(22);list.push_front(222);list.push_front(2222);list.debug_print();cout << "在索引为3的位置插入100:" << endl;list.insert(3, 100);list.debug_print();cout << "尾删后:" << endl;list.pop_back();list.debug_print();cout << "头删后:" << endl;list.pop_front();list.debug_print();cout << "删除索引为2的节点" << endl;list.erase(2);list.debug_print();}void test_constructor() {cout << "==== 测试 mini_list 构造 ====" << endl;mini_list<int> lst1;cout << "lst1 是否为空? " << (lst1.empty() ? "是" : "否") << endl;mini_list<int> lst2(5, 42);  // 5个42cout << "lst2 初始: ";for (auto& e : lst2) cout << e << " ";cout << endl;mini_list<int> lst3{ 1, 2, 3, 4, 5 };cout << "lst3 初始: ";for (auto& e : lst3) cout << e << " ";cout << endl;}
}// ==== test.cpp ====
#include "mini_list.h"int main() {Vect::test_insert_and_erase();Vect::test_constructor();return 0;
}
http://www.dtcms.com/a/405803.html

相关文章:

  • 专题:2025年AI Agent智能体行业洞察报告|附110+份报告PDF、数据仪表盘汇总下载
  • docker部署使用
  •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05物理与环境安全
  • 【双机位A卷】华为OD笔试之【队列】双机位A-篮球游戏【Py/Java/C++/C/JS/Go六种语言】【欧弟算法】全网注释最详细分类最全的华子OD真题题解
  • 考研复习-线性代数-第二章-矩阵
  • wordpress主题样式表绵阳做seo网站公司
  • Answer+cpolar:企业知识共享的远程协作方案
  • 在SSL证书是有效的前提下,依旧显示“资源不安全
  • 鸿蒙NEXT系统Picker全解析:安全高效的用户资源访问之道
  • Gin + JWT 认证机制详解:构建安全的Go Web应用
  • VS要求的.NET 9 SDK需求、安装注意事项及VS版本搭配
  • SSL证书安全的几个问题
  • 4种安全方法:将一加手机联系人传输到电脑
  • 网站建设盐城北安网站建设
  • Guidde:AI驱动的视频文档创建工具
  • 29.Linux防火墙管理
  • 记账本|基于SSM的家庭记账本小程序设计与实现(源码+数据库+文档)
  • DHCP 服务器
  • K8s学习笔记(七) yaml
  • K8S的StorageClass使用节点本地LVM逻辑卷怎么进行PVC扩容
  • 软件开发公司如何通过 UI 设计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 【源码剖析】5-生产者-RecordAccumulator分析
  • PHP编程基础
  • 单片机 | 基于51单片机的摇摇棒设计全解析
  • 从零开始部署Android环境的Jenkins CI/CD流水线(docker环境,Win系统)
  •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
  • AndroidEventBus 发布者发布一次订阅者接收到多次问题
  • Unity开发CI/CD工具Jenkins的安装(Windows10)
  • 按键精灵安卓/ios辅助工具,脚本开发新手教程ui界面介绍
  • Machine Learning HW4 report: 语者识别 (Hongyi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