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容器(列表,元组,字典) 从入门到精通
数据容器
Python中的数据容器: 一种可以容纳多份数据的数据类型,容纳的每一份数据称之为1个元素 每一个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数据,如字符串、数字、布尔等。 数据容器根据特点的不同,如: 是否支持重复元素 是否可以修改 是否有序,等 分为5类,分别是: 列表(list)、元组(tuple)、字符串(str)、集合(set)、字典(dict) 我们将一一学习它们
数据容器:list(列表)
为什么需要列表
思考:有一个人的姓名(TOM)怎么在程序中存储? 答:字符串变量
思考:如果一个班级100位学生,每个人的姓名都要存储,应该如何书写程序?声明100个变量吗? 答:No,我们使用列表就可以了, 列表一次可以存储多个数据 列表(list)类型,是数据容器的一类,我们来详细学习它。
列表的定义
基本语法:
列表内的每一个数据,称之为元素 以 [] 作为标识 列表内每一个元素之间用, 逗号隔开
案例演示:使用[]的方式定义列表
嵌套列表的定义
总结:
1. 列表的定义语法 [元素1, 元素2, 元素3, ......]
2. 什么是元素? 数据容器内的每一份数据,都称之为元素
3. 元素的类型有限制吗? 元素的数据类型没有任何限制,甚至元素也可以是列表,这样就定义了嵌套列表
列表的下标(索引)
如何从列表中取出特定位置的数据呢? 我们可以使用:下标索引
如图,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位置下标索引,从前向后的方向,从0开始,依次递增 我们只需要按照下标索引,即可取得对应位置的元素。
或者,可以反向索引,也就是从后向前:从-1开始,依次递减(-1、-2、-3......)
如图,从后向前,下标索引为:-1、-2、-3,依次递减。
如果列表是嵌套的列表,同样支持下标索引
如图,下标就有2个层级了。
总结:
1. 列表的下标索引是什么? 列表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编号称之为下标索引 从前向后的方向,编号从0开始递增 从后向前的方向,编号从-1开始递减
2. 如何通过下标索引取出对应位置的元素呢? 列表[下标],即可取出
3. 下标索引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下标索引的取值范围,超出范围无法取出元素,并且会报错
列表的常用操作(方法)
列表除了可以: 定义 使用下标索引获取值 以外,列表也提供了一系列功能: 插入元素 删除元素 清空列表 修改元素 统计元素个数 等等功能,这些功能我们都称之为:列表的方法
列表的查询功能(方法)
方法和函数功能一样, 有传入参数,有返回值,只是方法的使用格式不同:
函数的使用:
方法的使用:
关于类和方法的定义,在面向对象章节我们学习,目前我们知道如何使用方法即可。
查找某元素的下标 功能:查找指定元素在列表的下标,如果找不到,报错ValueError 语法:列表.index(元素) index就是列表对象(变量)内置的方法(函数)
列表的修改功能(方法)
修改特定位置(索引)的元素值: 语法:列表[下标] = 值 可以使用如上语法,直接对指定下标(正向、反向下标均可)的值进行:重新赋值(修改)
插入元素:
语法:列表.insert(下标, 元素),在指定的下标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追加元素:
语法:列表.append(元素),将指定元素,追加到列表的尾部
追加元素方式2:
语法:列表.extend(其它数据容器),将其它数据容器的内容取出,依次追加到列表尾部
删除元素:
语法1: del 列表[下标]
语法2:列表.pop(下标)
删除某元素在列表中的第一个匹配项
语法:列表.remove(元素)
清空列表内容,语法:列表.clear()
统计某元素在列表内的数量
语法:列表.count(元素)
统计列表内,有多少元素
语法:len(列表) 可以得到一个int数字,表示列表内的元素数量
列表的方法 - 总览
编号 | 使用方式 | 作用 |
1 | 列表.append(元素) | 向列表中追加一个元素 |
2 | 列表.extend(容器) | 将数据容器的内容依次取出,追加到列表尾部 |
3 | 列表.insert(下标, 元素) | 在指定下标处,插入指定的元素 |
4 | del 列表[下标] | 删除列表指定下标元素 |
5 | 列表.pop(下标) | 删除列表指定下标元素 |
6 | 列表.remove(元素) | 从前向后,删除此元素第一个匹配项 |
7 | 列表.clear() | 清空列表 |
8 | 列表.count(元素) | 统计此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
9 | 列表.index(元素) | 查找指定元素在列表的下标 找不到报错ValueError |
10 | len(列表) | 统计容器内有多少元素 |
功能方法非常多,同学们不需要硬记下来。 学习编程,不仅仅是Python语言本身,以后根据方向,会学习更多的框架技术。 除了经常用的,大多数是记忆不下来的。 我们要做的是,有一个模糊印象,知晓有这样的用法即可。 需要的时候,随时查阅资料即可。
列表的特点
经过上述对列表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列表有如下特点:
可以容纳多个元素(上限为2**63-1、9223372036854775807个)
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元素(混装)
数据是有序存储的(有下标序号)
允许重复数据存在 可以修改(增加或删除元素等)
总结:
1. 列表的常见方法有:
2. 列表有哪些特点?
list(列表)的遍历
列表的遍历 - while循环
既然数据容器可以存储多个元素,那么,就会有需求从容器内依次取出元素进行操作。 将容器内的元素依次取出进行处理的行为,称之为:遍历、迭代。
如何遍历列表的元素呢?
可以使用前面学过的while循环 如何在循环中取出列表的元素呢? 使用列表[下标]的方式取出
循环条件如何控制?
定义一个变量表示下标,从0开始 循环条件为 下标值 < 列表的元素数量
列表的遍历 - for循环
除了while循环外,Python中还有另外一种循环形式:for循环。 对比while,for循环更加适合对列表等数据容器进行遍历。
语法:
表示,从容器内,依次取出元素并赋值到临时变量上。 在每一次的循环中,我们可以对临时变量(元素)进行处理。
每一次循环将列表中的元素取出,赋值到变量i,供操作
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对比
while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循环语句,但细节不同:
在循环控制上: while循环可以自定循环条件,并自行控制 for循环不可以自定循环条件,只可以一个个从容器内取出数据
在无限循环上: while循环可以通过条件控制做到无限循环 for循环理论上不可以,因为被遍历的容器容量不是无限的
在使用场景上: while循环适用于任何想要循环的场景 for循环适用于,遍历数据容器的场景或简单的固定次数循环场景
总结:
1. 什么是遍历? 将容器内的元素依次取出,并处理,称之为遍历操作
2. 如何遍历列表的元素? 可以使用while或for循环
3. for循环的语法:
4. for循环和while对比 for循环更简单,while更灵活 for用于从容器内依次取出元素并处理,while用以任何需要循环的场景
数据容器:tuple(元组)
思考:列表是可以修改的。 如果想要传递的信息,不被篡改,列表就不合适了。
元组同列表一样,都是可以封装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在内。
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元组一旦定义完成,就不可修改
所以,当我们需要在程序内封装数据,又不希望封装的数据被篡改,那么元组就非常合适了
定义元组
元组定义:定义元组使用小括号,且使用逗号隔开各个数据,数据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
元组也支持嵌套:
注意:元组只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后面要添加逗号
元组的相关操作
编号 | 方法 | 作用 |
1 | index() | 查找某个数据,如果数据存在返回对应的下标,否则报错 |
2 | count() | 统计某个数据在当前元组出现的次数 |
3 | len(元组) | 统计元组内的元素个数 |
注意事项
元组由于不可修改的特性,所以其操作方法非常少。
元组的相关操作 - 注意事项
不可以修改元组的内容,否则会直接报错
可以修改元组内的list的内容(修改元素、增加、删除、反转等)
不可以替换list为其它list或其它类型
元组的遍历
同列表一样,元组也可以被遍历。 可以使用while循环和for循环遍历它
while循环
for循环
结果:
元组的特点
经过上述对元组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列表有如下特点: 可以容纳多个数据
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数据(混装)
数据是有序存储的(下标索引)
允许重复数据存在 不可以修改(增加或删除元素等)
支持for循环
多数特性和list一致,不同点在于不可修改的特性。
总结:
1. 元组的定义方式: (元素, 元素, 元素, ......)
2. 元组的操作方法:
3. 元组的注意事项: 不可修改内容(可以修改内部list的内部元素)
4. 元组的特点: 和list基本相同(有序、任意数量元素、允许重复元素),唯一不同在于不可修改。 支持for循环
数据容器:dict(字典、映射)
Python中字典和生活中字典十分相像:
生活中的字典
【字】:【含义】
【字】:【含义】
可以按【字】找出对应的【含义】
Python中的字典
Key: Value
Key: Value
可以按【Key】找出对应的【Value】
老师有一份名单,记录了学生的姓名和考试总成绩。
现在需要将其通过Python录入至程序中,并可以通过学生姓名检索学生的成绩。 使用字典最为合适:
可以通过Key(学生姓名),取到对应的Value(考试成绩)
所以,为什么使用字典? 因为可以使用字典,实现用key取出Value的操作
字典的定义
字典的定义,同样使用{},不过存储的元素是一个个的:键值对,如下语法:
使用{}存储原始,每一个元素是一个键值对
每一个键值对包含Key和Value(用冒号分隔)
键值对之间使用逗号分隔 Key和Value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数据(key不可为字典)
Key不可重复,重复会对原有数据覆盖
前文中记录学生成绩的需求,可以如下记录:
字典数据的获取
字典同集合一样,不可以使用下标索引 但是字典可以通过Key值来取得对应的Value
字典的嵌套
字典的Key和Value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Key不可为字典) 那么,就表明,字典是可以嵌套的 需求如下:记录学生各科的考试信息
代码:
优化一下可读性,可以写成:
嵌套字典的内容获取,如下所示:
总结:
1. 为什么使用字典 字典可以提供基于Key检索Value的场景实现 就像查字典一样
2. 字典的定义语法
3. 字典的注意事项 键值对的Key和Value可以是任意类型(Key不可为字典) 字典内Key不允许重复,重复添加等同于覆盖原有数据 字典不可用下标索引,而是通过Key检索Value
字典的常用操作
新增元素
语法:字典[Key] = Value,结果:字典被修改,新增了元素
更新元素
语法:字典[Key] = Value,结果:字典被修改,元素被更新
注意:字典Key不可以重复,所以对已存在的Key执行上述操作,就是更新Value值
删除元素
语法:字典.pop(Key),结果:获得指定Key的Value,同时字典被修改,指定Key的数据被删除
清空字典
语法:字典.clear(),结果:字典被修改,元素被清空
获取全部的key
语法:字典.keys(),结果:得到字典中的全部Key
遍历字典
语法:for key in 字典.keys()
注意:字典不支持下标索引,所以同样不可以用while循环遍历
计算字典内的全部元素(键值对)数量
语法:len(字典)
结果:得到一个整数,表示字典内元素(键值对)的数量
字典的常用操作总结
编号 | 操作 | 说明 |
1 | 字典[Key] | 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值 |
2 | 字典[Key] = Value | 添加或更新键值对 |
3 | 字典.pop(Key) | 取出Key对应的Value并在字典内删除此Key的键值对 |
4 | 字典.clear() | 清空字典 |
5 | 字典.keys() | 获取字典的全部Key,可用于for循环遍历字典 |
6 | len(字典) | 计算字典内的元素数量 |
经过上述对字典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字典有如下特点:
可以容纳多个数据
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数据
每一份数据是KeyValue键值对
可以通过Key获取到Value,Key不可重复(重复会覆盖)
不支持下标索引 可以修改(增加或删除更新元素等)
支持for循环,不支持while循环
总结:
1. 字典的常用操作
2. 操作注意
新增和更新元素的语法一致,如果Key不存在即新增,如果Key存在即更新(Key不可重复)
3. 字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