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读书笔记
前言
赵玉平博士所著的《向诸葛亮借智慧》是一部将历史智慧与现代管理完美结合的佳作。该书以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为蓝本,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出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专业知识,对诸葛亮的人生智慧进行了精辟解读。书中选取了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大战、空城计、斩马谡、六出祁山等经典历史事件,通过 "既讲故事也分析规律" 的方式,将古代智慧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古为今用,总结出一系列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作为中国管理学博士、国学博士、心理学博士,赵玉平教授擅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融会贯通。他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总裁班讲授管理学课程,同时为众多世界 500 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这种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使得《向诸葛亮借智慧》一书既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剖析诸葛亮的成功策略和人生智慧,为现代职场人士提供关于求职发展、人际交往、团队管理、领导力提升等方面的启示。正如书中所传递的理念,成功不仅取决于能力,还需要正确的态度、敏锐的机遇把握能力和恰当的自我包装展示技巧。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章节顺序,详细解读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其中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讲:脱颖而出有妙招
章节概述
本讲聚焦于诸葛亮在求职阶段的智慧策略,分析这位 "山东青年" 如何从 "躬耕于南阳" 的布衣,一步步成为刘备集团的核心军师。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的求职过程,揭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脱颖而出的四大关键策略。这一讲对于现代职场人士的求职应聘、自我推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第一条经验: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期间,并非被动等待机会,而是积极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他通过与司马徽、徐庶等名士建立良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推荐和评价,在荆州地区形成了 "卧龙先生" 的良好口碑。当刘备寻求贤才时,司马徽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的评价,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重要铺垫。
核心知识点:个人品牌的塑造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认可和传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自我宣传效果有限,而权威人士的推荐和良好的口碑传播能极大提升个人影响力。现代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获得行业内权威人士的认可,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第二条经验: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诸葛亮深知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需要独特的定位。他没有像普通谋士那样主动投奔各路诸侯,而是选择隐居南阳,潜心研究天下大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这种 "待价而沽" 的姿态与当时急于求成的谋士形成鲜明对比,反而引起了刘备的好奇和重视。
核心知识点:差异化是竞争中的关键优势。赵玉平博士提出 "懂得保持低调是品格,懂得运用高调是智慧" 的观点,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至关重要。在现代职场中,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差异化优势,是吸引机会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经验: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诸葛亮对刘备的 "三顾茅庐" 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求职策略。前两次的避而不见,并非拒绝,而是为了提高刘备的期待值,同时测试刘备的诚意和求贤若渴的程度。这种策略使得刘备在最终见到诸葛亮时,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心理预期,更能重视诸葛亮的建议。
核心知识点:适当的 "距离感" 反而能提高自身价值。赵玉平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卖冰啤的,卖的是诱人的泡沫;卖煎牛排的,卖的是火爆的滋滋声。只有善于传播的人,才有机会成功。" 这一策略在现代商务谈判和人才招聘中同样适用,通过适当的策略性拖延,可以提高对方的需求感和重视程度。
第四条经验: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当诸葛亮最终决定会见刘备时,他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先谦虚表态,然后才提出著名的 "隆中对"。这种 "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 的策略,既展现了谦逊的品格,又通过随后的精彩分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刘备留下了深刻印象。
核心知识点:谦逊与自信的平衡是成功展示自我的关键。高调出场并非指傲慢自大,而是指在关键时刻勇于展示自己;低调说话则体现了谦逊的态度,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可。在现代职场中,如何在展示能力的同时保持谦逊,是一门重要的沟通艺术。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的求职故事,揭示了个人品牌建设的四大核心要素:口碑传播、差异化定位、需求激发和适度谦逊。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求职场景,也适用于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赵玉平强调,成功的自我推销不是夸大其词,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策略,让他人认识到你的真正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闪耀着实用的光芒。
第二讲:幸福都是争来的
章节概述
本讲以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联盟、争取发展机会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探讨了在弱势情况下如何争取有利条件、实现合作共赢的策略。赵玉平博士通过分析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的过程,提炼出四条争取机会和资源的核心策略,对于现代职场中的合作谈判、资源争取具有重要启示。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实力接近,联盟稳定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势力相对弱小,而曹操则强大得多。诸葛亮敏锐地意识到,与实力相近的孙权联盟,是对抗曹操的唯一可行策略。他向刘备提出:"在三方斗争过程中,第二名和第三名联合起来打第一名,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一策略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核心知识点:实力均衡是稳定联盟的基础。在竞争环境中,弱小方应寻找实力相近的伙伴建立联盟,共同对抗强者。这一原则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同样适用,中小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增强竞争力,避免被大公司吞并,是常见的生存策略。
策略二:变主动为被动,等对方提要求
诸葛亮在说服孙权结盟的过程中,并没有急于提出刘备的需求,而是先分析天下大势,指出曹操的野心和孙权面临的威胁。通过这种方式,让孙权认识到联盟不仅是刘备的需要,更是他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正如赵玉平所言:"要说明一群不缺水的人帮我们挖井是很难的,但是,要是引导一群缺水口渴的人跟我们一同挖井,那就容易多了!"
核心知识点:将对方的利益与自身需求相结合,变 "求对方帮忙" 为 "共同利益诉求"。在谈判和合作中,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强调自己的需求,而是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让对方认识到合作符合其自身利益,从而主动提出合作意愿。
策略三:占据优势,再提合作
诸葛亮在前往江东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不仅深入研究了江东的局势和主要人物,还准备了应对各种质疑的论据。在 "舌战群儒" 中,他凭借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言辞,驳斥了江东谋士的投降论调,树立了专业权威,为后续的联盟谈判占据了有利地位。
核心知识点:准备充分和专业权威是谈判成功的基础。在争取合作机会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充分准备能够增强谈判筹码。现代职场中,在重要谈判前进行充分准备,展示专业素养,能够提高谈判成功率,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条件。
策略四:情绪上激发怒气,利益上引导思考
诸葛亮在说服周瑜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情绪激励的策略。他故意曲解曹植的《铜雀台赋》,暗示曹操意图夺取大乔、小乔,激发了周瑜对曹操的愤怒。同时,他又理性分析了孙刘联盟的利益前景,引导周瑜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最终促成了联盟的形成。
核心知识点:情绪激励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有效说服的关键。在谈判和沟通中,适当激发对方的情绪反应(如危机感、正义感),同时提供理性的利益分析,能够有效影响对方的决策。现代管理中,这种 "情感 + 理性" 的说服策略常用于团队激励和谈判沟通。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历史案例,揭示了弱势方争取机会的四大策略:寻找实力相近的合作伙伴、将自身需求转化为共同利益、以专业能力增强谈判筹码、情感激励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赵玉平强调,"幸福都是争来的",但争取并非盲目蛮干,而是需要智慧和策略。在现代职场和商业环境中,这些策略同样适用,帮助我们在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实现合作共赢。
第三讲:不拘一格用人才
章节概述
本讲聚焦于诸葛亮的人才管理智慧,分析他如何识别、选拔和任用各类人才,构建高效的团队。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在治理蜀汉过程中的人才策略,提炼出四条核心用人原则,展现了 "不拘一格用人才" 的管理哲学。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组织的人才招聘、培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放水养鱼
诸葛亮在人才管理中注重给予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他在任用马谡时,虽然知道刘备对马谡有 "言过其实" 的评价,但仍然给予他重要任务,让他在实践中成长。这种 "放水养鱼" 的策略,体现了诸葛亮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核心知识点:给予人才发展空间是发挥其潜力的关键。赵玉平提出:"给人才一片水洼,他只能是吐泡泡的泥鳅,给他一片海洋,他就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蛟龙。" 这一观点强调,人才需要适当的挑战和发展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潜力。现代企业管理中,合理授权、提供发展机会是留住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
策略二:分槽喂马
诸葛亮在安排关羽和张飞时,采取了 "分槽喂马" 的策略,让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和任务,避免了两位猛将之间的直接竞争和冲突。这种策略既发挥了两人的优势,又减少了内部矛盾,提高了团队效率。
核心知识点:合理分工是避免人才内耗的重要策略。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两匹千里马不要在同一个槽头吃草,两个英雄不要同时做一件事情。" 这一原则在现代团队管理中同样适用,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避免内部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
策略三:筑巢引凤
诸葛亮深知人才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他在治理蜀汉期间,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营造了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吸引了姜维等一批优秀人才加入蜀汉阵营。这种 "筑巢引凤" 的策略,体现了诸葛亮对人才需求的深刻理解。
核心知识点:良好的组织环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赵玉平认为:"了解一个人就是了解他的需求,感动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和发展通道,是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的关键。
策略四:躬身接水
诸葛亮在对待人才时,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他 "七擒孟获" 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战略智慧,更展现了他对待人才的诚意和耐心。即使是对待降将,诸葛亮也能放下身段,以诚相待,赢得了对方的真心归顺。
核心知识点:领导者的谦逊和诚意是赢得人才忠心的重要因素。在人才管理中,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现代管理实践表明,领导者的亲和力、尊重和关怀,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敬业度。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的人才管理策略,揭示了有效用人的四大原则:给予发展空间、合理分工协作、营造良好环境、保持谦逊态度。赵玉平强调,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识别、培养和使用人才,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成败。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管理者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构建高效稳定的团队,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第四讲:宽严结合成大事
章节概述
本讲探讨了诸葛亮的管理风格和纪律建设智慧,分析他如何在保持团队灵活性的同时维护纪律权威,实现 "宽严结合" 的有效管理。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具体措施,提炼出三条核心管理策略,展示了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团队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由远及近,先严后宽
诸葛亮在接管益州后,面对当地复杂的局势,采取了 "先严后宽" 的管理策略。他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整顿了混乱的社会秩序,待局势稳定后,再逐步采取宽松的政策,赢得了民心。这种策略帮助刘备集团顺利接管了刘璋留下的地盘,稳定了统治秩序。
核心知识点:管理需要根据阶段调整宽严尺度。在组织建立初期或变革时期,适当的严格管理有助于建立秩序和规范;而在稳定发展时期,则可以更多采用宽松的管理方式,激发活力。现代组织管理中,这种动态调整的管理策略同样适用,需要根据组织发展阶段灵活调整管理风格。
策略二:上敬下威,重用分开
诸葛亮在处理与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时,采取了 "上敬下威" 的策略。他对刘备始终保持尊敬,即使在刘备去世后,也依然尊重后主刘禅的地位;而在面对下属时,则保持适当的威严,确保命令的执行。同时,他善于将 "重用" 与 "尊敬" 分开处理,对法正等有才能但性格有缺陷的人,既充分发挥其才能,又不失原则底线。
核心知识点:领导者需要在不同关系中把握适当的尺度。对待上级保持尊重,对待下属保持权威,是维持组织秩序的重要原则。同时,在人才使用上,要做到 "重用分开",即重视人才的能力发挥,同时保持必要的监督和约束,避免因过度信任而导致问题。
策略三:近严远宽,罚上立威
诸葛亮在管理中坚持 "近严远宽" 的原则,对身边的亲信和核心团队成员要求更为严格,而对基层员工和偏远地区则相对宽松。最典型的例子是 "挥泪斩马谡",即使是自己十分器重的将领,在违反军纪后也坚决依法惩处,以此树立纪律的权威。
核心知识点: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维护制度权威的关键。赵玉平强调,领导者对待身边亲信更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服众。"罚上立威" 的策略表明,对高位者的处罚更能彰显纪律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现代组织管理中,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和公正执法,是建立制度权威的重要保障。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的管理实践,揭示了有效管理的三大原则:动态调整宽严尺度、把握不同关系的处理分寸、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赵玉平强调,成功的管理既不能过于严苛失去人心,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纪律涣散,必须做到宽严结合,刚柔并济。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些智慧提醒管理者要根据组织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既要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又要注重人文关怀,才能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和长期稳定。
第五讲:能人如何不吓人
章节概述
本讲聚焦于诸葛亮作为高级人才如何处理与上级和同事的关系,分析他如何在展现才能的同时避免引起他人的猜忌和不安。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在辅佐刘备过程中的行为策略,提炼出四条核心原则,展示了 "能人如何不吓人" 的处世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职场中优秀人才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方法一: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
诸葛亮在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摇扇子"),但在生活中却非常低调,主动为上级和同事搭建展示的平台("搭台子")。他从不抢功,总是将功劳归于刘备的领导和团队的努力,这种做法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又避免了功高盖主的嫌疑。
核心知识点:职场成功需要平衡展示能力与维护关系。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才能,而在人际交往中则应保持谦逊,主动为他人创造机会。这种 "工作上要强,生活上要弱" 的策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能力出众而引起他人的嫉妒和猜忌。
方法二: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诸葛亮虽然精通军事谋略,但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而是全面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包括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培养人才等基础性工作。这种 "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的做法,展示了他的大局观和责任感。
核心知识点:优秀人才应具备大局意识,超越个人兴趣和专长,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赵玉平强调,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擅长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能够根据组织需要,承担起各种责任和挑战。在现代职场中,这种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责任感,是优秀人才获得长期成功的关键。
方法三:弱势沟通,展现依赖
诸葛亮在与刘备的沟通中,善于运用 "弱势沟通" 的策略。他虽然才智过人,却常常表现出对刘备的依赖和尊重,通过请教、商量等方式提出建议,而不是直接发号施令。这种做法既维护了上级的权威,又有效地传递了自己的想法。
核心知识点:有效的沟通需要适当展现弱势和依赖。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感情是示弱的学问,不是示强的学问。" 在与上级和同事沟通时,适当的示弱和依赖,能够增强彼此的信任和情感连接,避免因过于强势而引起反感。
方法四:稳住大局收拾残局,态度积极但不着急
诸葛亮在面对危机时,总能保持冷静,稳住大局。无论是 "空城计" 还是平定南中叛乱,他都展现出 "态度积极但不着急" 的特质,既积极应对问题,又不急于求成,而是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危机,也给团队带来了信心。
核心知识点:危机处理需要冷静和耐心。优秀人才在面对挑战时,既要展现积极应对的态度,又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因急躁而做出错误决策。在现代职场中,这种临危不乱的品质和有条不紊的执行力,是优秀领导者的重要特质。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的处世智慧,揭示了优秀人才获得持续成功的四大原则:平衡能力展示与关系维护、具备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善于弱势沟通建立信任、保持冷静耐心应对危机。赵玉平强调,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展现才能,更在于如何让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和认可。在现代职场中,这些智慧提醒优秀人才要注重情商培养,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长期的职业发展。
第六讲:稳定人心有良方
章节概述
本讲探讨了诸葛亮在权力交接和组织变革时期如何稳定人心的管理智慧。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稳定蜀汉政权的具体措施,提炼出四条核心策略,展示了危机时期稳定人心的有效方法。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组织在面临变革、重组或 leadership 更迭时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稳定班子,各就各位
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面临严重的权力真空和人心浮动。诸葛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稳定核心领导班子,确保重要职位都由可靠的人担任,让各级官员各司其职。这种 "稳定班子,各就各位" 的策略,迅速稳定了政权的运作,给百姓和官员吃了定心丸。
核心知识点:核心团队的稳定是组织稳定的基础。在变革或危机时期,首先要确保核心领导班子的稳定和正常运作,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位置,避免因权力真空而导致的混乱。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特别是在并购重组或 leadership 更迭时期,稳定核心团队是保持组织连续性的关键。
策略二:被动出场,强化权威
诸葛亮在辅佐后主刘禅时,采取了 "被动出场" 的策略。他没有主动揽权,而是在刘禅和大臣们的再三请求下才出面主持政务。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他对皇权的尊重,又通过 "被动" 的方式强化了自己的权威,让人们更加认可他的领导地位。
核心知识点:权威的建立有时需要适当的 "被动"。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信任是一个水杯,才华是一杯热水。有多大杯子装多少水,有多少信任施展多少才华。" 在权力交接过程中,领导者适当的谦逊和被动,反而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强化自己的权威基础。
策略三:亮出胆识,增加信心
面对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的困境,诸葛亮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胆识和能力。他亲自率军南征,平定了南中叛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领导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朝廷内外的信心。
核心知识点:危机时期需要领导者展现胆识和能力。在组织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领导者的信心和胆识至关重要。通过实际行动展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团队的信心和凝聚力。现代组织管理中,领导者在危机时期的决断力和行动力,是带领组织走出困境的关键。
策略四:远大目标,激励斗志
诸葛亮在稳定内部局势后,提出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远大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为蜀汉政权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极大地激励了全体军民的斗志,凝聚了人心。即使在困难时期,这个远大目标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保持了组织的活力。
核心知识点:远大目标是组织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赵玉平强调:"干事业就是这样,要一边给实惠,一边给理想。实惠解决一时,理想才能解决一直。" 在组织管理中,除了物质激励外,树立远大的愿景和目标,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保持长期的斗志和凝聚力。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稳定蜀汉政权的历史案例,揭示了危机时期稳定人心的四大策略:稳定核心团队、适度被动建立权威、展现胆识增强信心、树立远大目标激励斗志。赵玉平强调,人心稳定是组织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变革和危机时期,领导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些智慧提醒管理者要重视组织变革中的人文关怀,通过稳定核心、建立信任、展示能力和树立愿景,确保组织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第七讲:问题员工不手软
章节概述
本讲聚焦于诸葛亮如何处理问题员工的管理智慧,分析他在维护纪律和团队和谐方面的策略和原则。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处理马谡失街亭等事件的具体做法,提炼出两条核心管理策略,展示了对待问题员工的坚定而不失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组织的纪律建设和员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设置底线,留有余地
诸葛亮在管理中始终坚持 "设置底线,留有余地" 的原则。他为蜀汉军队制定了明确的纪律规范,明确了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在处理问题时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情节轻重和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处理。例如,在对待李严的问题上,诸葛亮既严肃处理了他的失职行为,又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让他的儿子继续为官。
核心知识点:管理需要明确底线与灵活处理相结合。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做人要淡泊,做事要执著。" 在员工管理中,必须明确纪律底线,对突破底线的行为坚决处理;同时,在具体执行中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处理。现代组织管理中,这种 "刚柔并济" 的管理方式,既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能体现人文关怀。
策略二:严肃纪律,强化感情
诸葛亮在处理马谡失街亭事件时,充分体现了 "严肃纪律,强化感情" 的策略。他依法处死了马谡,维护了军纪的严肃性;同时,又亲自为马谡吊唁,照顾他的家人,展现了对下属的关怀。这种做法既维护了制度权威,又没有伤害团队感情,赢得了将士们的理解和尊重。
核心知识点:纪律处罚与情感关怀可以并行不悖。赵玉平强调:"管理不是要把人人都改造成天使,而是要引导人人都做出天使的行为。好的管理能引导魔鬼做天使做的事;坏的管理会逼着天使做魔鬼的事情。" 在处理问题员工时,既要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又要注重情感沟通,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既维护制度权威,又保持团队凝聚力。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处理问题员工的案例,揭示了有效纪律管理的两大原则:明确底线与灵活处理相结合、纪律处罚与情感关怀并行不悖。赵玉平强调,对待问题员工不能手软,但也不能冷酷无情,必须在维护制度权威和保持团队和谐之间寻找平衡。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些智慧提醒管理者要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对违规行为坚决处理,同时注重人性化管理,通过情感沟通和关怀,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共同维护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八讲:成功来自调心态
章节概述
本讲探讨了诸葛亮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的心态调整智慧,分析他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做出正确决策。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提炼出三条核心心态调整策略,展示了 "成功来自调心态" 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职场人士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放低姿态,放长眼光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低调的姿态,即使在取得重大胜利后也不骄傲自满。同时,他又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在占据荆州后,他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积极谋划夺取益州,为蜀汉政权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核心知识点:谦逊的姿态和长远的眼光是成功的重要品质。在个人发展和组织管理中,保持谦逊的态度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而长远的眼光则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正确的方向,避免短视行为。现代职场中,这种 "放低姿态,放长眼光" 的心态,有助于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长期职业发展。
策略二:冷静敏锐,敞开胸怀
诸葛亮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无论是赤壁之战前的复杂局势,还是空城计中的生死考验,他都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他又能敞开胸怀,听取不同意见,如对待魏延的 "子午谷奇谋",虽然没有采纳,但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核心知识点:冷静敏锐的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是应对挑战的关键。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常规程序选小才,突发事件选大才。不河淌水看鱼虾,惊涛骇浪现蛟龙。"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敞开胸怀接纳不同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现代职场中,这种心态对于应对复杂局面和做出正确决策至关重要。
策略三:注重教育,管好子女
诸葛亮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在《诫子书》中对儿子诸葛瞻提出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的要求,强调品德修养和学习的重要性。即使在繁忙的军政事务中,他也不忘关注子女的教育,这种做法体现了他对家庭和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视。
核心知识点:个人成功不仅包括事业成就,还包括家庭幸福和子女教育。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责任和子女培养。现代社会中,这种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智慧,对于实现全面的人生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的心态调整智慧,揭示了成功人生的三大心态策略:保持谦逊姿态和长远眼光、培养冷静敏锐的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平衡事业发展与家庭责任。赵玉平强调,心态决定命运,正确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智慧提醒我们要注重心态调整,保持谦逊、冷静和开放的态度,同时平衡事业与家庭,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第九讲:精心用好年轻人
章节概述
本讲聚焦于诸葛亮培养和使用年轻人才的智慧,分析他如何为蜀汉政权培养后备力量,确保事业的延续性。赵玉平博士通过剖析诸葛亮培养姜维等年轻将领的具体做法,提炼出三条核心培养策略,展示了 "精心用好年轻人" 的人才管理哲学。这些智慧对于现代组织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年轻员工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核心知识点详解
策略一:慧眼看才能,俗眼看性格
诸葛亮在选拔和培养年轻人才时,采取了 "慧眼看才能,俗眼看性格" 的策略。他不仅关注年轻人的才华和潜力(慧眼),也重视他们的性格品质和为人处世方式(俗眼)。在培养姜维的过程中,诸葛亮既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观察到他的忠诚和坚韧,才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核心知识点:人才选拔应兼顾才能与性格。赵玉平强调,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出众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在培养年轻人才时,既要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才能,也要关注其性格发展,确保其全面成长。现代组织管理中,这种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于选拔和培养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策略二:完成任务靠推,提升修养要拉,推拉结合
诸葛亮在培养年轻人才时,善于运用 "推拉结合" 的方法。"推" 是指通过分配任务、明确要求、严格考核等方式,推动年轻人在实践中成长;"拉" 是指通过言传身教、悉心指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年轻人提升品德修养。例如,他在让姜维承担军事任务的同时,也亲自教导他兵法谋略和为人处世之道。
核心知识点:人才培养需要压力与引导相结合。赵玉平的管理箴言指出:"要完成任务,必须要有考核有纪律,这是推的力量;要提高修养必须要有示范有引导,这是拉的力量。" 在年轻人才培养中,既要给予适当的压力和挑战,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
策略三:抓大放小,收放并重
诸葛亮在使用年轻人才时,采取了 "抓大放小,收放并重" 的策略。他在把握大方向和重要原则的同时,给予年轻人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例如,在北伐过程中,他逐渐将更多的指挥权交给姜维,让他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同时在关键问题上保持指导和控制。
核心知识点:人才培养需要平衡控制与授权。赵玉平强调:"领导者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 在培养年轻人才时,领导者应在关键问题上严格把关,而在日常工作中则给予充分授权,让年轻人有机会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现代组织管理中,这种 "抓大放小" 的管理方式,是培养年轻人才独立性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本讲管理启示
本讲通过诸葛亮培养年轻人才的案例,揭示了有效人才培养的三大策略:兼顾才能与性格的全面评价、压力与引导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控制与授权平衡的管理艺术。赵玉平强调,"基业长青离不开后继有人。谁失去了年轻人,谁就失去了未来。"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些智慧提醒管理者要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建设体系,通过全面评价、系统培养和适当授权,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储备力量。
结语
赵玉平博士的《向诸葛亮借智慧》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管理学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全书九讲内容涵盖了个人发展、团队管理、领导力提升、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体系。
从求职阶段的脱颖而出策略,到联盟合作中的利益争取技巧;从人才管理的不拘一格,到宽严结合的管理艺术;从能人处世的低调智慧,到危机时期的人心稳定方法;从问题员工的处理原则,到心态调整的成功之道,再到年轻人才的培养策略,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源于历史案例,又超越了历史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赵玉平博士将传统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学理论完美结合,通过 "管理者箴言" 的形式,将复杂的管理原则提炼为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这种 "古为今用" 的智慧转化,使得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智慧能够直接指导现代职场和生活。
阅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我们不仅能学到具体的管理技巧和处世方法,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智慧。这些智慧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才能和努力,更需要正确的策略和心态。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都可以从诸葛亮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应用于实践,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来自历史的智慧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因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永恒的管理原则,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正如赵玉平博士所展示的,通过学习和借鉴古人的智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