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FPGA的工作原理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核心工作原理是通过可配置的硬件架构,让用户在芯片出厂后自主定义电路逻辑,实现从“通用硬件”到“专用硬件”的灵活转换,本质是用可编程资源搭建出符合特定需求的数字电路。

一、核心架构:可编程的“硬件积木”

FPGA的架构不像CPU/GPU有固定功能模块,而是由大量可重复配置的基础单元组成,如同“硬件乐高”,核心组件包括:

- 可编程逻辑块(CLB):FPGA的“计算核心”,每个CLB包含多个查找表(LUT) 和触发器(Flip-Flop) 。

- LUT是逻辑计算的关键:比如4输入LUT可存储16种逻辑函数(如与、或、异或、加法等),用户通过配置LUT的存储内容,就能让它实现任意4输入以内的组合逻辑(如“输入A和B都为1时输出1”)。

- 触发器则用于存储数据,实现时序逻辑(如计数器、寄存器等需要“记忆前一状态”的功能)。

- 可编程互连资源(PI):连接CLB、IOB等模块的“导线网络”,由大量可配置的开关、导线组成。用户通过配置这些开关,可将不同CLB的输入/输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电路拓扑(比如将一个CLB的加法结果传给另一个CLB做乘法)。

- 输入输出块(IOB):FPGA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CPU)的“接口桥梁”,可配置为不同的信号标准(如LVTTL、LVDS),实现FPGA内部逻辑与外部信号的适配(比如将外部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FPGA可处理的数字信号,或输出控制信号到外部电机)。

- 专用硬核模块:为提升特定场景性能,FPGA会集成固定功能的硬件模块,如乘法器、DSP单元、RAM块、PCIe接口控制器等。这些模块无需用CLB搭建,可直接调用(比如用专用DSP单元做高速信号处理,效率远高于用CLB拼搭的乘法逻辑)。

 

二、工作流程:从“代码”到“硬件电路”的转换

用户使用FPGA时,需经过“设计-编译-下载”三步,将软件描述转化为实际硬件逻辑,核心流程如下:

1. 逻辑设计:用代码描述电路功能

用户通过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erilog、VHDL)或图形化工具(如原理图),描述目标电路的功能。比如要设计一个“4位加法器”,可在代码中定义“输入两个4位数据A、B,输出它们的和S与进位C”的逻辑关系,本质是用代码“画”出电路的逻辑结构。

2. 编译综合:将代码转化为“硬件网表”

编译器(如Xilinx的Vivado、Intel的Quartus)会对HDL代码进行“综合”:

- 先分析代码逻辑,将其拆解为最基础的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

- 再根据FPGA的架构,把这些逻辑门映射到实际的CLB(比如用LUT实现与门,用触发器实现寄存器),同时规划互连资源的连接方式,最终生成“硬件网表”——一份描述“哪些CLB、IOB、互连资源被使用,以及如何连接”的文件。

3. 布局布线:确定硬件资源的物理位置

编译器会进一步做“布局”和“布线”:

- 布局:将网表中的逻辑模块(如LUT、触发器)分配到FPGA芯片上具体的CLB物理位置(需避免资源冲突,且尽量缩短连线距离以减少延迟);

- 布线:根据网表中的连接关系,配置互连资源的开关,让已布局好的CLB、IOB通过导线实现正确连接,形成完整的物理电路。

4. 下载配置:将电路“烧录”到FPGA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配置文件”(如.bit文件)。用户通过下载器将该文件写入FPGA的配置存储器(如SRAM、Flash):

- 若用SRAM(主流方案),每次上电时需重新加载配置文件(掉电后逻辑消失);

- 若用Flash,配置文件可长期保存,上电后FPGA自动读取并加载,无需重复下载。

加载完成后,FPGA的CLB、互连资源就按配置形成了用户定义的电路,开始执行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信号处理、逻辑控制)。

 

三、核心优势:为何需要FPGA?

FPGA的价值源于“可编程性”与“硬件级性能”的结合,对比CPU/GPU有独特优势:

- 完全可编程:配置文件可反复擦写,同一颗FPGA可通过重新下载位流文件,实现从“计数器”到“图像处理器”的功能切换,灵活应对需求变化;

- 并行计算:基于硬件电路直接实现逻辑,多个CLB可同时执行不同任务(如同时处理3路传感器数据),在高实时性场景(如工业控制、雷达信号处理)中性能远超CPU的串行计算;

- 快速迭代:无需像ASIC那样投入高额流片成本和数月研发周期,设计验证通过后可立即下载到FPGA验证,适合原型验证、小批量场景。

四、总结

FPGA的本质是“可软件配置的硬件平台”:通过内部可配置的逻辑单元、互联资源构建定制化电路,通过“设计-综合-布局布线-配置”的流程,将软件描述的逻辑转化为硬件功能,最终实现高灵活、高实时、可复用的数字电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

 

http://www.dtcms.com/a/353052.html

相关文章:

  • AI赋能CRM:纷享销客访销大脑重构快消品销售策略
  • d435i相机读取镜头内参和相对之间的外参
  • 三方相机问题分析八:【返帧异常导致性能卡顿】Snapchat后置使用特效预览出现卡顿
  • Jmeter5.3性能测试:文件下载脚本编写后,导出文件的接收
  • 第五章:Go运行时、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之栈与堆内存分配 (逃逸分析)
  • 在语言模型监督式微调(SFT)中的 负对数似然(Negative Log-Likelihood, NLL)等价于最大化似然
  • 开发者如何在 Gitee 上开源一个自己的项目
  • 开源 C++ QT Widget 开发(七)线程--多线程及通讯
  • keepalived mysql 主从复制 容器实现(失败)
  • JVM之【Java对象在内存中的结构】
  • windows下 docker desktop 清理ext4.vhdx文件 并缩小ext4.vhdx文件
  • 二次校验请求源 IP 是否在 WAF 官方 IP 段内” + “校验是否携带 WAF 专属 HTTP 头
  • 基于Spark的白酒行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后端快速搭建]基于 Django+DeepSeek API 快速搭建智能问答后端
  • 域名、ip、DSN、URL
  • springbootr如何调用dolphinshceduler
  • 【记录】R|Windows 下的 R studio 安装调研准备工作、安装过程以及 ggplot2 包的引入测试
  • GIP电路
  • leetcode 974 和可被K整除的子数组
  • 【LeetCode 热题 100】287. 寻找重复数——双指针
  • 初始Linux——指令与权限
  • 【大前端】封装一个React Native与Android/IOS 端通用的埋点接口
  • 数据结构(C语言篇):(三)顺序表算法题解析
  • FPGA学习笔记——Verilog中可综合和常见的不可综合的系统函数
  • 数据结构:从堆中删除元素 (Deleting from a Heap)
  • 使用Spring Boot和EasyExcel导出Excel文件,并在前端使用Axios进行请求
  • linux-优化命令
  • Linux笔记11——shell编程基础-5
  • 使用appium对安卓(使用夜神模拟器)运行自动化测试
  • 解释器模式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