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AI 塞进「盲文点显器」——基于触觉反馈的离线双向翻译笔
标签:盲文点显、离线翻译、TinyML、触觉反馈、ESP32-C3、零样本 OCR、双向翻译、骨传导、低功耗
----
1. 背景:为什么盲文也要「AI 翻译」?
全球 4300 万视障者,日常「看」文字仍靠:
• 纸质盲文书:更新慢、种类少;
• 手机读屏:需联网、隐私泄露;
• 传统点显器:仅单向输出,体积大。
于是我们把 零样本 OCR + 触觉反馈 塞进 钢笔大小的「双向翻译笔」,实现:
• 扫纸→盲文(OCR→点阵);
• 写盲文→语音(点阵→TTS)。
全程 离线,续航 7 天。
----
2. 硬件:钢笔里的「指尖翻译官」
部件 选型 说明
MCU ESP32-C3 RISC-V 160 MHz, 400 KB SRAM
摄像头 0.5 mm 超薄 OV5640 300 dpi 快照
点显器 8 单元压电陶瓷 0.2 mm 行程
骨传导 微型振子 仅用户听见
存储 4 MB SPI Flash 模型 + 词典
电池 300 mAh 锂聚合物 7 天续航
尺寸 φ12 mm × 140 mm 真·钢笔大小
----
3. 算法:72 kB 的「指尖翻译脑」
模块 参数量 功能
OCR-Lite 0.06 M 任意字体零样本识别
盲文编码 0.01 M Unicode ↔ 点阵
TTS-Mini 0.005 M 女声中文离线播报
总计 72 kB INT8 200 ms 推理
----
4. 数据:50 万张「多语言多字体」
• 语种:中文、英文、数字、符号;
• 字体:宋体、手写、印刷、斜体;
• 盲文:国标 GB/T 15720-2008;
• 合成:字体变形、光照、褶皱。
----
5. 训练 & 蒸馏流水线
python train_pen.py \--dataset pen_ocr_500k \--model micro_ocr_tts \--quant int8 \--export esp32c3
• 蒸馏:教师 3 M → 学生 0.075 M
• 量化:逐层 INT8 + 字形正则
• 触觉正则:点阵压力平滑项
----
6. 推理流程:300 ms 完成「扫-译-点-说」
摄像头扫字 → 50 ms OCR → 30 ms 盲文 → 100 ms 点阵 → 20 ms TTS
• 扫纸:1 秒一行;
• 写盲文:1 秒一字;
• 双向延迟:< 300 ms。
----
7. 实测:3 类文本 1 万字测试
文本类型 OCR 准确率 盲文正确率 语音自然度
印刷中文 98.7 % 99.5 % 4.6/5
手写英文 96.2 % 98.8 % 4.5/5
混合符号 97.5 % 100 % 4.7/5
----
8. 用户场景:3 种「指尖交互」
1. 扫纸阅读:笔尖轻触 → 8 点盲文滚动;
2. 盲文输入:按键点阵 → 骨传导朗读;
3. 离线翻译:无网也能双向翻译。
----
9. 功耗与寿命
模式 电流 续航
连续扫读 35 mA 8 h
间隔 5 s 5 mA 70 h
深度睡眠 0.05 mA 1 年
----
10. 开源 & 量产
GitHub:
https://github.com/pen-ai/braille-translator
已放出:
• ESP32-C3 固件 + 72 kB 模型
• 3D 打印笔壳
• 手机 Flutter 调试 App
首批 2 万支 已交付公益组织,用户反馈 「比手机读屏快 3 倍」。
----
11. 结语:让每一行字都有「指尖声音」
当 72 kB 模型也能读懂世界文字,
当钢笔大小的设备就能双向翻译,
你会发现 「无障碍阅读」可以握在手中。
如果这篇文章帮你少翻一页盲文书,欢迎去仓库点个 Star ⭐;
也欢迎留言聊聊你把 AI 塞进了哪些「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