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操作系统-Day 25】死锁 (Deadlock):揭秘多线程编程的“终极杀手”

Langchain系列文章目录

01-玩转LangChain:从模型调用到Prompt模板与输出解析的完整指南
02-玩转 LangChain Memory 模块:四种记忆类型详解及应用场景全覆盖
03-全面掌握 LangChain:从核心链条构建到动态任务分配的实战指南
04-玩转 LangChain:从文档加载到高效问答系统构建的全程实战
05-玩转 LangChain:深度评估问答系统的三种高效方法(示例生成、手动评估与LLM辅助评估)
06-从 0 到 1 掌握 LangChain Agents:自定义工具 + LLM 打造智能工作流!
07-【深度解析】从GPT-1到GPT-4:ChatGPT背后的核心原理全揭秘
08-【万字长文】MCP深度解析:打通AI与世界的“USB-C”,模型上下文协议原理、实践与未来

Python系列文章目录

PyTorch系列文章目录

机器学习系列文章目录

深度学习系列文章目录

Java系列文章目录

JavaScript系列文章目录

Python系列文章目录

Go语言系列文章目录

Docker系列文章目录

操作系统系列文章目录

01-【操作系统-Day 1】万物之基:我们为何离不开操作系统(OS)?
02-【操作系统-Day 2】一部计算机的进化史诗: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全解析
03-【操作系统-Day 3】新手必看: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是什么?进程、内存、文件管理一文搞定
04-【操作系统-Day 4】揭秘CPU的两种工作模式:为何要有内核态与用户态之分?
05-【操作系统-Day 5】通往内核的唯一桥梁:系统调用 (System Call)
06-【操作系统-Day 6】一文搞懂中断与异常:从硬件信号到内核响应的全流程解析
07-【操作系统-Day 7】程序的“分身”:一文彻底搞懂什么是进程 (Process)?
08-【操作系统-Day 8】解密进程的“身份证”:深入剖析进程控制块 (PCB)
09-【操作系统-Day 9】揭秘进程状态变迁:深入理解就绪、运行与阻塞
10-【操作系统-Day 10】CPU的时间管理者:深入解析进程调度核心原理
11-【操作系统-Day 11】进程调度算法揭秘(一):简单公平的先来先服务 (FCFS) 与追求高效的短作业优先 (SJF)
12-【操作系统-Day 12】调度算法核心篇:详解优先级调度与时间片轮转 (RR)
13-【操作系统-Day 13】深入解析现代操作系统调度核心:多级反馈队列算法
14-【操作系统-Day 14】从管道到共享内存:一文搞懂进程间通信 (IPC) 核心机制
15-【操作系统-Day 15】揭秘CPU的“多面手”:线程(Thread)到底是什么?
16-【操作系统-Day 16】揭秘线程的幕后英雄:用户级线程 vs. 内核级线程
17-【操作系统-Day 17】多线程的世界:深入理解线程安全、创建销毁与线程本地存储 (TLS)
18-【操作系统-Day 18】进程与线程:从概念到实战,一文彻底搞懂如何选择
19-【操作系统-Day 19】并发编程第一道坎:深入理解竞态条件与临界区
20-【操作系统-Day 20】并发编程基石:一文搞懂互斥锁(Mutex)、原子操作与自旋锁
21-【操作系统-Day 21】从互斥锁到信号量:掌握更强大的并发同步工具Semaphore
22-【操作系统-Day 22】经典同步问题之王: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透彻解析(含代码实现)
23-【操作系统-Day 23】经典同步问题之读者-写者问题:如何实现读写互斥,读者共享?
24-【操作系统-Day 24】告别信号量噩梦:一文搞懂高级同步工具——管程 (Monitor)
25-【操作系统-Day 25】死锁 (Deadlock):揭秘多线程编程的“终极杀手”


文章目录

  • Langchain系列文章目录
  • Python系列文章目录
  • PyTorch系列文章目录
  • 机器学习系列文章目录
  • 深度学习系列文章目录
  • Java系列文章目录
  • JavaScript系列文章目录
  • Python系列文章目录
  • Go语言系列文章目录
  • Docker系列文章目录
  • 操作系统系列文章目录
  • 摘要
  • 一、什么是死锁 (Deadlock)?
    • 1.1 生活中的死喻: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僵局
    • 1.2 专业的定义
    • 1.3 死锁的危害
  • 二、经典案例:哲学家就餐问题 (Dining Philosophers Problem)
    • 2.1 问题描述
    • 2.2 死锁的产生过程
    • 2.3 问题的启示
  • 三、死锁的四大“元凶”:产生的必要条件
    • 3.1 互斥条件 (Mutual Exclusion)
      • 3.1.1 定义
      • 3.1.2 解析
    • 3.2 持有并等待条件 (Hold and Wait)
      • 3.2.1 定义
      • 3.2.2 解析
    • 3.3 非抢占条件 (No Preemption)
      • 3.3.1 定义
      • 3.3.2 解析
    • 3.4 循环等待条件 (Circular Wait)
      • 3.4.1 定义
      • 3.4.2 解析
  • 四、理解四大条件的“合谋”
  • 五、总结


摘要

在并发编程的世界里,线程与进程的协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但同时也引入了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其中,死锁 (Deadlock) 无疑是其中最棘手、也最致命的问题之一。它像一个无形的幽灵,能让一个看似健壮的系统瞬间陷入停滞,所有相关的进程都无限期地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资源。本文将作为您深入理解死锁的向导,首先通过生动的现实生活比喻和经典的“哲学家就餐问题”来直观地揭示什么是死锁。随后,我们将系统性地剖析导致死锁产生的四个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互斥、持有并等待、非抢占和循环等待。理解这些根源,是后续学习如何预防、避免和解决死锁问题的基石。

一、什么是死锁 (Deadlock)?

在探讨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前,我们必须先清晰地定义它。死锁,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多任务和多线程环境中。

1.1 生活中的死喻: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僵局

想象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四辆汽车从四个方向同时到达路口中心,每一辆车都想继续前进,但它的去路被右边的车挡住了。

  • 车A 想前进,但被 车B 挡住。
  • 车B 想前进,但被 车C 挡住。
  • 车C 想前进,但被 车D 挡住。
  • 车D 想前进,但被 车A 挡住。

此刻,一个完美的僵局形成了。没有一辆车可以移动,因为它们都在等待一个被其他车辆占用的空间,而占用空间的车辆又在等待另一个… 这种“你等我,我等你”的无限循环等待,就是死锁最直观的体现。除非有外力介入(比如交警指挥),否则这个僵局将永远持续下去。

1.2 专业的定义

在操作系统中,死锁的定义更为严谨:

死锁 (Deadlock) 是指在一个进程集合中,每个进程都在等待一个只有该集合中其他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从而导致所有进程都无法向前推进的系统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多个进程或线程因争夺共享资源而陷入的一种永久性的阻塞状态。这些“资源”可以是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软件资源(如数据库记录、文件锁),或者是任何在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的对象(如互斥锁)。

1.3 死锁的危害

死锁被称为并发编程的“终极杀手”并非危言耸听。它的危害是巨大的:

  • 系统响应性丧失:涉及死锁的进程将永久挂起,无法完成其任务,导致应用程序或整个系统停止响应。
  • 资源浪费:死锁的进程会一直持有它们已经获得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无法被其他进程使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 系统崩溃:在某些关键系统中,如果核心进程发生死锁,可能会导致整个操作系统崩溃。

正因为其危害性,理解并处理死锁是每一位系统程序员和应用开发者的必备技能。

二、经典案例:哲学家就餐问题 (Dining Philosophers Problem)

为了更具体地理解死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表现,我们来看一个由计算机科学家 Edsger Dijkstra 提出的经典同步问题——哲学家就餐问题。

2.1 问题描述

假设有五位哲学家,他们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放着五支筷子,每两位哲学家之间放一支。哲学家的生活很简单,只有两件事:思考和吃饭。

  • 思考:哲学家思考时,不需要任何餐具。
  • 吃饭:当哲学家感到饥饿时,他必须同时拿起他左手边右手边的两支筷子才能吃饭。吃完后,他会放下这两支筷子,继续思考。

这里的 哲学家 可以看作是系统中的 进程/线程,而 筷子 则是需要竞争的 共享资源

2.2 死锁的产生过程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种最糟糕的情况:

  1. 第一步:五位哲学家同时感到饥饿,并决定吃饭。
  2. 第二步:每一位哲学家都非常“有礼貌”地先拿起了他左手边的筷子。
  3. 第三步:当他们试图去拿右手边的筷子时,发现筷子已经被邻座的哲学家拿走了。

此刻,僵局形成:

  • 哲学家1:持有筷子1,等待筷子2。
  • 哲学家2:持有筷子2,等待筷子3。
  • 哲学家3:持有筷子3,等待筷子4。
  • 哲学家4:持有筷子4,等待筷子5。
  • 哲学家5:持有筷子5,等待筷子1。

每一位哲学家都持有了一支筷子,同时又在等待另一支被他人持有的筷子。一个完美的闭环等待链形成了,没有人能成功拿到第二支筷子,也就没有人能吃饭,更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筷子。他们将永远地等待下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死锁场景。

2.3 问题的启示

哲学家就餐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实验。它精准地模拟了多线程环境下资源竞争的真实困境。例如,一个程序中的两个线程需要同时锁定两个资源(比如两个数据库表 A 和 B)才能继续工作。

  • 线程1:成功锁定了资源 A,然后尝试锁定资源 B。
  • 线程2:与此同时,成功锁定了资源 B,然后尝试锁定资源 A。

结果,线程1持有A等待B,线程2持有B等待A,两者都无法前进,死锁发生。

三、死锁的四大“元凶”:产生的必要条件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对死锁有了直观感受。那么,从理论上讲,一个死锁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它们被称为死锁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1 互斥条件 (Mutual Exclusion)

3.1.1 定义

互斥条件指一个资源在任意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如果其他进程请求该资源,则请求者必须等待,直到资源被释放。

3.1.2 解析

这是许多资源固有的属性。例如,打印机在同一时间只能打印一个文档,一个文件的写操作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进程执行,一个互斥锁(Mutex)的核心作用就是保证互斥。如果资源可以被共享,那么自然就不会因争夺它而产生死锁。

// 伪代码示例:互斥锁保证了printer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
Mutex printerLock = new Mutex();void printJob() {printerLock.lock(); // 获取锁,实现互斥try {// ...执行打印操作...} finally {printerLock.unlock(); // 释放锁}
}

这个条件是死锁的基础,但仅有互斥是不足以构成死锁的。

3.2 持有并等待条件 (Hold and Wait)

3.2.1 定义

持有并等待条件指一个进程至少持有一个资源,并且正在等待获取其他进程持有的额外资源。

3.2.2 解析

回到十字路口的例子,每辆车都持有了自己当前所在的路口位置(资源1),同时等待进入前方的路口位置(资源2)。在哲学家就餐问题中,每位哲学家都持有了左手的筷子,同时等待右手的筷子。

这个条件描述了一种“得寸进尺”的资源请求策略。如果进程在请求新资源前不持有任何资源,或者可以一次性申请到所有需要的资源,那么这个条件就不会满足。

// 伪代码示例:经典的死锁模式
// Thread A
synchronized(resourceA) { // 持有资源ASystem.out.println("Thread A got resource A, waiting for B...");Thread.sleep(100); synchronized(resourceB) { // 等待资源B// ...}
}// Thread B
synchronized(resourceB) { // 持有资源BSystem.out.println("Thread B got resource B, waiting for A...");synchronized(resourceA) { // 等待资源A// ...}
}

3.3 非抢占条件 (No Preemption)

3.3.1 定义

非抢占条件指资源不能被强制地从持有它的进程中抢占过来。资源只能在进程使用完毕后,由其自愿释放。

3.3.2 解析

如果资源可以被抢占,那么死锁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例如,在十字路口僵局中,如果交警可以命令其中一辆车“退后”(抢占它占用的路口位置),僵局就可以被打破。

在操作系统中,如果一个进程持有某些资源,并且请求另一个无法立即获得的资源,系统不能强行拿走它已经持有的资源。这保证了进程状态的稳定性,但也为死锁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3.4 循环等待条件 (Circular Wait)

3.4.1 定义

循环等待条件指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循环链,使得进程集合 {P0,P1,...,Pn}\{P_0, P_1, ..., P_n\}{P0,P1,...,Pn} 中的 P0P_0P0 正在等待 P1P_1P1 持有的资源,P1P_1P1 正在等待 P2P_2P2 持有的资源,…,PnP_nPn 正在等待 P0P_0P0 持有的资源。

3.4.2 解析

这是死锁形成的闭环。上述三个条件共同构成了死锁的潜在环境,而循环等待则是将这些潜在风险“点燃”的导火索。

我们可以用资源分配图来清晰地展示这个关系:

  • 进程 P1 持有 资源 R1,请求 资源 R2
  • 进程 P2 持有 资源 R2,请求 资源 R1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等待:P1 -> R2 -> P2 -> R1 -> P1

哲学家就餐问题中,等待链是 哲学家1 -> 筷子2 -> 哲学家2 -> 筷子3 -> ... -> 哲学家5 -> 筷子1 -> 哲学家1

四、理解四大条件的“合谋”

理解这四个条件的最佳方式是将它们视为一桩“悬案”的四个犯罪要素。只有当这四个要素同时在场,犯罪(死锁)才会发生。

必要条件含义现实世界类比(十字路口)
互斥 (Mutual Exclusion)资源独占一个路口位置一次只能容纳一辆车。
持有并等待 (Hold and Wait)占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汽车已占据当前路口,同时等待下一个路口。
非抢占 (No Preemption)资源不能被强行拿走除非司机自愿,否则不能强行让车后退。
循环等待 (Circular Wait)形成等待闭环A等B,B等C,C等D,D等A。

这四个条件是必要条件,意味着只要发生死锁,这四个条件必定同时成立。反之,只要我们能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死锁就永远不会发生。这为我们后续探讨死锁的预防和避免策略指明了方向。

五、总结

本文深入探讨了操作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死锁。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核心知识点:

  1. 死锁的本质:死锁是多个进程或线程因互相等待对方持有的资源而陷入的一种永久性阻塞状态,导致系统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2. 经典模型:“哲学家就餐问题”生动地模拟了并发环境下资源竞争导致死锁的场景,是理解死锁机理的经典案例。
  3. 死锁的四大必要条件:死锁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它们分别是:
    • 互斥条件: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 持有并等待条件:进程持有至少一个资源,并请求新的资源。
    • 非抢占条件:已分配的资源不能被强制剥夺。
    • 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
  4. 条件的必要性:这四个条件是死锁发生的“铁证”。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到,所有处理死锁的策略,无论是预防、避免还是检测,其根本思想都是围绕着如何破坏这四个条件之一或多​​个展开的。

理解死锁的成因是迈向高级并发编程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拆解”这个定时炸弹,学习预防、避免、检测和解除死锁的具体技术和算法。



文章转载自:

http://hjnTfD2D.pfjbn.cn
http://Atvw7APK.pfjbn.cn
http://D5OjH5V4.pfjbn.cn
http://AVp7cU3h.pfjbn.cn
http://j5eDJlkF.pfjbn.cn
http://7eTWz5cs.pfjbn.cn
http://OkGkyqUZ.pfjbn.cn
http://yc0kOAnn.pfjbn.cn
http://BzHVdDcR.pfjbn.cn
http://GfztrOdO.pfjbn.cn
http://ruj7aPQu.pfjbn.cn
http://zgV0FJHw.pfjbn.cn
http://1vhkR8E1.pfjbn.cn
http://KdNHhMti.pfjbn.cn
http://6Kdn1rV1.pfjbn.cn
http://C01dNfto.pfjbn.cn
http://RKMnpMqd.pfjbn.cn
http://xXe9XTWa.pfjbn.cn
http://dlsOvVh0.pfjbn.cn
http://0TqABBm7.pfjbn.cn
http://1tiA932c.pfjbn.cn
http://vRAaKe3c.pfjbn.cn
http://oEAGICU6.pfjbn.cn
http://LeFUyTGW.pfjbn.cn
http://ZeV4eeks.pfjbn.cn
http://wHynl4gV.pfjbn.cn
http://4B7rRDyq.pfjbn.cn
http://zpcWDqhf.pfjbn.cn
http://kbBSijDs.pfjbn.cn
http://k7MVnHeO.pfjbn.cn
http://www.dtcms.com/a/369986.html

相关文章:

  • (二).net面试(static)
  • 为什么服务器有主备BMC?
  • Dotnet 项目手动部署到AWS 和Github action CICD 流程总结
  • (2)桌面云、并行计算、分布式、网格计算
  • Java中的死锁
  • SQL 进阶指南:视图的创建与使用(视图语法 / 作用 / 权限控制)
  • SQL 实战指南:电商订单数据分析(订单 / 用户 / 商品表关联 + 统计需求)
  • 附050.Kubernetes Karmada Helm部署联邦及使用
  • 【PCIe EP 设备入门学习专栏 -- 8 PCIe EP 架构详细介绍】
  • STM32HAL 快速入门(十九):UART 编程(二)—— 中断方式实现收发及局限分析
  • 【星闪】Hi2821 | PWM脉宽调制模块 + 呼吸灯例程
  • 具身智能模拟器:解决机器人实机训练场景局限与成本问题的创新方案
  • 【嵌入式】【科普】AUTOSAR学习路径
  • 大麦APP抢票-核心
  • Linux笔记---TCP套接字编程
  • SQL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50道(81-100) --- 子查询篇
  • CentOS系统停服,系统迁移Ubuntu LTS
  • 基于Spring Boot的幼儿园管理系统
  • 《sklearn机器学习——聚类性能指标》Fowlkes-Mallows 得分
  • STAR-CCM+|雷诺数回顾
  • 设计整体 的 序分(三“释”)、正宗分(双“门”)和流通分(统一的通行表达式) 之3 “自明性”(腾讯元宝 之2)
  • MySQL集群高可用架构之组复制 (MGR)
  • GPT-5发布:统一智能体时代的开启——从“工具”到“协作者”的范式跃迁
  • 【iOS】push 和 present
  • 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大数据的宫颈癌风险因素分析与可视化系统-Spark-Hadoop-Bigdata
  • 【xss基本介绍】
  • 无需公网IP,电脑随时与异地飞牛同步互联保持数据一致性
  • HTML 列表类型
  • 怎么用 tauri 创建一个桌面应用程序(Electron)
  • Redis《RedisSeriali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