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TM32F103RC的USB上拉电阻1.5K

1.USB标准的连接器引脚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USB主机检测设备插入的原理

USB集线器的每个下游端口在D+和D-线上均连接了15kΩ的下拉电阻到地。当集线器的端口悬空没有设备插入时,这两条信号线被下拉至低电平,主机检测到稳定的逻辑低电平,判断端口空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设备插入时的电平变化

USB设备端在D+或D-线上连接了1.5kΩ的上拉电阻至3.3V电源。上拉电阻的位置取决于设备的速度:
全速/高速设备: 上拉电阻连接至D+线,插入后D+被拉高至逻辑高电平,D-保持低电平。
低速设备: 上拉电阻连接至D-线,插入后D-被拉高至逻辑高电平,D+保持低电平。

2.2主机识别过程

主机通过检测D+或D-线的电平变化判断设备插入及速度:
全速/高速设备: D+高电平(D-低电平)触发全速/高速模式识别。
低速设备: D-高电平(D+低电平)触发低速模式识别。
无设备: D+和D-均为低电平,端口视为空闲状态。

3.STM32的USB通信

根据DP/DM引脚的不同状态工作在主机或设备模式。在设备模式下,只支持高速或全速,不支持低速。OTG模式下,MCU通过VBUS和ID引脚判断角色,ID=0为HOST,DP/DM下拉;ID=1且VBUS有电则为Device,DP自动上拉。STM32内置的DP有上拉电阻,表明不支持低速设备模式。
补充: F1系列肯定不支持内嵌的上下拉,后来新出的系列基本都支持了。OTG模块的DM DP支持软件动态配置上下拉。集成了上拉/下拉电阻,意味着外部不需要上下拉电阻,通过软件功能就可以自动控制了。

4.STM32F103RC的USB电路设计

F1系列MCU电路设计上需要加入上拉电阻1.5k,不然识别不到usb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dtcms.com/a/343682.html

相关文章:

  • MongoDB 从入门到实践:全面掌握文档型 NoSQL 数据库核心操作
  • 基于Node.js服务端的社区报修管理系统/基于express的在线报修管理系统
  • (论文速读)RandAR:突破传统限制的随机顺序图像自回归生成模型
  • 基于C#的宠物医院管理系统/基于asp.net的宠物医院管理系统
  • 开源 python 应用 开发(十)音频压缩
  • AI时代的“双刃剑”:效率革命与人文焦虑的碰撞
  • week3-[二维数组]小方块
  • 靶机 - SAR
  • UVa1472/LA4980 Hanging Hats
  • C++的指针和引用:
  • C++部署Yolov5模型流程记录
  • flutter geolocator Android国内定位失败问题解决
  • Redis事务全解析:从秒杀案例看原子操作实现
  • C#_接口设计:角色与契约的分离
  • 【C语言强化训练16天】--从基础到进阶的蜕变之旅:Day10
  • 树莓派采集、计算机推理:基于GStreamer的YOLOv5实现方案
  • Codeforces Round 1043 (Div.3)
  • AI生成技术报告:GaussDB与openGauss的HTAP功能全面对比
  • Vue 插槽(Slots)全解析2
  • 大数据毕业设计推荐:基于Hadoop+Spark的手机信息分析系统完整方案
  • 使用GMail API 发送邮箱
  • 在Kubernetes中部署一个单节点Elasticsearch
  •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Camera Calibration相机标定
  • Effective C++ 条款55:熟悉Boost库
  • 8.21-8.22网络编程——词典
  •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Template Matching模版匹配
  • C++创建一个空类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生成哪些函数了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apply自定义函数
  • lesson44:Redis 数据库全解析:从数据类型到高级应用
  • 鸿蒙开发中的List组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