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ybatis中缓存机制的理解以及优缺点

文章目录

      • 一、MyBatis 缓存机制详解
        • 1. 一级缓存(Local Cache)
        • 2. 二级缓存(Global Cache)
        • 3. 缓存执行顺序
      • 二、MyBatis 缓存的优点
      • 三、MyBatis 缓存的缺点
      • 四、适用场景与最佳实践
      • 总结

MyBatis 提供了完善的缓存机制,用于减少了数据库访问次数,提升查询性能。其缓存体系分为一级缓存(本地缓存)和二级缓存(全局缓存),两者配合使用形成了 MyBatis 的缓存体系。

一、MyBatis 缓存机制详解

1. 一级缓存(Local Cache)
  • 作用范围:SqlSession 级别(即同一个数据库会话内有效)。
  • 实现原理:默认开启,无需配置。MyBatis 在 SqlSession 内部维护一个 HashMap 作为缓存容器,键为 CacheKey(由 SQL 语句、参数、RowBounds、环境等信息生成),值为查询结果。
  • 生命周期:与 SqlSession 一致,当 SqlSession 关闭(close())或提交(commit())、回滚(rollback())时,一级缓存会被清空。
  • 触发场景
  • 同一 SqlSession 中,执行相同的查询(SQL 语句、参数、分页等完全一致),会直接从缓存获取结果,不执行 SQL。
  • 若 SqlSession 中执行了增删改操作(insert/update/delete),MyBatis 会自动清空一级缓存,避免脏数据。
2. 二级缓存(Global Cache)
  • 作用范围:Mapper 接口级别(跨 SqlSession 共享,多个 SqlSession 可共享同一 Mapper 的缓存)。
  • 实现原理:默认关闭,需手动开启。开启后,MyBatis 会为每个 Mapper 接口创建一个缓存对象(可自定义缓存实现,如 Redis、EhCache 等),查询结果会先存入一级缓存,当 SqlSession 关闭时,一级缓存的数据会被刷入二级缓存。
  • 开启方式
  1. 在 MyBatis 配置文件中开启全局二级缓存(默认 true,可省略):
 ```xml<settings><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settings>```
  1. 在 Mapper 接口或 XML 中声明使用二级缓存:
 - XML 方式:在 Mapper.xml 中添加 `<cache/>` 标签。- 注解方式:在 Mapper 接口上添加 `@CacheNamespace` 注解。
  • 缓存策略:可通过 <cache> 标签的属性配置,如 eviction(回收策略,如 LRU、FIFO)、flushInterval(自动刷新时间)、size(最大缓存条目)、readOnly(是否只读)等。
  • 触发清空:当 Mapper 中执行增删改操作时,MyBatis 会清空该 Mapper 对应的二级缓存。
3. 缓存执行顺序

查询数据时,MyBatis 会按以下顺序查找缓存:
二级缓存 → 一级缓存 → 数据库

  • 若二级缓存命中,直接返回结果。
  • 若二级缓存未命中,查询一级缓存,命中则返回。
  • 若一级缓存也未命中,执行 SQL 查询数据库,结果依次存入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当 SqlSession 关闭时)。

二、MyBatis 缓存的优点

  1. 减少数据库访问:缓存命中时无需执行 SQL,降低数据库压力,尤其适合高频查询、低频修改的数据(如商品分类、字典表)。
  2. 提升查询性能:缓存查询为内存操作,响应速度远快于数据库 IO,可显著减少接口响应时间。
  3. 一级缓存自动维护:无需手动配置,默认生效,适合单会话内的重复查询(如一次请求中多次查询同一用户信息)。
  4. 二级缓存灵活性高:支持自定义缓存实现(如集成 Redis 实现分布式缓存),可根据业务需求配置回收策略、过期时间等。
  5. 与事务兼容:增删改操作会自动清空相关缓存,减少脏数据风险(需正确使用)。

三、MyBatis 缓存的缺点

  1. 一级缓存局限性
  • 仅在 SqlSession 内有效,多会话共享数据需依赖二级缓存。
  • 若 SqlSession 未关闭,长时间持有缓存可能导致数据过期(如其他会话修改了数据,当前会话仍使用旧缓存)。
  1. 二级缓存潜在问题
  • 脏数据风险:多表关联查询时,若关联表的数据在其他 Mapper 中修改,当前 Mapper 的二级缓存可能未同步更新,导致查询到脏数据。
    例如:OrderMapper 缓存了包含用户信息的订单数据,若 UserMapper 修改了用户信息,OrderMapper 的缓存仍为旧数据。
  • 分布式环境不兼容:默认二级缓存为本地内存缓存,分布式系统中多节点缓存无法同步,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需集成 Redis 等分布式缓存解决)。
  • 缓存键设计复杂CacheKey 依赖 SQL、参数、分页等信息,若查询条件细微差异(如参数顺序不同),会导致缓存不命中,浪费缓存空间。
  1. 缓存维护成本
  • 需手动配置二级缓存,且需根据业务调整回收策略、过期时间等参数,增加开发成本。
  • 对于高频修改的数据(如库存、订单状态),缓存命中率低,反而可能因缓存更新带来额外开销。
  1. 调试难度增加:缓存的存在可能掩盖 SQL 性能问题(如慢查询因缓存命中未暴露),且排查缓存相关的脏数据问题较为复杂。

四、适用场景与最佳实践

  • 适合使用缓存
  • 高频查询、低频修改的数据(如商品类目、地区信息、字典表)。
  • 单表查询或关联关系简单的查询(避免多表关联导致的缓存不一致)。
  • 分布式环境下,建议使用 Redis 等分布式缓存替代默认二级缓存。
  • 不适合使用缓存
  • 高频修改的数据(如库存、实时销量)。
  • 多表关联复杂的查询(难以保证缓存一致性)。
  • 数据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金融交易数据)。
  • 最佳实践
  • 优先利用一级缓存,避免在 SqlSession 中执行无关操作,减少缓存无效清空。
  • 二级缓存按需开启,对核心 Mapper 单独配置,避免全局开启导致的缓存膨胀。
  • 多表关联查询时,可通过 @CacheNamespaceRef 关联相关 Mapper,确保缓存同步清空。
  • 分布式系统中,集成 Redis 作为二级缓存,保证缓存一致性。

总结

MyBatis 缓存机制通过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配合,有效提升了查询性能,但也存在缓存一致性、分布式兼容等问题。实际使用中需根据业务场景合理配置,权衡性能与数据准确性,避免滥用缓存导致的隐性问题。

http://www.dtcms.com/a/356098.html

相关文章:

  • 详解 外部负载均衡器 → Ingress Controller Pod 这个过程
  • LCEDA电气规则
  • HTTPS的底层是怎么做的,使得数据更安全
  • 【python】python进阶——with关键字
  • 一个格式化方法一个打印语句完成一个基本日历展示,完成完美『终端呈现』(迭代升级)(彩色·Python)
  • 刀客doc:Instagram会成为Meta广告业务的第二曲线吗?
  • 机器视觉学习-day05-ROI切割
  • 博创软件慧云台庙务管理系统产品优势分析
  • Java -- 文件基础知识--Java IO流原理--FileReader
  • Makefile的使用
  • 进程组 会话 作业控制 守护进程
  • LeetCode 100 -- Day7
  • JDK8升级到JDK17的注意事项
  •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和构造同时使用,注入会不会导致空指针
  • Dify 中的 Signal Killed 问题排查指南
  • 强化学习入门专栏目录
  • 2002-2020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
  • 【C++八股文】操作系统篇
  • C语言 部分内存相关的库函数
  • 广东省省考备考(第八十九天8.28)——判断推理(听课后强化训练)
  • 事务的五大状态
  • QT LInux 开发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 CVPR小模型创新点深度分析:小VLM化身精准向导,大模型多模态推理效率全面加速,性能突破不再依赖算力堆叠
  • 8.28作业
  • Android 编写高斯模糊功能
  • Github上传READ.md后出现不识别换行符的问题
  • Shell编程入门到实战:从基础语法到自动化脚本
  •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笔记整理
  • C语言知识点补充(链表和队列)
  • 8.变量和数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