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应用-291]:理论 - 波动光学 - 相关光与不相干光:光的干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产生的,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方能产生光的干涉(条纹)
一、相关光与不相干光
相干光是指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相同的相位差,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或波形完全一致)的光。其核心特征是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具体条件及特性如下:
干涉的条件是:某一位置的光波的强度是恒定的,人眼观察到的是光波的强度。强度恒定,就是振幅恒定,人眼就能够观察到!如果强度不恒定,就会忽高忽低,就看不稳定的图案了。
- 相干条件:
- 频率相同:两束光的振动频率必须完全一致,如同“步伐一致”的双胞胎。
- 振动方向相同:电场振动方向(光矢量)需平行,否则无法有效叠加,不同振动方向(偏振方向)的光在振幅上无法形成叠加效果。
- 相位差恒定:相遇时相位差必须固定,不能随意变化,相位差固定,才能形成周期性的干涉,否则只能局部形成干涉,无法形成周期性和规律性!!!
- 特性与现象:
- 干涉性:相干光相遇时会产生稳定的明暗条纹(干涉条纹),如杨氏双缝实验中激光通过双缝后形成的条纹。
- 单色性:相干光波长非常单一,频谱宽度极窄。
- 偏振性:振动方向具有特定关系,表现为偏振状态。
- 应用:激光是典型的相干光源,广泛应用于精密测定、微定位、激光陀螺、全息照相、光纤通信等领域。
- 获得方法:
- 波阵面分割法:如杨氏双缝实验,将同一波阵面的两点作为子光源,确保相位同步。
- 振幅分割法:如薄膜干涉,利用薄膜或半透半反镜将一束光分成两束路径不同的光。
非相干光则是指光波相位随机变化,不满足相干条件的光。其核心特征是无法产生干涉现象,具体条件及特性如下:
- 非相干条件:
- 频率不同:光波频率随机变化。
- 振动方向随机:电场振动方向无固定关系。
- 相位差不稳定:相位差随时间随机变化(幅度也就会不断变化)。
- 特性与现象:
- 互不干涉:非相干光相遇时不会产生干涉现象。
- 多色性:光波波长不单一,频谱宽度较宽。
- 无偏振性:振动方向无特定关系,表现为无偏振状态。
- 应用:自然光、LED灯光等是非相干光的典型例子,广泛应用于照明、红外探测等领域。
- 发光机理:
- 普通光源(如白炽灯、LED)由大量原子随机发光组成,每个原子仅发出极短的波列(约10⁻⁸秒),且不同原子的光波相位和方向杂乱无章,因此无法形成稳定的干涉。
相干光与非相干光的对比:
特性 | 相干光 | 非相干光 |
---|---|---|
频率 | 相同 | 不同 |
振动方向 | 相同 | 随机 |
相位差 | 恒定 | 不稳定 |
干涉现象 | 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 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
频谱宽度 | 极窄(单色性好) | 较宽(多色性) |
偏振状态 | 具有特定偏振关系 | 无偏振性 |
典型例子 | 激光 | 自然光、LED灯光 |
应用领域 | 精密测量、光纤通信、全息照相等 | 照明、红外探测等 |
二、相干光的典型示例
相干光与不相干光的典型示例可通过其光源特性、干涉能力及实际应用场景来区分,以下是具体分类与说明:
相干光的核心特征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位差恒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典型来源包括人工干预的光源或特定物理过程。
1. 激光(Laser)
- 原理:通过受激辐射和光学谐振腔的反馈作用,使光波在腔内多次往返时相位同步,输出高度相干的光。
- 特点:
- 单色性极好:频谱宽度极窄(如He-Ne激光器波长632.8nm,线宽可小于1MHz)。
- 方向性优异:光束发散角极小(接近平行光)。
- 高亮度:能量集中,可远距离传输。
- 应用:
- 精密测量:激光干涉仪测量长度、位移、振动(如LIGO引力波探测)。
- 通信:光纤通信中传输信息(如1550nm波长激光)。
- 医疗:激光手术(如视网膜修复)、皮肤科治疗。
- 工业:激光切割、焊接、3D打印。
2. 实验室干涉实验中的相干光
- 杨氏双缝实验:
- 光源:单色光(如钠灯发出的黄光,波长589nm)。
- 现象:通过双缝后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光源:氦氖激光器或单色滤光片后的白光。
- 现象:移动反射镜时,干涉条纹移动,用于测量光程差或波长。
3. 无线电波与微波
- 原理:通过振荡电路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相位可人工控制。
- 特点:
- 长波长:干涉现象需在宏观尺度观察(如天线阵列)。
- 应用:
- 雷达:通过干涉原理定位目标。
- 无线通信: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干涉增强信号。
三、不相干光的典型示例
不相干光的相位随机变化,无法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来源通常是自然发光或普通人工光源。
1. 自然光
- 来源:太阳、白炽灯、火焰等。
- 特点:
- 多色性:包含广泛波长(如太阳光覆盖可见光到红外)。
- 随机相位:原子发光过程独立,频率相同但相位无关联。
- 非偏振性:振动方向在各个方向均匀分布。
- 现象:
- 无法干涉:两束自然光相遇时,光强简单叠加,无明暗条纹。
- 应用:
- 日常照明:家庭、街道照明。
- 红外探测:利用自然光中的红外成分进行热成像。
2. 普通人工光源
- 白炽灯:
- 原理:钨丝通电发热发光(黑体辐射)。
- 特点:光谱连续,但相干性极差。
- 荧光灯/LED:
- 原理:荧光灯通过气体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光;LED通过半导体电子-空穴复合发光。
- 特点:
- 频谱较宽:LED发光波长范围约20-50nm。
- 相位随机:每个原子发光时间极短(约10⁻⁸秒),相位无关联。
- 应用:
- 通用照明:室内外照明、显示屏背光。
- 显示技术: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器(LCD)背光。
3. 散射光
- 来源:光通过粗糙表面或介质时发生散射(如天空光、雾天光)。
- 特点:
- 相位随机化:散射过程破坏原始光的相位关系。
- 现象:
- 无法干涉:散射光相遇时无稳定条纹。
- 应用:
- 大气光学:解释天空呈蓝色(瑞利散射)、晚霞红色(米氏散射)。
- 医学成像:散射光用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四、相干光与不相干光的对比总结
特性 | 相干光 | 不相干光 |
---|---|---|
相位关系 | 恒定 | 随机变化 |
频谱宽度 | 极窄(单色性好) | 较宽(多色性) |
振动方向 | 一致(偏振光) | 随机(非偏振光) |
干涉现象 | 能产生稳定条纹 | 无法干涉 |
典型光源 | 激光、单色滤光片后的光 | 自然光、白炽灯、LED |
应用场景 | 精密测量、通信、医疗 | 照明、显示、热成像 |
五、特殊案例:部分相干光
部分相干光介于完全相干与完全不相干之间,其相位关系在短时间内稳定,但长时间或大空间范围内随机变化。例如:
- 白光干涉:使用宽光谱光源(如白光)通过短相干长度干涉仪(如斐索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 同步辐射:电子在加速器中偏转时产生的X射线,具有部分相干性,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