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语言】R语言中 rbind() 与 merge() 的区别详解

R语言中 rbind()merge() 的区别详解

在R语言中,对两个数据框(data.frame)进行合并操作的常用函数有 rbind()merge(),但它们的用途和逻辑完全不同。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文章目录

  • R语言中 `rbind()` 与 `merge()` 的区别详解
    • 1 `rbind()` —— 按行拼接
      • 1.1 基本功能
      • 1.2 示例
    • 2 `merge()` —— 按键合并
      • 2.1 基本功能
      • 2.2 示例
    • 3 详细解释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的相似性
      • 3.1 示例与结果对照
        • 3.1.1 内连接(默认)—— 只要公共部分
        • 3.1.2 左连接 —— 保留 x 的所有行
        • 3.1.3 右连接 —— 保留 y 的所有行
        • 3.1.4 全连接 —— 两边都不丢
      • 3.2 几个实用细节(容易忽略)
    • 4 `rbind()` vs `merge()` 核心区别
    • 5 总结

1 rbind() —— 按行拼接

1.1 基本功能

  • 作用:把两个数据框按照“行”的维度进行拼接(row bind),也就是增加数据的“条数”,但是每个数据的“属性”不变化
  • 要求:两个数据框必须具有 相同的列名相同的列数,否则会报错或强制补 NA
  • 常见用途:当两个数据框结构相同,只是观测值不同,需要纵向叠加时。

1.2 示例

df1 <- data.frame(id = 1:3, value = c("A", "B", "C"))
df2 <- data.frame(id = 4:5, value = c("D", "E"))rbind(df1, df2)

结果:

  id value
1  1     A
2  2     B
3  3     C
4  4     D
5  5     E

👉 df2 的数据被直接拼接在 df1 的下面。

2 merge() —— 按键合并

2.1 基本功能

  • 作用:根据一个或多个键列(key),把两个数据框进行 数据库式的合并,非常类似 SQL 的 JOIN,或者GIS中的表连接。

  • 参数

    • by:指定键列。如果不写,默认使用两个数据框中同名的列。
    • allall.xall.y:控制是否保留不匹配的行,类似 SQL 中的全连接、左连接、右连接。

all:逻辑值,all = L 是 all.x = L 和 all.y = L 的简写,L 可以是 TRUE 或 FALSE。
all.x:逻辑值,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显示 x 中匹配的行,即便 y 中没有对应匹配的行,y 中没有匹配的行用 NA 来表示。
all.y:逻辑值,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显示 y 中匹配的行,即便 x 中没有对应匹配的行,x 中没有匹配的行用 NA 来表示。

2.2 示例

df1 <- data.frame(id = 1:3, score = c(90, 85, 88))
df2 <- data.frame(id = c(2, 3, 4), name = c("Tom", "Jerry", "Lucy"))merge(df1, df2, by = "id", all = TRUE)

结果: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4  4  <NA>  Lucy

👉 可以看到,id 相同的行被合并到一起,不匹配的地方用 NA 填充。

3 详细解释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的相似性

(此处参考:R 数据重塑 | 菜鸟教程 。)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很相似

merge() 设置SQL 等价保留哪些行
默认(all = FALSEINNER JOIN仅键匹配成功的行
all.x = TRUELEFT JOIN左表全部 + 右表匹配,不匹配右侧补 NA
all.y = TRUERIGHT JOIN右表全部 + 左表匹配,不匹配左侧补 NA
all = TRUEall.x=TRUE & all.y=TRUEFULL OUTER JOIN两表全部,任何一侧不匹配的用对侧列 NA 补齐

3.1 示例与结果对照

x <- data.frame(id = 1:3, score = c(90, 85, 88))
y <- data.frame(id = c(2, 3, 4), name = c("Tom", "Jerry", "Lucy"))
3.1.1 内连接(默认)—— 只要公共部分
merge(x, y, by = "id")
  id score  name
1  2    85   Tom
2  3    88 Jerry
3.1.2 左连接 —— 保留 x 的所有行
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 y 中没有 id=1,用 NA 补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3.1.3 右连接 —— 保留 y 的所有行
merge(x, y, by = "id", all.y = TRUE)
  id score  name
1  2    85   Tom
2  3    88 Jerry
3  4  <NA>  Lucy   # x 中没有 id=4,用 NA 补
3.1.4 全连接 —— 两边都不丢
merge(x, y, by = "id", all = TRUE)
# 同等写法: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all.y = TRUE)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4  4  <NA>  Lucy

3.2 几个实用细节(容易忽略)

  1. 键列的指定
  • by = "id":两表键列同名。
  • by.x = "key_in_x", by.y = "key_in_y":两表键列不同名时这样写。
  • 可以是多个键by = c("id", "date")
  1. 重复键会产生“乘法效应”
    如果两边同一个键各有多行,merge() 会做笛卡尔匹配(m×n 行)。这是预期行为,非 Bug。
    必要时先 unique() 去重或在键上汇总。

  2. 排序
    默认 sort = TRUE,结果会按键列排序;
    要尽量保持原表顺序(尤其左连接),用 sort = FALSE

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sort = FALSE)
  1. 同名非键列的冲突
    两表中键以外有同名列,merge() 会保留两列,并自动加后缀:
    suffixes = c(".x", ".y")(可自定义)。

  2. 缺失值匹配
    默认 NA 不参与匹配;可用 incomparables = NA 阻止某些值匹配(较少用)。

4 rbind() vs merge() 核心区别

函数合并方式要求/特点适用场景
rbind()直接拼行(纵向叠加)两个数据框必须有相同的列名和结构数据框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增加观测值
merge()按键匹配合并(类似 SQL JOIN根据某些列进行匹配,不要求列结构相同两个数据框包含不同的变量,需要根据键对齐

5 总结

  • 如果你的数据框结构一致,只是想简单地“上下拼接”,用 rbind()
  • 如果你需要根据某些列进行类似数据库表的连接,用 merge()

掌握这两个函数的区别,有助于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 推荐用法选择

  • rbind() 更适合批量读取多个同结构数据(比如多个 Excel sheet)。
  • merge() 更适合数据关联(比如学生成绩表和学生信息表的合并)。
http://www.dtcms.com/a/347969.html

相关文章:

  • 【企业标准开发框架 01】全局异常处理+自定义异常类
  • JAVA限流方法
  • System.IO.Pipelines 与“零拷贝”:在 .NET 打造高吞吐二进制 RPC
  • 【SpringBoot集成篇】SpringBoot 深度集成 Elasticsearch 搜索引擎指南
  • rust语言 (1.88) egui (0.32.1) 学习笔记(逐行注释)(十五)网格布局
  • rust语言 (1.88) egui (0.32.1) 学习笔记(逐行注释)(十三)菜单、右键菜单
  • 【JavaEE】了解synchronized
  • 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大数据的丙型肝炎患者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Hadoop-Spark-数据可视化-BigData
  • 【数据结构】从基础到实战:全面解析归并排序与计数排序
  • 基于stm32汽车雨刮器控制系统设计
  • Java基础第3天总结(面向对象)
  • Shell Case 条件语句详解
  • EP01:【DA】数据分析的概述
  • 01Shell脚本入门:基础命令与变量解析
  • JVM之【类加载系统】
  • 【Qt开发】常用控件(六)
  • Golang云端编程深度指南:架构本质与高阶实践
  • Flink Slot 不足导致任务Pending修复方案
  • 互联网大厂Java面试实录:从Spring到微服务的全面考察
  • 【软件安全】ARM64、x86、32 位与 64 位架构的区别、定义、应用背景
  • 个人搭建小网站教程(云服务器Ubuntu版本)
  •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堆的实现及其应用:堆排序与Top-K问题
  • 以国产IoTDB为代表的主流时序数据库架构与性能深度选型评测
  • kanass V1.1.4版本发布,支持Mysql数据库、ubuntu安装与Mantis数据导入
  • Thonny+MicroPython搭建ESP32芯片开发环境
  • 代码性能测试——benchmark库
  • Elasticsearch Ruby 客户端故障排查实战指南
  • AI与SEO关键词协同优化
  • DBeaver连接SQL Server集成认证问题解决方案
  • xxl-job 启动后导致pod内存使用率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