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200 SMART PLC 安全全指南:配置、漏洞解析与复现防护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西门子 S7-200 SMART 系列 PLC 凭借高性价比、易用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中小型自动化项目。但实际使用中,工程师常面临密码配置不规范、权限管理模糊、漏洞防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将整合 S7-200 SMART CPU 的密码设置、权限分级、经典漏洞(CVE-2019-13945)深度解析、详细复现步骤及全方位防护方案,为工业场景提供从理论到实操的完整安全指引。
一、S7-200 SMART CPU 基础安全配置:密码与权限管理
密码与权限是保护 PLC 程序不被未授权访问的核心屏障。S7-200 SMART CPU 通过严格的密码复杂度要求和四级权限分级,实现精细化安全管控,需通过官方编程软件 STEP 7-Micro/WIN SMART 完成配置。
1.1 密码设置:从实操到安全规范
1.1.1 密码设置详细步骤
-
软件与硬件准备:安装 STEP 7-Micro/WIN SMART(建议 V2.6 及以上版本),通过以太网或 USB 电缆建立电脑与 PLC 的连接,确保 PLC 处于 “停止” 状态。
-
进入系统块配置:在软件项目树中双击 “系统块”(System Block),打开系统配置界面,点击左侧 “安全”(Security)节点,进入密码与权限设置页面。
-
设置符合复杂度的密码:
-
密码必须满足四大要求:至少 1 个小写字母(如 a、b)、1 个大写字母(如 A、B)、1 个数字(如 0-9)、1 个特殊字符(如!、#),长度需在 10-63 字符之间(复杂度不达标时软件会弹窗提示错误)。
-
示例:符合要求的密码如 “Lk9!pQ2*sT5$”,避免使用 “123456Aa!”“设备编号 + 密码” 等简单组合。
- 下载配置生效:点击 “下载” 按钮,将密码与权限配置写入 PLC,下载完成后重启 PLC,密码设置正式生效。
1.1.2 密码设置常见误区与规避建议
-
误区 1:多人共用同一密码,无密码管理日志。
建议:为工程师、运维人员、操作员分配独立密码,通过加密表格记录密码领用、更换、注销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
-
误区 2:密码存储在 PLC 附近纸质文档或未加密电脑中。
建议:使用工业级密码管理工具(如 Keepass、1Password)存储,或通过企业内部加密服务器管理,防止物理或网络泄露。
-
误区 3:长期不更换密码,默认使用初始密码。
建议:每 3 个月定期更换密码,更换时需同步更新所有授权人员的密码记录,避免旧密码残留风险。
1.2 权限分级:按需配置,最小权限原则
S7-200 SMART CPU 将权限分为 4 个级别,核心是 “仅授予用户完成工作必需的权限”,避免过度授权导致安全隐患。
1.2.1 四级权限详细解析(附适用场景)
权限级别 | 官方名称 | 核心操作权限 | 适用场景 |
---|---|---|---|
1 级 | 完全权限 | 无限制访问:读写程序、上传 / 下载项目、强制存储器、修改系统配置、格式化存储卡等 | 项目开发工程师(需完整控制 PLC,进行程序调试与修改) |
2 级 | 读取权限 | 允许读写数据(如寄存器、定时器),但下载程序、强制操作、存储卡编程需密码 | 现场运维人员(需监控设备运行数据,无需修改程序) |
3 级 | 最低权限 | 仅允许读取数据(如查看生产参数、故障代码),所有写入 / 修改操作均需密码 | 生产操作员(仅需监控设备状态,无操作权限) |
4 级 | 不允许上传 | 最严格权限:无法上传程序(即使知道密码也无法导出),仅允许下载新程序 | 核心生产设备(如关键生产线 PLC,防止程序被拷贝或篡改,保护核心技术) |
1.2.2 权限配置关键注意事项
-
权限修改限制:仅当 PLC 中 “无用户程序” 时,才能将 4 级权限(不允许上传)修改为其他级别;若已写入程序,需先清空程序才能调整,避免恶意降级。
-
多 PLC 统一管理:工厂多台 PLC 需按设备重要性分级配置(核心设备用 4 级,普通设备用 2-3 级),制作 “PLC 权限配置表”,标注设备型号、权限级别、配置人员及时间,避免管理混乱。
-
权限与密码的关联:密码是权限的 “钥匙”—— 即使设置 3 级权限,若密码泄露,攻击者仍可通过密码获取更高权限,因此 “密码安全 + 权限分级” 需同步重视。
二、S7-200 SMART 经典漏洞解析:CVE-2019-13945
尽管有密码与权限防护,S7-200 SMART 仍存在历史高危漏洞 ——CVE-2019-13945,该漏洞可通过物理接触绕过权限限制,获取 PLC 控制权,曾导致多起工业生产安全事件。
2.1 漏洞原理深度剖析
-
漏洞类型:物理接口权限绕过漏洞
-
触发前提:攻击者需物理接触 PLC(如进入控制柜),且 PLC 固件版本为V2.5 及以下(未修复版本)。
-
核心漏洞点:PLC 启动过程中(上电初始化阶段),UART 接口(串行调试接口)会开放西门子预留的 “诊断模式”,该模式未做权限校验,通过特定指令即可进入,绕过密码与权限限制。
-
攻击流程:
-
攻击者在 PLC 断电状态下,通过 USB 转 UART 模块连接 PLC 的 UART 接口。
-
上电瞬间发送诊断模式唤醒指令,触发 PLC 进入无权限限制的诊断模式。
-
进入诊断模式后,可读取程序、修改权限、上传恶意程序,完全掌控 PLC。
2.2 漏洞风险具象化(工业场景案例)
某汽车零部件工厂曾发生 PLC 程序被篡改事件:外部人员伪装成检修人员进入车间,通过控制柜内 S7-200 SMART 的 UART 接口,利用 CVE-2019-13945 漏洞绕过密码,修改焊接设备 PLC 程序,导致批量零部件质量不合格,直接损失超 50 万元。该案例表明,物理接触 + 旧固件的组合,可能对生产造成毁灭性影响。
三、CVE-2019-13945 漏洞详细复现步骤
重要安全声明
:本复现步骤仅用于
合法的安全测试与技术研究
,需获得设备所有权人书面授权,严禁用于未授权攻击。复现可能导致 PLC 程序丢失、设备故障,需在
测试环境(非生产设备)
操作,并提前备份所有数据。
3.1 复现前提与环境准备
3.1.1 硬件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 | 规格要求 | 作用说明 |
---|---|---|
S7-200 SMART CPU | 全系列(如 SR20、ST30、SR40),固件版本V2.5 及以下(漏洞未修复) | 目标设备,旧固件是触发漏洞的关键 |
USB 转 UART 模块 | 3.3V 电平(如 CH340G、PL2303),避免 5V 模块(可能烧毁 PLC UART 接口) | 实现电脑与 PLC UART 接口通信,确保电平匹配 |
杜邦线(母对母) | 4 根(颜色区分,线长≤50cm) | 连接模块与 PLC UART 接口,减少信号干扰 |
直流电源 | 24V DC,输出电流≥1A(匹配 PLC 供电需求,如 SR20 额定电流 0.8A) | 独立供电,避免复现中供电不稳导致设备重启 |
电脑 | Windows 10/11 系统,安装串口工具与驱动 | 发送指令、监控通信数据 |
PLC 程序备份文件 | 提前通过 STEP 7-Micro/WIN SMART 上传备份,复现后恢复 | 防止程序丢失,确保测试后设备正常使用 |
3.1.2 软件工具准备
-
USB 转 UART 驱动:根据模块型号安装(如 CH340G 驱动从沁恒官网下载),安装后通过 “设备管理器→端口” 确认串口编号(如 COM3),记录备用。
-
串口调试工具:推荐 SecureCRT(V8.7+)或 SSCOM(V5.13),需支持 “十六进制发送”“关闭数据流控制” 功能,本文以 SecureCRT 为例。
-
固件版本查询工具:通过 STEP 7-Micro/WIN SMART 连接 PLC,在 “在线→PLC 信息” 中查看固件版本,若为 V2.5.1 及以上,需降级(降级步骤见附录)。
3.2 硬件连接步骤(关键:避免引脚接反)
S7-200 SMART UART 接口位于正面 “DEBUG” 区域(部分型号需拆外壳),为 4 针端子,引脚定义如下(以实物标注为准):
PLC UART 引脚编号 | 引脚功能 | 对应 USB 转 UART 模块引脚 | 杜邦线颜色建议 | 连接注意事项 |
---|---|---|---|---|
1 | VCC(3.3V) | 不连接(避免供电冲突) | - | 严禁接模块 5V 引脚,否则烧毁 PLC UART 电路 |
2 | TX(发送数据) | RX(接收数据) | 白色 | PLC TX→模块 RX,接反无法通信 |
3 | RX(接收数据) | TX(发送数据) | 绿色 | PLC RX→模块 TX,确保线序正确 |
4 | GND(接地) | GND(接地) | 黑色 | 必须连接,否则信号干扰导致指令发送失败 |
具体连接操作:
-
断开 PLC 与现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连接,仅保留供电与 UART 接口。
-
USB 转 UART 模块连电脑,设备管理器确认串口编号(如 COM3),断开 USB 连接(避免带电接线)。
-
按引脚定义接杜邦线:PLC 引脚 2→模块 RX、PLC 引脚 3→模块 TX、PLC 引脚 4→模块 GND,引脚 1 空接。
-
检查接线牢固无接反后,24V DC 电源接入 PLC(“L+” 接正极,“M” 接负极),电源指示灯(PWR)亮起。
-
模块重新连电脑,设备管理器确认串口正常识别(无黄色感叹号)。
3.3 串口调试工具配置(确保参数匹配)
-
新建串口连接:打开 SecureCRT,点击 “File→Quick Connect”,协议选 “Serial”,端口选 COM3(前文记录的编号),波特率9600,数据位 8,校验位 None,停止位 1,流控制 “None”(关键:关闭流控制),点击 “Connect”。
-
配置十六进制发送:连接成功后,点击工具栏 “Send Break” 下拉菜单,选 “Send Hex File”(或按 Alt+H),确保指令以十六进制传输(ASCII 格式 PLC 无法识别)。
-
测试通信连通性:发送测试指令 “01 03 00 00 00 01 84 0A”(十六进制,读取 PLC 状态寄存器),若接收区返回 “01 03 02 00 01 B8 0B”,说明连接与参数正确;无响应则检查接线或参数。
3.4 漏洞触发步骤(核心:启动阶段唤醒诊断模式)
-
断开 PLC 电源(电源指示灯熄灭),确保完全断电。
-
打开 SecureCRT “发送窗口”(View→Send Window),输入漏洞触发指令(十六进制):
“55 AA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该指令唤醒诊断模式,未修复固件会响应)。
-
勾选 “Send repeatedly”(重复发送),间隔设 100ms,按住 “发送” 按钮,同时为 PLC 上电(接通 24V DC)。
-
观察状态与响应:
-
上电 1-3 秒内,PLC 进入 “初始化阶段”(RUN 与 STOP 灯交替闪烁),若指令发送成功,接收区返回 “55 AA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末尾 “01” 表示进入诊断模式)。
-
未收到响应则重复步骤 1-3(启动窗口期仅 2-5 秒,需多次尝试同步上电与指令发送)。
-
发送权限绕过指令(十六进制):
“55 AA 02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区返回 “55 AA 02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表示权限绕过成功。
3.5 未授权操作验证(确认漏洞利用成功)
以读取 PLC 程序为例,验证是否获得控制权:
-
发送 “读取程序信息指令”(十六进制):
“55 AA 03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区返回程序信息(如 “55 AA 03 01 00 00 00 08 00 00 01 23 00 00 00 01”,“00 08” 表示程序大小 8KB)。
-
发送 “读取程序数据指令”(十六进制,“00 08” 为程序大小):
“55 AA 04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8 00 00 00 00”
接收区返回程序二进制数据,用十六进制编辑器查看,与提前备份的程序比对(MD5 校验或二进制对比),一致则证明漏洞利用成功。
3.6 复现后恢复操作(避免设备异常)
-
发送 “退出诊断模式指令”(十六进制):
“55 AA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区返回 “55 AA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表示退出成功。
-
断开硬件连接:先断 PLC 电源,拆除杜邦线与模块,恢复 PLC 外壳(若拆除过)。
-
恢复程序与固件:通过 STEP 7-Micro/WIN SMART 下载备份程序,将固件更新至V2.5.1 及以上(漏洞修复版本,步骤见附录)。
-
测试设备功能:上电运行程序,检查传感器、执行器正常工作,确认无硬件损坏或功能异常。
四、S7-200 SMART PLC 全方位防护方案
针对密码安全、权限管理与 CVE-2019-13945 漏洞风险,需从 “技术防护” 与 “管理规范” 两方面构建多层次安全体系。
4.1 技术防护:堵漏洞、强加密、防接触
4.1.1 漏洞修复:及时更新固件
西门子已发布 CVE-2019-13945 漏洞修复固件,步骤如下:
- 登录西门子工业支持中心(https://support.industry.siemens.com),搜索 “S7-200 SMART 固件”,找到对应 CPU 型号的最新固件(如 V2.5.1 及以上版本),点击下载并解压(注意区分 32 位与 64 位系统兼容包)。
2. 打开 STEP 7-Micro/WIN SMART,通过以太网或 USB 连接 PLC,确保通信正常后,点击 “在线→固件更新”,弹出固件更新窗口。
3. 在窗口中点击 “浏览”,选择解压后的固件文件(后缀通常为 “.upd”),点击 “打开” 加载固件。
4. 点击 “更新” 按钮,软件会弹出警告窗口(提示 “更新过程中严禁断电,否则可能导致 PLC 损坏”),确认后点击 “确定”,开始固件更新(进度条显示更新进度,约 3-5 分钟)。
5. 更新完成后,PLC 会自动重启,重启后通过 “在线→PLC 信息” 确认固件版本已更新至目标版本,漏洞修复完成。
4.1.2 物理安全:阻断未授权接触
物理接触是 CVE-2019-13945 漏洞利用的前提,需从硬件层面加强防护:
-
控制柜防护:为 PLC 所在控制柜加装双重机械锁(如钥匙锁 + 密码锁),钥匙仅由设备管理员与运维组长持有,密码定期(每 2 个月)更换;控制柜表面粘贴 “非授权人员禁止开启” 警示标识,明确责任归属。
-
接口封堵与监控:对 PLC 闲置的 UART 接口、以太网接口,使用绝缘防水堵头物理封堵(仅在调试时临时拆除,调试后立即重新封堵);在控制柜内安装门磁传感器与震动报警器,传感器与工厂物联网平台联动,若柜门被非法打开或设备受到异常震动,平台立即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员手机(含现场位置、报警时间),同时触发车间声光报警。
-
区域隔离:将 PLC 控制柜集中部署在独立的电气控制室,控制室加装门禁系统(刷卡 + 人脸双重认证),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控制室内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覆盖所有控制柜,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 30 天),便于事后追溯异常操作。
4.1.3 密码与权限强化
-
密码动态管理:通过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安全设置”,启用 “密码有效期” 功能(设置为 90 天),到期前 7 天软件自动弹窗提醒用户更换密码;更换密码时,强制校验新密码与历史 3 次密码不同,避免重复使用弱密码。
-
权限最小化配置:严格按照 “岗位需求” 分配权限,例如:生产操作员仅授予 3 级权限(仅读数据),运维人员授予 2 级权限(读写数据,关键操作需密码),核心设备(如主生产线 PLC)强制设置 4 级权限(不允许上传),且仅允许 1-2 名核心工程师持有最高权限密码。
-
权限变更审计:通过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操作日志” 功能,记录所有权限变更操作(含操作人、操作时间、变更前权限、变更后权限),日志定期(每周)导出备份,由安全管理员审核,若发现异常变更(如非授权将 3 级权限改为 1 级),立即暂停涉事 PLC 使用,排查操作源头。
4.2 管理规范:定制度、明责任、强执行
4.2.1 人员权限与操作管理
-
岗位权限分级制度:制定《S7-200 SMART PLC 操作权限管理办法》,明确不同岗位(工程师、运维员、操作员、管理员)的权限范围,例如:
-
工程师:1 级权限(完全控制),负责程序开发、固件更新、权限配置;
-
运维员:2 级权限(读写数据,关键操作需密码),负责设备日常维护、数据监控;
-
操作员:3 级权限(仅读数据),负责生产状态监控、故障上报;
-
管理员:权限审批与审计,不直接操作 PLC。
所有人员权限需通过 “书面申请 - 部门审批 - 管理员配置” 流程开通,严禁越权操作。
-
-
双人操作与监护制度:对 PLC 的核心操作(如程序下载、权限修改、固件更新),实行 “双人操作”:一人为 “操作人”(负责执行操作),一人为 “监护人”(负责监督操作流程、核对操作参数),操作前需共同确认操作指令、设备编号,操作后共同在《PLC 操作记录表》签字确认,避免单人误操作或恶意操作。
-
人员离职交接流程:员工离职(尤其是工程师、运维员)时,需完成 “权限注销 - 密码交接 - 操作记录移交” 三步流程:
-
管理员立即注销离职人员的 PLC 操作权限,删除其个人账户;
-
离职人员将所持 PLC 密码(含管理密码、操作密码)书面移交指定接手人,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
离职人员将负责设备的操作日志、故障记录、程序备份等资料移交,确保后续维护无信息断层。
4.2.2 操作日志与审计管理
-
日志全面记录:启用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完整操作日志” 功能,记录所有对 PLC 的操作,包括:登录 / 注销、程序上传 / 下载、密码修改、权限变更、固件更新、强制存储器操作等,日志需包含 “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类型、操作结果、设备编号” 等关键信息,确保每一步操作可追溯。
-
定期审计与异常处理:安全管理员每周对操作日志进行审计,重点排查以下异常:
-
非工作时间(如夜间、节假日)的 PLC 操作;
-
权限越级操作(如操作员执行工程师权限的程序下载);
-
频繁的密码错误登录(可能是暴力破解尝试);
-
异常的程序修改(如未经审批的程序上传)。
若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涉事 PLC 运行,通过监控录像、操作记录溯源,同时上报部门负责人,形成《PLC 安全异常处理报告》,记录处理过程与结果。
-
4.2.3 应急响应与演练
-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制定《S7-200 SMART PLC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明确不同安全事件(如密码泄露、漏洞攻击、程序被篡改、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包括:
-
事件分级:根据影响范围(单台设备 / 多条生产线 / 全厂)、损失程度(轻微影响 / 停产 / 安全事故),将事件分为 “一般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 三级;
-
响应流程:“事件上报 - 应急小组启动 - 现场处置 - 设备恢复 - 原因调查 - 预防改进”,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处理时限;
-
资源储备:提前准备应急工具(如备用 PLC、程序备份、固件安装包)、应急人员(工程师、运维员、安全管理员)联系方式,确保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
-
-
定期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 PLC 安全应急演练,模拟常见安全事件(如模拟 CVE-2019-13945 漏洞攻击、密码泄露导致程序被篡改),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流程:
-
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场景、参与人员、考核标准;
-
演练中,参与人员按预案执行 “事件上报、设备断电、程序恢复、漏洞封堵” 等操作;
-
演练后,召开总结会,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响应速度慢、操作不熟练),优化应急预案,提升实战能力。
五、附录:PLC 固件降级步骤(仅测试环境使用)
若现有 PLC 固件为 V2.5.1 及以上(已修复漏洞),需降级至 V2.5 及以下版本用于漏洞复现,步骤如下:
-
登录西门子工业支持中心,搜索 “S7-200 SMART 旧版本固件”,下载目标版本(如 V2.4.0),解压后备用。
-
打开 STEP 7-Micro/WIN SMART,连接 PLC,点击 “在线→固件更新”,在固件更新窗口中取消勾选 “仅显示兼容固件”(默认勾选,取消后可选择旧版本固件)。
-
点击 “浏览”,选择解压后的旧版本固件文件,点击 “打开” 加载。
-
点击 “更新”,软件弹出 “降级警告”(提示 “降级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可用,且存在安全漏洞风险”),确认用于测试环境后,点击 “确定” 开始降级。
-
降级过程中保持 PLC 供电稳定,完成后 PLC 自动重启,通过 “PLC 信息” 确认固件版本已降级至目标版本。
注意
:固件降级仅允许在测试环境执行,生产环境严禁降级,避免引入安全漏洞。
六、总结:工业安全需 “技术 + 管理” 双管齐下
S7-200 SMART PLC 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不仅依赖于技术防护(如密码设置、固件更新、物理防护),更需要完善的管理规范作为支撑。从实际案例来看,多数 PLC 安全事件并非单纯因技术漏洞导致,而是源于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如密码随意存储)、操作不规范(如单人越权操作)、管理存在漏洞(如离职人员权限未及时注销)。
本文通过整合 S7-200 SMART 的基础安全配置、漏洞解析、复现步骤与防护方案,希望能帮助工业工程师建立 “从预防到应对” 的完整安全思维:日常使用中,通过规范密码与权限配置、及时更新固件、加强物理防护,从源头降低风险;管理层面,通过明确人员权限、执行双人操作、定期审计日志、开展应急演练,构建全流程安全管控体系。
工业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如一个复杂密码、一次固件更新、一把控制柜锁)都是守护生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只有将技术防护与管理规范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筑牢 S7-200 SMART PLC 的安全屏障,保障工业生产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若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固件更新失败、权限配置异常、应急处理难题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 PLC 安全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