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采样策略(Greedy、Top-k、Top-p、温度调节)三化学习】
一、系统化(放到大环境里看)
采样策略的意义,要放在 概率预测 的背景下理解:
-
大模型每次生成下一个词时,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而是会算出一个 概率分布(比如“今天”之后,可能接“天气”(40%)、“晚上”(30%)、“股市”(10%)…)。
-
采样策略就是告诉模型:你到底是严格挑最高概率的词,还是在多个可能里随机挑。
-
外部环境影响:
- 如果策略太保守(总选概率最高的),模型就会机械重复。
- 如果策略太随机,模型就会胡言乱语。
所以采样策略的本质是 在“确定性”和“多样性”之间找平衡。
二、全局化(核心组成)
主要有四种常用策略:
-
Greedy Search(贪心搜索)
- 逻辑:每次都选概率最高的词。
- 好处:简单,结果稳定。
- 坏处:容易重复、缺乏创造性。
- 类比:写作文时总用最常见的词,结果很平淡。
-
Top-k Sampling(前 K 个候选)
- 逻辑:只考虑概率前 k 个的词,从中随机选。
- 好处:减少低概率的胡言乱语。
- 坏处:k 选小了容易死板,选大了可能还是乱。
- 类比:点菜时只在“推荐前 10 道菜”里挑,避免选到奇怪的冷门菜。
-
Top-p Sampling(核采样 / Nucleus Sampling)
- 逻辑:不固定 k,而是看概率总和,直到累计到 p(如 90%)为止,把这些候选词作为选择范围。
- 好处:能动态调整候选范围,更灵活。
- 类比:点菜时选“人气最高的 90% 菜品”,菜单随情况不同而变化。
-
Temperature(温度调节)
-
逻辑:调整概率分布的“陡峭度”。
- 温度低(<1):概率差距被放大,更保守。
- 温度高(>1):概率更平均,更随机。
-
类比:温度低时,大家都点最热门的菜;温度高时,冷门菜也有人点。
-
三、结构化(它们之间的关系)
- Greedy = 确定性极强 → 稳定但无趣。
- Top-k = 固定数量的随机性 → 可控但生硬。
- Top-p = 动态数量的随机性 → 灵活自然。
- 温度 = 不是单独的方法,而是一个“旋钮”,可以套在前面几种上,让输出更保守或更大胆。
结构化总结:
👉 Greedy 是最死板的,Top-k 给固定范围的随机性,Top-p 给动态范围的随机性,而温度像一个“调味剂”,决定整个模型是偏冷静还是偏冒险。
视频链接:【使用大模型时可调节的TopK、TopP到底是什么意思?】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M4m127A2/?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5553fd2e1fdf5ffd393a78ea8bc166f8
补充:
Top-K中的K和Top-P中的P的英语简称分别是什么?
Top-K 中的 K
- K = “前 K 个候选词”里的 K
- K 表示一个 固定的整数,即每次只保留概率最高的前 K 个词作为候选,其余全部丢弃。
- 举例:如果 K=5,就只在“概率最高的 5 个词”里随机选择。
👉 直观理解:K 代表 数量阈值。
Top-P 中的 P
- P = “概率 (Probability)” 的缩写
- P 表示一个 概率阈值,即累计概率总和达到 P 之前的所有候选词都保留下来。
- 举例:如果 P=0.9,就把概率加起来直到 ≥90%,然后在这些词中随机挑。
👉 直观理解:P 代表 累计概率阈值。
对比总结
- Top-K:固定 数量,候选集大小始终一样。
- Top-P:固定 概率阈值,候选集大小随分布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