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金属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健康监测技术—— 融合能量法、红外热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的前沿实践

理论基础与核心方法

  1. 疲劳经典理论及其瓶颈

1.1.疲劳失效的微观与宏观机理: 裂纹萌生、扩展与断裂的物理过程。

1.2.传统方法的回顾与评析。

1.3.引出核心问题:是否存在一个更具物理意义、能统一描述疲劳全过程(萌生与扩展)且试验量更少的参量?

  1. 能量法理论体系—从物理原理到数学模型

2.1.疲劳过程中的能量观、核心物理量-塑性滞后环与能量耗散。

2.2.能量型寿命预测模型建立: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经典能量模型讲解、模型参数(如 Wc, Ec)的物理意义及其试验确定方法。

  1. 能量法的数值实现通路

3.1.通路一:试验法直接获取。

3.2.通路二:有限元法仿真获取。(本课程重点)

3.2.1. 关键技术: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准静态循环塑性分析。

3.2.2. 材料模型选择: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Chaboche模型及其适用场景。

3.2.3. 分析步设置:如何设置加载、卸载循环,以稳定地模拟出滞后环。

3.2.4. 结果后处理:在FEA软件中如何提取特定单元或节点的应力-应变数据,并导出用于计算ΔWp。

案例实践1:基于ABAQUS的后桥壳疲劳寿命能量分析方法

案例实践2:对含有应力集中的焊接接头进行精细有限元建模及寿命预测

监测与数据驱动方法—红外热像技术与深度学习

  1. 红外热像技术基础与疲劳监测原理

4.1.红外物理学基础及红外热像系统核心。

4.2.疲劳过程中的热力学响应。

4.2.1. 两大热源机理:热弹性效应、塑性耗散。

4.2.2. 从“测温”到“读力”与“读伤”:阐释如何从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中分离出上述两种效应,从而反推应力信息或损伤信息。

  1. 从温度数据到能量耗散的实战数据处理流程

5.1.数据预处理。

5.2.关键算法与分离技术。(本课程重点)

5.3.可视化分析:生成耗散能图,直观显示试件表面的损伤热点与分布。

案例实践3:MATLAB红外热像数据处理

① 环境搭建:使用MATLAB,导入提供的示例红外数据。

② 数据读取与查看:读取数据,查看平均温度历程曲线。

③ 图像预处理:编写代码进行空域滤波和时域滤波,对比滤波效果。

④ 耗散能计算,将计算结果可视化为全场耗散能图,定位疲劳热点。

  1. 深度学习入门:当CNN和RNN遇见工程数据

6.1.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概念:

6.1.1.卷积层、池化层、激活函数如何自动提取图像的空间层级特征。

6.1.2.经典网络结构(如ResNet, U-Net)。

6.2循环神经网络(RNN/LSTM)核心概念:为何需要处理序列数据?LSTM的门控机制如何捕捉温度序列中的时序依赖关系。

6.3.模型架构设计:讲解如何为疲劳热像序列设计一个“CNN特征提取器+ LSTM时序理解器+全连接层回归/分类”的混合模型。

案例实践4:基于热耗散机制构建裂纹长度和扩展路径智能预测模型

① 环境与数据:使用本地MATLAB环境。提供已标注的数据集(热像图序列 + 对应的裂纹长度标签)。

② 数据加载与预处理:进行图像缩放、归一化、序列分割等操作。

③ 模型搭建:使用MATLAB搭建CNN-LSTM模型,并输出对最终裂纹长度的预测。

④ 模型训练与评估:

  1. 定义损失函数(如MSELoss)和优化器(如Adam)。

  2. 运行训练循环,观察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的变化。

  3.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计算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估模型性能。

综合应用—从局部损伤到整体寿命与可靠性

  1. 从局部到全局——结构系统疲劳寿命评估框架

7.1.问题引出:如何将一个“点”(FEA危险点、热像热点)的损伤预测,推广到预测一个复杂焊接接头或整个铆接结构的寿命?

7.2.基于能量的系统级疲劳分析流程。(本课程重点)

① 全局-局部建模。

② 局部响应分析。

③ 寿命外推与合成。

7.3.多源信息融合:探讨如何利用红外热像实测的耗散能分布来验证、修正或替代FEA模型的计算结果,提高预测置信度。

案例实践5:考虑应力集中系数基于耗散能的铆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案例实践6:非公路电动轮自卸车车架焊缝寿命预测

① 全局模型: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取车架安装点处的载荷谱。

② 局部模型:建立包含详细焊缝的车架精细有限元模型,导入载荷谱进行有限元分析。

③ 能量计算:定位焊缝热点,提取其应力-应变响应,计算ΔWp。

④ 寿命预测:预测该焊缝在给定载荷谱下的寿命。

  1. 不确定性、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优化导论

8.1.为何需要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核心方法概念。

8.2.基于可靠性的设计优化 (RBDO) 框架。

案例实践7:非公路电动轮自卸车A型架模糊疲劳可靠性分析

案例实践8:磁流体密封系统冷却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

① 数字化建模:密封壳体网格划分及数值建模。

② 实验设计 (DOE):使用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生成设计点。

③ 仿真流程: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如COMSOL),计算每个设计点的性能(密封压差、最大应力、温度)。

④ 代理模型构建:使用克里金(Kriging)或神经网络,用仿真数据拟合出设计变量与系统响应之间的近似数学关系,极大加速优化循环。

⑤ 优化求解:使用遗传算法等算法进行RBDO求解,找到全局最优设计。

http://www.dtcms.com/a/357428.html

相关文章:

  • ros2--service/服务--接口
  • zyplayer-doc 开源知识库:部署与使用指南
  • 网络编程 反射【详解】 | Java 学习日志 | 第 15 天
  • 瞬态数据表定义Fluent变量
  • [打包压缩] gzip压缩和解压缩介绍
  • 无人机固件升级与技术要点解析
  • 2025 年 8 月《DeepSeek-V3.1 SQL 能力评测报告》发布
  • 表复制某些字段的操作sql
  • 深入探讨可视化技术如何实现安全监测
  • 13 SQL进阶-InnoDB引擎(8.23)
  • nginx.conf配置详解
  • DNS域名系统
  • 【Java基础|第三十篇】File流
  • ClickHouse 客户端
  • 【3D入门-指标篇上】3D 网格重建评估指标详解与通俗比喻
  • 【LeetCode】动态规划——72.编辑距离、10.正则表达式匹配
  • Springboot高校迎新系统2cbcd(程序+源码+数据库+调试部署+开发环境)带论文文档1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系统界面在最后面。
  • 独角数卡对接蓝鲸支付平台实现个人发卡
  • CS144 lab3 tcp_sender
  • Day16(前端:JavaScript基础阶段)
  • Pycharm打包PaddleOCR过程及问题解决方法
  • Go语言-->if判断中的;
  • SOME/IP-SD协议中组播IP地址和端口号应从何处获取、由谁设置?
  • 嵌入式Linux字符设备驱动开发
  • LFI-labs靶场通关教程
  • 串口通信1.0(串行并行)
  • 解决多种类潮湿敏感元器件的多温度、多时长的排潮烘干
  • 订餐后台项目-day02数据库模型定义笔记
  • DAY16-新世纪DL(DeepLearning/深度学习)战士:Q(机器学习策略)1
  • Go语言入门(13)-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