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备考-(十) 多媒体基础
10.1 多媒体基础前言
注:1~2分,分值不大,但考察范围比较局限,这分很值
10.2 音频相关概念
特性 | 次声波 | 超声波 |
频率/波长 | 频率极低(<20Hz),波长极长 | 频率极高(>20kHz),波长远短于可见光 |
传播能力 | 衍射性强,能绕过大型障碍物;传播距离极远(大气中可达数千公里) | 方向性好(近似直线传播),能量集中;穿透力强(可穿透金属、人体组织) |
能量衰减 | 能量衰减慢,远距离传播后仍能被探测 | 能量衰减快,近距离内能量高度集中 |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易引起物体共振(如人体器官共振) | 易引发“空化效应”(液体中气泡破裂释放能量) |
主要优势 | 远距离传播、绕障能力强 | 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 |
典型应用 | 自然灾害预警、军事、工业监测 | 医疗诊断、工业探伤、清洗、测距 |
10.3 图像相关概念
1. 彩色空间的核心作用
彩色空间解决了“如何用数值描述颜色”的问题,不同彩色空间适用于不同场景(如显示、印刷、视频传输等),本质是通过维度和参数定义颜色的属性(如亮度、色相、饱和度等)。
2. 图中具体彩色空间的解析
(1)RGB(Red, Green, Blue)
- 原理:加色模型,光的三原色。通过红、绿、蓝三种基色的光混合生成所有颜色(如显示器、手机屏幕发光原理)。
- 应用:电子显示设备(电视、电脑屏幕、彩色显示器)、数码相机等。
- 特点:直接对应人眼视网膜的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敏感细胞),是最常用的显示色彩模式。
(2)YUV(电视兼容)
- 原理:亮度-色差分离模型,其中:
- Y 代表亮度(Luminance),反映图像的明暗信息;
- U 和 V 代表色差(Chrominance),分别对应蓝色和红色的偏移量。
- 应用:传统模拟电视(如NTSC、PAL制式)、数字视频编码(如MPEG、JPEG)。
- 特点:利用人眼对亮度更敏感的特性,压缩时优先保留亮度信息,减少色度带宽,适合视频传输(兼容老式黑白电视)。
(3)CMY(CMYK)
- 原理:减色模型,印刷的三原色,通过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Key/Black)四种油墨/颜料的混合吸收光线,生成颜色(如印刷品、打印机输出)。
- 应用:印刷、打印行业(如书籍、海报、包装)。
- 特点:CMY是基础三色,但纯青、品红、黄混合无法得到纯黑(会偏棕),因此加入黑色(K)优化对比度和成本。
(4)HSV(HSB)
- 原理:色相-饱和度-明度模型,其中:
- H(Hue):色相,代表颜色的种类(如红、绿、蓝,对应0°~360°的角度);
- S(Saturation):饱和度,代表颜色的鲜艳程度(0%~100%,越高越鲜艳);
- V(Value)/B(Brightness):明度,代表颜色的明亮程度(0%~100%,越高越亮)。
- 应用: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GIMP)、设计工具(如Illustrator)。
- 特点:更贴近人类视觉对颜色的感知习惯(如“调整红色更鲜艳”“把绿色调暗”),操作直观。
10.4 媒体的种类
显示媒体:表现和获取信息的物理设备,其实就是输入输出设备
10.5 多媒体的计算问题
1、图像容量计算问题:
要解决这个图像容量计算问题,我们需要分步骤理解「单张照片大小」和「总存储空间」的关系,核心公式是:
单张照片大小(字节)=分辨率(像素)×颜色深度(位)÷8
(注:颜色深度是“位”,需除以8转换为“字节”;总存储空间需统一单位后再计算数量。)
步骤1:计算单张照片的像素总数
题目中拍摄分辨率为 1600×1200,因此像素总数为:1600×1200=1,920,000 像素
步骤2:计算单张照片的字节数
颜色深度为24位(即每个像素用24位表示),由于 1 字节=8 位,因此每个像素占 24÷8=3 字节
单张照片的字节数为:1,920,000 像素×3 字节/像素=5,760,000 字节
步骤3:将单张照片大小转换为MB(统一单位)
总存储空间是128MB,而 1 MB=1024 KB=1024×1024 字节(注意:计算机中存储单位是“1024进制”,而非十进制的1000)。
因此,单张照片的大小(MB)为:5,760,000 字节÷(1024×1024)≈5.493 MB
步骤4:计算可存储的照片数量
总存储空间128MB除以单张照片大小5.493MB,得到:128÷5.493≈23.3
由于不能存储部分照片,需向下取整,因此最多可存储23张。
结论
答案选 D. 23。
2、音频容量计算问题:
要理解音频容量(数据传输率)的计算,需掌握核心公式:
数据传输率(kb/s)=采样频率(kHz)×样本精度(bit)×声道数
步骤拆解(结合题目参数)
题目给出:
- 采样频率:44.1 kHz(即每秒采集 44,100个样本);
- 样本精度:16 bit(每个样本用 16位二进制表示);
- 声道数:双声道(立体声,即 2 个声道)。
计算过程
- 代入公式:44.1 kHz×16 bit×2 声道
- 先算 44.1×16=705.6
- 再乘以声道数 2:705.6×2=1411.2
单位说明
- 采样频率用 kHz(千赫兹),样本精度用 bit(位),声道数为无量纲计数;
- 结果单位是 kb/s(千比特每秒),因为 1 kHz=1000 Hz,且 1 kb=1000 bit,因此直接相乘即可得到 kb/s 级别的结果。
结论
未经压缩的音频数据传输率为 1411.2 kb/s对应选项 C。
3、视频容量计算问题:
核心公式:【注意要根据题目来,题中如果没有音频,就不计算音频,只计算图像即可,参考下面公式】
视频的原始数据量由「每帧数据量」「帧速率」「播放时长」决定,公式为:
原始数据量(MB)=每帧数据量(MB)×帧速率(帧/秒)×播放时长(秒)
步骤拆解(结合题目参数)
题目给出:
- 每帧数据量:6.4 MB(每幅画面的大小);
- 帧速率:30 帧/秒(每秒播放的画面数量);
- 播放时长:10 秒(视频持续的时间)。
计算过程
- 计算每秒的视频数据量:
每秒有30帧,每帧6.4MB,因此每秒数据量为:6.4 MB/帧×30 帧/秒=192 MB/秒- 计算10秒的总数据量:
总数据量 = 每秒数据量 × 播放时长:192 MB/秒×10 秒=1920 MB结论
显示10秒视频的原始数据量为 1920 MB 对应选项 D。
10.6 常见多媒体标准
10.7 数据压缩技术基础
10.8 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
类型 | 核心特点 | 常见格式/算法 | 典型例子 |
有损压缩 | 压缩时丢弃次要信息,无法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不可逆) | JPEG(图像)、MP3/AAC(音频)、H.264/H.265(视频) | 网页加载的JPG照片、在线听的音乐、抖音发布的短视频 |
无损压缩 | 压缩后可100%还原原始数据(可逆) | PNG/TIFF(图像)、FLAC/ALAC(音频)、ZIP/RAR(通用文件) | 透明背景的PNG图标、专业音乐制作的FLAC专辑、压缩重要文档的ZIP包 |
文档说明:希赛教育王勇老师软件设计师教学课程,这里学习整理后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