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科技瞭望: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动态洞察
九月,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总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全年的科技进程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本月,中国在科技规划方面动作频频,多个领域的布局展现出宏大的战略视野与创新决心。从人工智能到空间科学,再到算力、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各项规划相互协同,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人工智能:构建健康生态,深化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其发展备受瞩目。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 “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 ;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要 “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这一系列举措,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计划。以湖南为例,9 月 5 日,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提出到 2026 年全省智能算力达到 36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等目标。该计划从加强基础支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智能产品、纵深推进 “智赋万企” 行动四个方面部署了 14 项重点任务。在基础支撑方面,支持位于长沙的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中国电信中南智算中心等扩能升级,推进算力互联互通;在关键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计划,支持前沿研究与技术研发应用;在智能产品方面,聚焦机器人、数字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的发展 。
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未来人工智能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自主产业生态将加快构建,学术界与产业界将基于主流国产人工智能框架发展应用系统,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可控安全能力。例如,通过政策倾斜,在项目申报、成果认定等方面鼓励使用国产人工智能框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自主技术的研发投入。针对各领域应用中出现的不足,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专项,鼓励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参与选题设计,联合产业界与领域专家开展攻关,形成需求与供给协同提高国产化产品性能的良性迭代闭环。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应用,为各行业创造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影像数据,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配时,缓解拥堵状况 。
二、空间科学:绘制宏伟蓝图,迈向空间科学强国
本月,空间科学领域迎来了重大里程碑。10 月 15 日(相关信息发布时间,规划内容涵盖 9 月及之后的长期规划),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 - 2050 年)》,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目标,总目标是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
规划提出了有望取得突破的 5 大科学主题和 17 个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探索宇宙起源与演化的 “极端宇宙” 主题,探测引力波的 “时空涟漪” 主题,揭示日地复杂系统的 “日地全景” 主题,探寻地外生命的 “宜居行星” 主题,以及揭示太空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的 “太空格物” 主题 。
规划还制定了至 2050 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至 2027 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 5 - 8 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第二阶段,2028 - 2035 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 15 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第三阶段,2036 - 2050 年,论证实施 30 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这一规划的发布,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将极大推动我国在宇宙探索、地球观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升我国在国际空间科学领域的地位。未来,我国将在空间科学领域持续投入,开展一系列重大科学任务。在暗物质探测方面,将发射专门的卫星,利用先进的探测器对宇宙中的暗物质进行探测,有望揭示暗物质的本质;在引力波研究领域,通过构建大型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装置,捕捉引力波信号,深入研究宇宙的奥秘;在地外生命探寻方面,将进一步探索火星等星球,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
三、算力领域:统筹布局,提升算力水平
在算力领域,9 月 28 日,2024 中国算力大会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面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智算中心,合理配置通算、智算、超算的比例;还将建设一批可满足各类创新主体进行算力研发、验证、调度、应用的载体平台 。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算力水平,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算力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 年)》,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稳居全球第二,截至 2023 年底,提供算力服务的在用机架数达 810 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超 230EFlops。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大模型所带来的智算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算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智能算力加快发展,截至 2023 年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70EFlops,新增算力基础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过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 。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各类算力基础设施向枢纽节点部署,逐步提升智能算力占比,鼓励企业发展算力云服务。西部地区将合理布局重大算力设施,探索建设超大型 AI 训练算力设施,以实现算力的跨区域均衡普惠发展。同时,鼓励网络与算力设施协同发展,开展算网融合技术研发,提升算网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智能编排等能力,实现云网边一体化智能调度和服务;鼓励算力企业创新算力互联服务,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探索构建算力互联网 。
四、低空经济领域:培育新赛道,推动产业发展
在低空经济领域,国新办 24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下一步将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赛道。目前主要从加强顶层谋划、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发展融合创新、完善产业法规标准体系四个方面着力。未来,低空经济有望在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在加强顶层谋划方面,将制定完善的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在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通过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发展融合创新,促进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低空飞行器、航空电子设备等装备的融合,提升低空经济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完善产业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低空飞行管理、空域使用、飞行器适航等方面的法规标准,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
例如,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将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配送方式,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快速配送;在旅游领域,低空旅游项目将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如乘坐直升机俯瞰景区、热气球观光等;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可用于灾情侦察、物资投递等,提高救援效率 。
五、其他前沿领域规划动态
除了上述领域,九月在其他前沿领域也有诸多规划动态。9 月,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6 个重点专项 2024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涵盖 “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 等领域。申报指南提出四项管理改革举措,包括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创新;加强部省(市)联动,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需求实施项目;设立 “揭榜挂帅” 项目,突出最终用户作用;探索实行技术就绪度管理,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和风险 。
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相关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领域,通过项目支持,有望突破一些关键制造技术,提升我国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将推动传感器向智能化、微型化、高精度方向发展,满足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需求 。
9 月 5 日至 6 日在安徽黄山举行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透露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进展。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已提上日程,中国倡议发起该计划,目前已有 10 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 40 余个国际科研机构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将分为基本型和拓展型两个阶段建设,2035 年前形成基本型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2050 年前建成拓展型月球综合站网。此外,我国火星取样返回计划 —— 天问三号任务预计 2028 年前后发射,以生命痕迹探寻为第一科学目标,将采用多种取样手段,并预留国际合作载荷资源 。
这显示出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坚定决心和积极布局,未来将在月球和火星探测等方面取得更多重大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贡献。在月球科研站建设过程中,将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如月球地质演化、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等;天问三号任务若成功实施,将为研究火星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宝贵的样品 。
九月的科技规划动态,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各项规划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旨在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健康生态和深化融合应用将为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空间科学规划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宇宙探索指明了方向;算力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规划则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些规划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将在未来取得更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