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 | GNSS定位模式技术总结:原理、分类与应用实践
GNSS定位模式技术总结:原理、分类与应用实践
文章目录
- GNSS定位模式技术总结:原理、分类与应用实践
-
- 一、GNSS定位模式分类体系
-
- (一)按观测方式与数据处理模式分类
- (二)按运动状态分类
- 二、主流定位模式技术原理与性能对比
-
- (一)单点定位技术
-
- 1. 伪距单点定位(SPP)
- 2. 精密单点定位(PPP)
- (二)相对定位技术
-
- 1. 实时动态定位(RTK)
- 2. 网络RTK(NRTK)
- (三)新兴增强定位技术
-
- 1. PPP-RTK技术
- 2. 多星座融合定位
-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技术选型
-
- (一)测绘地理信息领域
- (二)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
- (三)地质灾害监测
- (四)能源与基础设施
- 四、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 (一)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二)行业应用挑战
- 五、企业实践与国产化进展
-
- (一)四川九洲集团GNSS技术布局
- (二)国产化替代进展
- 六、总结与展望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技术已发展出多样化的技术路径,形成了覆盖米级至毫米级精度、静态至动态场景的完整技术体系。本文系统梳理GNSS主流定位模式的技术原理、性能特点及典型应用场景,结合最新技术进展与行业实践案例,为不同精度需求的应用提供技术选型参考。
一、GNSS定位模式分类体系
GNSS定位技术可按观测方式、精度水平和应用场景形成多维分类框架。核心分类体系如下:
(一)按观测方式与数据处理模式分类
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 | 核心技术 | 典型精度 | 关键应用场景 |
---|---|---|---|---|
单点定位 | 伪距单点定位(SPP) | 伪距测量+广播星历 | 3-10米 | 手机导航、共享单车 |
精密单点定位(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