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第四章 专业统计
第一节 农业统计
一、农业统计范围
- 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5个大类。
- 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属于第三产业。
二、统计单位
- 农业经营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住户,符合耕地0.1亩以上、林地1亩以上、饲养大中型牲畜1头以上、家禽20只以上、农产品价值超1000元或服务收入超1000元等任一标准。
- 农业经营单位:包括农场、林场、养殖场、农林牧渔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法人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
三、主要指标
(一)农业生产条件
- 乡村户数:长期居住在乡镇(不含城关镇)的住户。
- 乡村人口:常住6个月以上、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的人口。
-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按有效成分含量折算。
(二)农产品产量
- 谷物产量: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按原粮计算。
- 薯类产量:甘薯、马铃薯,按鲜薯计算,5:1折粮。
- 豆类产量:大豆、绿豆等,按干豆计算。
- 经济作物产量: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
- 猪牛羊肉产量:按出栏头数×平均重量×产肉率计算。
- 存栏量:期末饲养的猪、牛、羊总数。
(三)农业经济核算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即产量×价格。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生产法:总产值 - 中间消耗(不含折旧)
- 收入法:折旧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 中间消耗: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服务价值。
-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变动。
四、调查方法
- 农业普查:每10年一次,全面调查。
- 常规统计:
- 抽样调查:主要农作物、畜禽、价格等。
- 全面统计:农业生产条件、非主要农产品。
- 重点调查:中间消耗、集贸市场价格等。
- 部门分工:
- 农业、畜牧业:国家统计局
- 林业、渔业:林业、渔业部门
- 农业生产条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节 工业统计
一、统计调查单位
-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 规模以下工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 工业个体经营单位
二、统计原则
- 按法人单位注册地原则统计。
- 经营地与登记地不一致的,原则上归入经营地。
三、调查方法
- 规模以上企业:联网直报,全面调查。
- 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抽样调查。
四、主要指标
1. 工业总产值
- 计算原则:
- 工业生产原则
- 最终产品原则
- 工厂法原则
- 内容包括:
- 成品价值
- 对外加工费收入
-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 价格计算:按现行价格,不含增值税。
2. 工业销售产值
- 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和对外加工费收入。
- 不包括在制品差额价值。
3. 工业出口交货值
- 自营出口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
4. 工业产品生产量
- 符合质量标准、报告期内生产、实际度量的实物数量。
5. 工业产品库存量
- 包括:检验合格入库、未发货、来料加工未拨出、账外产品、未退库次品。
- 不包括:已销售未提货、代保管、未入库产品。
6. 工业产品销售量
- 以销售实现为原则,按送货制、提货制、代销等不同方式统计。
7. 企业自用量
- 本企业生产并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 不包括用于生活、基建等的产品(视为销售)。
8.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 综合生产能力或主要设备能力。
9. 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
- 生产量 / 生产能力
第三节 建筑业统计
一、行业分类
- 房屋建筑业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建筑安装业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二、统计调查单位
- 独立核算的法人建筑业企业
- 附属于其他行业的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
三、统计原则
- 企业按注册地,个体户按登记地统计。
四、调查方法
- 有资质企业:季度全面调查
- 资质外小微企业:抽样调查
- 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经济普查年度普查
五、主要指标
1. 建筑业总产值
- 包括:
- 建筑工程产值
- 安装工程产值(不含设备本身价值)
- 其他产值(修理、非标设备制造、管理费等)
2.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 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
3. 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 包括房屋本身建造价值和设备安装费用。
- 不包括工艺设备、室外工程、土地费用等。
4. 自有机械设备
- 净值、台数、总功率
第四节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
一、统计调查单位
- 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
二、统计原则
- 按法人在地原则统计。
三、调查方法
- 规模以上企业(年营收≥2000万元):全面调查,联网直报
- 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抽样调查
四、主要指标
1. 基础设施类
- 铁路营业里程
- 公路里程
-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 定期航班航线里程
- 输油(气)管道里程
2. 运输类
- 货运量、客运量
- 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
- 铁路机车、货车静载重、机车日产量
- 港口货物吞吐量
3. 邮政类
- 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 快递业务量
第五节 国内贸易及住宿餐饮统计
一、批发和零售业统计
1. 调查对象
- 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
2. 调查方法
- 限额以上(批发≥2000万元,零售≥500万元):全面调查
- 限额以下:抽样调查
3. 主要指标
- 商品购进额、进口额、购进量
- 商品销售额、批发额、出口额、零售额、销售量
- 商品库存额、库存量
- 网上销售指标
二、住宿和餐饮业统计
1. 调查对象
- 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
2. 调查方法
- 限额以上(年营收≥200万元):全面调查
- 限额以下:抽样调查
3. 主要指标
- 营业额、客房收入、餐费收入、商品销售额
- 客房数、床位数、餐位数
- 网上销售指标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 概念
- 售给个人和社会集团的非生产、非经营用商品金额 + 餐饮收入
2. 统计范围
- 从事零售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
3. 统计方法
- 限额以上:全面调查
- 限额以下:抽样调查 + 科学推算
4. 分组指标
- 按消费形态:商品零售、餐饮收入
- 按所在地:城镇、乡村
第六节 房地产业统计
一、行业组成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物业管理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其他房地产业
二、统计范围
- 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开发的住宅、商业用房、办公楼等
- 不包括单纯土地开发和交易
三、主要指标
1. 面积类
- 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
- 不可销售面积(还建、公益设施等)
- 商品房销售面积(现房、期房)
- 待售面积(已竣工未售/租部分)
2. 价值类
- 商品房销售额(现房、期房)
- 房屋竣工价值
3. 其他
- 住宅竣工套数
- 容积率、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等
第七节 能源统计
一、能源分类
- 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 二次能源: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等
二、能源统计概念
- 余热、耗能工质、能源计量、热量单位、标准煤、当量热值、等价热值
三、能源生产统计
- 生产量计算原则:质量标准、统计时间、准确度量
四、能源购进与销售统计
1. 购进量
- 条件:已到货、验收合格、办理入库
- 原则:谁购进谁统计
2. 销售量
- 以销售实现为原则,按不同销售方式统计
- 退货处理按规定调整
五、能源消费统计
1. 消费量原则
- 谁消费谁统计
- 何时投入何时计算
- 消费量只计算一次
- 耗能工质不统计
2.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
- 包括生产、技改、维修、劳动保护等用能
- 不包括未消费的库存、委托加工、调出能源
3. 加工转换
- 投入量、产出量、损失量
- 与用作原材料的区别:产出是否为能源
4. 综合能源消费量
- 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 - 加工转换产出 - 回收利用
5. 终端能源消费量
- 最终环节的能源消费,不包括加工转换再投入部分
六、能源库存统计
1. 库存量原则
- 时点性、实际数量、验收合格、所有权/使用权原则
2. 不包括
- 已拨出、已销售、代保管、在途、未验收能源
七、能源分析指标
-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 单位GDP能耗、电耗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八、调查方法
- 以全面调查为主,结合抽样调查
- 能源平衡表由各省编制报国家统计局
第八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一、基本概念
-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一年的有形资产
- 固定资产投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
- 不包括大修理、维护性工程
二、统计范围
-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农村农户投资
- 小微企业投资
三、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
- 按总体设计施工的工程总体
2. 投资额构成
- 建筑工程
- 安装工程
-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 其他费用
3. 资金来源
- 上年结余资金、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
4. 新增固定资产
- 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 不包括未安装设备、在建工程
5. 新增生产能力
- 以设计能力为准,按验收合格时间统计
6. 投资经济效益指标
(一)宏观指标
-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 固定资产投资率
- 投资贡献率
-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 建设周期
- 生产能力建成率
- 建设项目投产率
- 未完工程占用率
(二)微观指标
- 平均建设工期
-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年限
- 生产能力利用率
- 投资回收年限
- 投资回收率
7. 房地产开发投资
- 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等
- 不包括单纯土地开发
四、调查方法
-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全面调查,月报
-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面调查,月报
- 农村农户投资:抽样调查,年报
- 小微企业投资:抽样调查,年报
第九节 财务统计
一、企业财务统计
(一)资产负债
- 资产总计: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
- 负债合计:流动负债 + 非流动负债
-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二)损益及分配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
- 应付职工薪酬
- 应交增值税(两种计算方法)
二、行政单位财务统计
- 固定资产原价
- 本年收入合计、本年支出合计
-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三、事业单位财务统计
- 与行政单位类似,增加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
四、主要支出明细
- 工资福利支出:工资、津贴、社保等
- 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等
第十一节 人口统计
一、人口统计概述
- 人口统计定义:搜集、整理、分析人口现象数量,反映人口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全过程。
- 自然属性: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 社会属性: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
二、人口统计调查方法
(一)人口普查
- 普查时间:每10年一次,逢0年份实施。
- 标准时点:普查年11月1日0时。
- 对象:境内自然人及境外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短期停留境外人员。
- 方法:全面调查,按现住地登记,入户询问或自主填报。
(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
- 对象:抽中小区内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 标准时点:调查年11月1日0时。
- 登记内容:
- 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
- 户口在本户但未居住的人;
- 前一年死亡人口。
三、人口统计综合指标
1. 人口总数
- 定义:一定时点、地域内所有有生命活动的个人总和。
2. 平均人口数
- 计算方法:
- 年初与年末人数的算术平均数;
- 年中人口数代替年平均数。
3. 常住人口
- 定义:居住本地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
4. 现有人口
- 定义:一定时点居住在该地域的全部人口,包括外来暂住人口,不包括本地暂时外出人口。
5.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公式: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 平均人口数 × 1000‰
6. 人口年均增长率
- 常用方法:几何平均数法或指数方程法。
7. 平均年龄
- 公式:
∑(各年龄组中值 × 各年龄组人口数)/ 总人口
8. 老年人口比例
- 公式:
老年人口数 / 总人口数 × 100%
9. 少儿人口比例
- 公式:
少年儿童人口数 / 总人口数 × 100%
10. 人口负担系数(抚养比)
- 总抚养比 = (老年人口 + 少儿人口)/ 15-64岁人口
- 老年抚养比 = 65岁及以上人口 / 15-64岁人口
- 少儿抚养比 = 0-14岁人口 / 15-64岁人口
11. 人口性别比
- 定义:男性人口 / 女性人口 × 100
12. 民族构成、文化教育程度、文盲率
- 反映民族、教育、文盲人口占比。
13. 迁移率
- 总迁移率 = (迁入 + 迁出)/ 平均人口 × 100%
- 净迁移率 = (迁入 - 迁出)/ 平均人口 × 100%
14. 城乡分布
- 城镇人口比重 = 城镇人口 / 总人口 × 100%
- 乡村人口比重 = 乡村人口 / 总人口 × 100%
15. 人口密度
- 公式:
人口数 / 面积(人/平方公里)
16. 出生率与死亡率
- 出生率 = 年出生人数 / 年平均人口 × 1000‰
- 死亡率 = 年死亡人数 / 年平均人口 × 1000‰
17. 婴儿死亡率
- 公式:
0-12个月婴儿死亡数 / (2/3本年出生数 + 1/3上年出生数) × 1000‰
18. 平均预期寿命
- 定义:活到某年龄的人口未来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19. 平均初婚年龄
- 公式:
初次结婚年龄总和 / 初次结婚人数
20. 总和生育率
- 定义:各年龄别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
第十二节 科技创新统计
一、基本概念
- R&D(研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 创新类型: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
二、主要指标
- R&D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 R&D经费内部支出:日常性支出 + 资产性支出。
-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为人年。
三、调查方法
- 全面调查:规模以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
- 抽样调查:规模以下企业。
- 分工协作:统计局、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局等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三节 社会统计
一、主要内容
-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公检法司、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等。
二、主要指标
- 教育:毛入园率、净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
- 卫生:卫生总费用。
- 体育: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公共体育场馆数。
- 社会服务:结婚率、离婚率。
-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人民生活:可支配收入、储蓄存款、CPI、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 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用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等。
第十四节 文化产业统计
一、基本概念
- 文化产业:文化核心领域 + 文化相关领域。
二、主要指标
- 法人单位数、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增加值等。
- 统计范围:规模以上法人单位(非普查年),全部单位(普查年)。
第十五节 住户调查
一、调查对象
- 境内住户,包括城镇、农村、家庭户、集体户。
二、主要内容
- 住户成员、收入、消费、住房、耐用消费品、社区情况等。
三、收入与支出
- 可支配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净收入 + 财产净收入 + 转移净收入
- 消费支出:八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
四、调查方法
- 抽样方法: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
- 数据采集:日记账 + 问卷调查。
- 样本轮换:每5年评估,每2-3年轮换住户。
第十六节 价格统计
一、主要指数
- CPI、PPI、房地产价格指数等。
二、CPI调查
- 调查对象:商场、超市、服务网点、电商。
- 调查频率:1-3次/月,视商品而定。
- 代表规格品选择原则:消费量大、代表性强、前景好、合格品等。
三、PPI调查
- 调查对象: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 调查频率:月报(5日、20日)。
第十七节 采购经理调查
一、基本概念
- PMI:宏观经济监测指标,>50%表示扩张,<50%表示收缩。
二、调查内容
- 生产、订单、采购、价格、库存、人员、配送、预期等。
三、编制方法
- 扩散指数法(分类指数),加权合成法(综合指数)。
第十八节 财政统计
一、财政收入
- 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财政支出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
三、财政收支分析
- 收支差额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收支差率 = 收支差额 / 财政收入
- 财政收入弹性 = 财政收入增速 / GDP增速
- 财政支出弹性 = 财政支出增速 / GDP增速
第十九节 金融统计
一、货币供应量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 + 活期存款
- M2:M1 + 准货币(储蓄、定期等)
- M3:M2 + 其他存款(我国未正式统计)
二、金融市场
- 利率、债券、股票、汇率统计。
第二十节 对外经济贸易统计
一、货物贸易
- 统计原则:联合国国际货物贸易统计原则。
- 价格统计:进口按CIF,出口按FOB。
二、服务贸易
- 四种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
三、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
- 直接投资、其他投资、反向投资等。
第二十一节 周期性普查
一、人口普查
- 每10年一次,逢0年份。
二、农业普查
- 每10年一次,逢6年份。
三、经济普查
- 每5年一次,逢3、8年份。
- 范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二十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
一、统计范围
-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二、主要指标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构类型、登记注册类型、控股情况、成立时间、开业时间、运营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