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数字融合工作站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
XR数字融合工作站作为集PC、VR、MR技术于一体的软硬件集成平台,凭借其多维交互、虚实融合、智能管理等特性,为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一、教学场景革新:构建沉浸式、互动化学习环境
XR数字融合工作站通过多形态拼接与多终端适配能力,打造灵活多变的教学空间,精准匹配新能源汽车专业多样化教学需求——
单人授课与个性化学习:利用工作站单拼模式,学生可通过升降屏幕切换普通电脑、VR、MR终端,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原理学习、电机控制策略虚拟调试等课程。

小组研讨与协作实训:通过工作站三拼/六拼组合,构建小组协作场景。在“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中,小组成员可通过多机联动功能共享虚拟整车模型,分别模拟诊断仪操作、电路图分析、故障点排查等角色,配合12键智控摇杆实现视角协同移动与参数调整,培养团队协作与故障分析能力。
集体授课与虚拟演示:多排拼组合模式支持百人级虚拟仿真教学。教师可通过主屏同步演示新能源汽车数字孪生模型,利用内置摄像头与NFC人脸识别功能实时捕捉学生操作数据,结合小屏幕的实训管理模块,动态展示全班学生的故障排查进度、参数设置偏差等数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实训体系升级:破解高成本、高风险实训难题
新能源汽车涉及高压电安全、电池热管理等高危实训场景,传统实训设备存在投入大、损耗高、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XR数字融合工作站通过虚实融合技术,重构实训教学体系——
虚拟仿真实训:依托VR/MR专用操作系统,工作站可无缝对接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资源。学生通过智控摇杆模拟手柄操作,完成“虚拟拆装-参数设置-故障注入-性能测试”全流程实训,避免真实设备损耗与高压触电风险。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课程中,学生先在虚拟环境中设计充电回路故障排查方案,再通过工作站控制真实充电桩进行验证,结合小屏幕的数据采集功能,实时对比虚拟与实际操作参数,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师资能力提升:降低技术门槛,激活创新动能
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痛点,XR数字融合工作站提供零代码开发工具与开放生态,助力师资队伍转型升级——
轻量化资源开发:教师无需编程基础,即可通过可视化创作平台快速搭建虚拟教学资源。例如,制作“新能源汽车电机绕组绕制工艺”虚拟实训项目,通过拖拽电机模型、绕组材料、工具组件等模块,设置绕线顺序、张力参数等交互逻辑,即可完成初级资源开发,显著降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门槛。
跨平台内容整合:工作站支持接入主流虚拟仿真工具开发的内容,教师可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形成“院校基础资源+企业前沿应用”的复合教学内容体系。同时,通过白名单设置功能,教师可屏蔽无关应用,确保教学过程专注高效。
四、管理模式优化:智能化、数据化赋能教学管理
数据化教学评估:人脸识别与操作数据采集功能可自动生成学生实训报告,记录故障排查耗时、参数设置准确率、协作参与度等多维数据。教师通过校方大数据中台分析学情,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

场景化技能考核:工作站支持模拟新能源汽车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如“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的考核场景。例如,在虚拟环境中设置“动力电池包更换”考核项目,系统自动监测学生的安全防护措施、工具使用规范、拆装步骤正确性等指标,结合小屏幕实时反馈评分结果,提升考核的客观性与效率。
五、结语:开启新能源汽车专业数智化转型新征程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与XR技术的深度融合,该工作站将成为培养“懂原理、会操作、能创新”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引擎,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