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P电路
全称:栅极驱动集成面板电路
- GIP: Gate Driver in Panel / Gate In Panel
- 栅极驱动:这是指驱动显示屏(LCD或OLED)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Gate)电压的电路。
- 集成面板:指这种驱动电路不再是独立的集成电路芯片(IC)焊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然后通过排线连接到屏幕,而是直接制作在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边缘,成为面板本身的一部分。
核心概念: GIP电路是一种将传统外挂的栅极驱动芯片的功能,直接集成到显示器玻璃基板阵列区域的设计技术。
关键组成和工作:
- 结构: GIP电路本质上是由大量TFT晶体管和电容按照特定结构(通常是一个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级联起来)构成的,直接做在屏幕(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通常是左右两侧或一侧)。
- 功能 (工作原理):
- 接收来自主控系统板或时序控制器的起始脉冲信号和时钟信号。
- 像一个环形移位寄存器串一样工作。
- 第一个单元收到起始脉冲后,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将其“移位”给下一个单元。
- 每个单元在特定时钟沿下,向其连接的行扫描线输出一个高电压的扫描脉冲。
- 这个高电压脉冲“开启”(导通)该行上所有的TFT开关晶体管。
- 开启后,该行的像素电容通过源极驱动电路进行充电/放电,从而显示该行的图像信息。
- 然后电路自动“关断”该行的扫描脉冲,并触发下一行的扫描脉冲输出。
- 如此逐行、由上至下地完成一帧画面的逐行扫描。这个扫描速度非常快(例如,60Hz刷新率下每帧需要约16.7毫秒扫描完所有行)。
- 时序控制: 通过精密的时序控制信号,确保每一行都能在正确的时间点被精确地开启和关闭。
主要优势和特点:
- 降低成本: 减少甚至完全省去了外部栅极驱动IC的成本以及将其连接到面板所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装配流程。
- 窄边框: 因为没有额外的IC和连接排线突出到面板边缘之外,边框可以做得非常窄(甚至只有几毫米),满足现代显示器(尤其是手机、平板、高端电视)对屏占比的要求。
- 减少连接器: 面板与外部控制板连接的接口数量减少,提高了可靠性。
- 小型化: 使整个显示模块更紧凑。
- 高集成度: 驱动部分与TFT阵列工艺兼容,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应用: 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中,是制造窄边框、高性价比显示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简单来说:
GIP电路就是把控制屏幕上每一行(像素行)何时“开门”的驱动电路,直接做在屏幕玻璃板边缘的技术。 这带来了窄边框、低成本、高集成度的优点。它像一个内置在玻璃上的精密开关控制器,按特定节奏一行接一行地开启屏幕的像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