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智能问答为什么需要进行Rerank?
在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智能问答系统时,很多人都会用到“向量数据库 + 检索 + 生成”这样的经典架构。这个流程通常叫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其中,rerank 是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目录
1.Rerank 的定义
2. 为什么需要 Rerank?
3.Rerank模型
BGE-Rerank
Cohere Rerank
两者对比
1.Rerank 的定义
字面意思,rerank 就是“重新排序”。在智能问答的场景里,它通常指:
-
用户输入一个问题(Query)。
-
系统先在向量数据库里找到一堆可能相关的文档片段(Top-K,比如 20 条)。
-
Rerank 模型对这些候选片段进行更精细的打分和排序。
-
最终只把最相关的 N 条(比如 3-5 条)交给 LLM 去生成答案。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向量检索 = 粗筛
Rerank = 精筛
2. 为什么需要 Rerank?
单靠向量检索,其实有几个问题:
-
语义漂移:向量检索是基于语义相似度的,可能找来一堆“看起来相关”的内容,但实际回答问题时没那么重要。
-
噪音干扰:返回的内容越多,LLM 越容易被误导,生成答案时就可能出现“幻觉”。
-
准确性不够:很多时候,用户问题只有少数几条文档真正能回答,其他都是干扰项。
这时 rerank 就能起作用,它会基于更复杂的模型(比如 cross-encoder),去理解“问题”和“候选文档”的深层语义关系,把最有价值的片段排到最前面。提升RAG召回的质量。
因此,总结起来,rerank 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
提升相关性
只把真正和问题高度相关的片段交给大模型,避免无效信息干扰。 -
减少幻觉
当输入给 LLM 的上下文更精准时,它更容易生成可靠答案,而不是胡编乱造。 -
提高效率
向量检索可以放宽(比如 Top-50),保证不漏掉潜在答案;
rerank 之后只保留最优的 Top-5,这样既保证了召回率,又减轻了 LLM 的负担。
3.Rerank模型
BGE-Rerank和Cohere Rerank是两种广泛使用的重排序模型,它们在检索增强生成(RAG)系统、搜索引擎优化和问答系统中表现优异。
BGE-Rerank
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开源发布。 基于Transformer的Cross-Encoder结构,直接计算查询(Query)与文档(Document)的交互相关性得分。
训练数据:支持多语言(主要中英),提供bge-reranker-base和bge-reranker-large两个版本,后者在精度上更优。
部署方式:可本地部署。适合对成本敏感或需要私有化部署的场景。
在BGE-Rerank模型中,相关性分数scores是一个未归一化的对数几率(logits)值,范围没有固定的上限或下限(不像某些模型限制在0-1)。不过BGE-Rerank的分数通常落在以下范围: 高相关性:3.0~10.0 中等相关性:0.0~3.0 低相关性/不相关:负数(如-5.0以下)
Cohere Rerank
由Cohere公司提供的闭源,云端商业API服务。 基于专有的深度学习模型,支持多语言(如rerank-multilingual-v3.0)。
训练数据:优化了语义匹配,特别适用于混合检索(如结合BM25和向量检索)后的结果优化。
使用方式:通过API调用,集成到LangChain、LlamaIndex等框架中。
优势: • 简单易用,适合快速集成到现有系统。 • 在英文和多语言任务中表现优异。Cohere Rerank的API返回的是归一化后的相关性分数(如0-1),更易解释。
两者对比
特性 | BGE-Rerank | Cohere Rerank |
---|---|---|
开源/闭源 | 开源,可本地部署 | 闭源,云端 API |
语言优势 | 中文/多语种优秀 | 英文优秀,中文一般 |
部署成本 | 需要 GPU/本地推理 | 零部署,直接调用 |
费用模式 | 免费 | 按调用计费 |
可定制化 | 可微调 | 不可控,黑箱 |
计算成本 | 高(需自己优化 batch 推理) | 高(但 Cohere 代价在 A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