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完整源码+数据集+部署教程】电池柱状态检测系统源码和数据集:改进yolo11-TADDH

背景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池储能系统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池柱作为电池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其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评估对于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电池柱状态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人工检查,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效、准确监测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改进YOLOv11的电池柱状态检测系统应运而生。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模型以其快速的检测速度和高精度的特点,成为目标检测领域的热门选择。通过对YOLOv11进行改进,结合电池柱的特定特征,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我们将利用包含3122张图像的In-Line Post Training Data v1数据集,该数据集经过精心标注,涵盖了“Bad Post”和“Good Post”两类状态,为模型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样本。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入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电池柱状态检测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自动化水平,还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系统的成功实施将为电池储能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通过不断优化和迭代模型,我们期望能够在未来实现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为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

图片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集信息

本项目数据集信息介绍

本项目所使用的数据集名为“In-Line Post Training Data v1”,旨在为改进YOLOv11的电池柱状态检测系统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该数据集专注于电池柱的状态识别,涵盖了两种主要类别:‘Bad Post’和’Good Post’。通过对这两类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电池柱的良好状态与不良状态,从而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集的构建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电池柱图像,确保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每个类别的图像均经过精心标注,确保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准确学习到每种状态的特征。'Bad Post’类别包含了各种可能导致电池柱失效的情况,例如腐蚀、物理损伤或连接不良等;而’Good Post’类别则展示了电池柱在最佳工作状态下的外观特征。这种明确的分类使得模型在面对实际应用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

此外,为了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数据集中还包含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拍摄的图像,如不同的光照、角度和背景。这种多样化的训练数据不仅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In-Line Post Training Data v1”数据集的充分利用,本项目期望能够显著提升YOLOv11在电池柱状态检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代码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def build_selective_scan_fn(selective_scan_cuda: object = None, mode=“mamba_ssm”, tag=None):
“”"
构建选择性扫描函数,返回一个自定义的 PyTorch 函数。

参数:
selective_scan_cuda: CUDA 实现的选择性扫描函数
mode: 模式选择
tag: 标签,用于表示不同的实现
"""class SelectiveScanFn(torch.autograd.Function):@staticmethoddef forward(ctx, u, delta, A, B, C, D=None, z=None, delta_bias=None, delta_softplus=False, return_last_state=False, nrows=1, backnrows=-1):"""前向传播函数,执行选择性扫描操作。参数:ctx: 上下文对象,用于保存信息以便反向传播u: 输入张量delta: 变化率张量A, B, C: 权重张量D: 可选的额外张量z: 可选的张量delta_bias: 可选的偏置delta_softplus: 是否使用 softplus 激活return_last_state: 是否返回最后的状态nrows: 行数backnrows: 反向传播的行数返回:输出张量或输出和最后状态的元组"""# 确保输入张量是连续的if u.stride(-1) != 1:u = u.contiguous()if delta.stride(-1) != 1:delta = delta.contiguous()if D is not None:D = D.contiguous()if B.stride(-1) != 1:B = B.contiguous()if C.stride(-1) != 1:C = C.contiguous()if z is not None and z.stride(-1) != 1:z = z.contiguous()# 处理 B 和 C 的维度if B.dim() == 3:B = rearrange(B, "b dstate l -> b 1 dstate l")ctx.squeeze_B = Trueif C.dim() == 3:C = rearrange(C, "b dstate l -> b 1 dstate l")ctx.squeeze_C = True# 确保数据类型为 floatif D is not None and (D.dtype != torch.float):ctx._d_dtype = D.dtypeD = D.float()if delta_bias is not None and (delta_bias.dtype != torch.float):ctx._delta_bias_dtype = delta_bias.dtypedelta_bias = delta_bias.float()# 进行选择性扫描的核心操作if mode == "mamba_ssm":out, x, *rest = selective_scan_cuda.fwd(u, delta, A, B, C, D, z, delta_bias, delta_softplus)else: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未实现的模式")# 保存上下文以便反向传播ctx.save_for_backward(u, delta, A, B, C, D, delta_bias, x)last_state = x[:, :, -1, 1::2]  # 获取最后状态return out if not return_last_state else (out, last_state)@staticmethoddef backward(ctx, dout):"""反向传播函数,计算梯度。参数:ctx: 上下文对象dout: 输出的梯度返回:输入张量的梯度"""u, delta, A, B, C, D, delta_bias, x = ctx.saved_tensors# 计算梯度du, ddelta, dA, dB, dC, dD, ddelta_bias = selective_scan_cuda.bwd(u, delta, A, B, C, D, delta_bias, dout, x)return (du, ddelta, dA, dB, dC, dD if D is not None else None, ddelta_bias if delta_bias is not None else None)def selective_scan_fn(u, delta, A, B, C, D=None, z=None, delta_bias=None, delta_softplus=False, return_last_state=False, nrows=1, backnrows=-1):"""包装选择性扫描函数的调用。"""return SelectiveScanFn.apply(u, delta, A, B, C, D, z, delta_bias, delta_softplus, return_last_state, nrows, backnrows)return selective_scan_fn

代码说明:
导入必要的库:使用 PyTorch 和其功能模块。
build_selective_scan_fn 函数:构建一个选择性扫描函数的工厂函数,返回一个自定义的 PyTorch 函数。
SelectiveScanFn 类:继承自 torch.autograd.Function,实现了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逻辑。
forward 方法:执行选择性扫描的前向计算,处理输入数据的维度和类型,并调用 CUDA 实现的前向函数。
backward 方法:计算梯度,调用 CUDA 实现的反向函数。
selective_scan_fn 函数:包装前向传播的调用,提供简洁的接口。
这个核心部分实现了选择性扫描的前向和反向传播逻辑,是整个代码的关键。

这个程序文件 test_selective_scan_speed.py 是一个用于测试选择性扫描(Selective Scan)操作性能的脚本,主要使用 PyTorch 框架进行深度学习相关的计算。文件中包含了选择性扫描的实现、测试函数以及性能评估的逻辑。

首先,程序导入了必要的库,包括 torch、torch.nn.functional、pytest 和其他一些用于数值计算和性能测试的库。接着,定义了一个 build_selective_scan_fn 函数,这个函数用于构建一个选择性扫描的自定义操作。它使用了 PyTorch 的自动求导功能,通过定义 SelectiveScanFn 类来实现前向和反向传播的逻辑。

在 SelectiveScanFn 类中,forward 方法实现了选择性扫描的前向计算,接受多个输入参数,包括 u、delta、A、B、C、D 等。这个方法会根据不同的模式(如 “mamba_ssm”、“sscore” 等)调用相应的 CUDA 后端实现进行计算。方法中还处理了输入的维度和数据类型,确保输入张量是连续的,并根据需要进行维度调整。

backward 方法则实现了反向传播的逻辑,计算梯度并返回相应的梯度信息。这个方法同样会根据不同的模式调用 CUDA 后端实现。

接下来,定义了 selective_scan_ref 函数,这是一个参考实现,用于计算选择性扫描的结果,主要用于与自定义实现进行性能比较。这个函数使用了张量操作和循环来实现选择性扫描的逻辑,处理了输入的各种情况。

此外,程序还定义了 selective_scan_easy 和 selective_scan_easy_v2 函数,这两个函数是选择性扫描的简化实现,使用了不同的策略来处理输入数据,提供了更易用的接口。

在文件的最后,定义了 test_speed 函数,该函数用于测试不同选择性扫描实现的性能。它设置了一些参数,如批量大小、序列长度、维度等,并生成随机输入数据。然后,它通过多次调用不同的选择性扫描实现来测量其执行时间,并打印出每个实现的性能结果。

总的来说,这个程序文件实现了选择性扫描的多种版本,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不同实现的效率,适用于需要高效计算的深度学习任务。

10.4 utils.py
以下是经过简化和注释的核心代码部分: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def inverse_sigmoid(x, eps=1e-5):
“”"
计算张量的反sigmoid函数。

参数:
x (torch.Tensor): 输入张量,值应在[0, 1]范围内。
eps (float): 防止除零的极小值,默认为1e-5。返回:
torch.Tensor: 反sigmoid计算结果。
"""
# 限制x的范围在0到1之间
x = x.clamp(min=0, max=1)
# 对x进行处理,确保不为零
x1 = x.clamp(min=eps)  # x的下限为eps
x2 = (1 - x).clamp(min=eps)  # 1-x的下限为eps
# 计算反sigmoid值
return torch.log(x1 / x2)

def multi_scale_deformable_attn_pytorch(
value: torch.Tensor,
value_spatial_shapes: torch.Tensor,
sampling_locations: torch.Tensor,
attention_weights: torch.Tensor,
) -> torch.Tensor:
“”"
多尺度可变形注意力机制。

参数:
value (torch.Tensor): 输入特征张量,形状为 (batch_size, num_channels, num_heads, embed_dims)。
value_spatial_shapes (torch.Tensor): 特征图的空间形状。
sampling_locations (torch.Tensor): 采样位置,形状为 (batch_size, num_queries, num_heads, num_levels, num_points, 2)。
attention_weights (torch.Tensor): 注意力权重,形状为 (batch_size, num_heads, num_queries, num_levels, num_points)。返回:
torch.Tensor: 输出特征张量,形状为 (batch_size, num_queries, num_heads * embed_dims)。
"""
bs, _, num_heads, embed_dims = value.shape  # 获取输入张量的维度
_, num_queries, _, num_levels, num_points, _ = sampling_locations.shape  # 获取采样位置的维度# 将输入特征张量按空间形状分割成多个特征图
value_list = value.split([H_ * W_ for H_, W_ in value_spatial_shapes], dim=1)
# 将采样位置转换到[-1, 1]范围
sampling_grids = 2 * sampling_locations - 1
sampling_value_list = []for level, (H_, W_) in enumerate(value_spatial_shapes):# 处理每个尺度的特征图value_l_ = value_list[level].flatten(2).transpose(1, 2).reshape(bs * num_heads, embed_dims, H_, W_)sampling_grid_l_ = sampling_grids[:, :, :, level].transpose(1, 2).flatten(0, 1)# 使用grid_sample进行双线性插值采样sampling_value_l_ = F.grid_sample(value_l_, sampling_grid_l_, mode="bilinear", padding_mode="zeros", align_corners=False)sampling_value_list.append(sampling_value_l_)# 处理注意力权重
attention_weights = attention_weights.transpose(1, 2).reshape(bs * num_heads, 1, num_queries, num_levels * num_points
)# 计算最终输出
output = ((torch.stack(sampling_value_list, dim=-2).flatten(-2) * attention_weights).sum(-1).view(bs, num_heads * embed_dims, num_queries)
)return output.transpose(1, 2).contiguous()  # 返回输出,调整维度顺序

代码注释说明:
inverse_sigmoid函数:计算反sigmoid值,确保输入在合理范围内,并避免除零错误。
multi_scale_deformable_attn_pytorch函数:实现多尺度可变形注意力机制,处理输入特征图,采样位置和注意力权重,返回加权后的输出特征。主要步骤包括特征图分割、采样位置转换、双线性插值采样和最终输出计算。
这个程序文件 utils.py 是一个用于实现多种深度学习工具函数的模块,主要与 PyTorch 框架相关,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和目标检测任务中使用的 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以下是对代码的逐行解释。

首先,文件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包括 copy、math、numpy 和 torch 及其子模块。torch.nn 和 torch.nn.functional 提供了神经网络构建和操作的功能。

接下来,定义了一个 all 列表,指定了模块公开的接口,表示该模块将提供 multi_scale_deformable_attn_pytorch 和 inverse_sigmoid 这两个函数。

_get_clones 函数用于克隆给定的模块 module,返回一个包含 n 个克隆模块的 ModuleList。这在构建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层时非常有用。

bias_init_with_prob 函数根据给定的先验概率 prior_prob 初始化卷积或全连接层的偏置值。该函数使用了对数几率的计算,返回一个浮点数作为偏置的初始化值。

linear_init 函数用于初始化线性模块的权重和偏置。它根据权重的形状计算一个边界值,并使用均匀分布在该范围内初始化权重和偏置。

inverse_sigmoid 函数计算张量的反 sigmoid 函数。它首先将输入张量 x 限制在 [0, 1] 范围内,然后通过对数运算计算反 sigmoid 值。这个函数在一些特定的模型训练中可能会用到。

multi_scale_deformable_attn_pytorch 函数实现了多尺度可变形注意力机制。该函数的输入包括值张量 value、空间形状 value_spatial_shapes、采样位置 sampling_locations 和注意力权重 attention_weights。函数首先提取输入张量的维度信息,然后将值张量按照空间形状进行分割,得到不同尺度的特征图。

接着,函数计算采样网格,并使用 F.grid_sample 函数从特征图中根据采样位置提取特征。这个过程是通过双线性插值实现的,能够有效地处理不同尺度和位置的特征。

最后,函数将采样得到的特征与注意力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终的输出。输出的形状经过调整,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总体来说,这个模块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工具函数,特别是针对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的实现,为 YOLO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了支持。

源码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码获取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关注、评论啦 、查看👇🏻获取联系方式👇🏻

http://www.dtcms.com/a/333363.html

相关文章:

  • 华为交换机配置文件的相关命令和用法
  • 深入解析五大通信协议:TCP、UDP、HTTP_HTTPS、WebSocket与GRPC
  • Linux:套接字
  • shell脚本实现sha256sum校验并拷贝校验通过的文件
  • 从模拟实现插入去理解AVL树的旋转平衡
  • 波浪模型SWAN学习(1)——模型编译与波浪折射模拟(Test of the refraction formulation)
  • 为什么哈希表(字典)的查询速度有时会突然变慢
  • 2025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制造与维修赛道(中职组)参赛指南
  • 提升化工制造质量的 7 种方法
  • 制造企业仓储管理焕新!金指云 “一物一码” 破解混乱难题,库存成本直降 30%
  • Spring 条件注解与 SPI 机制(深度解析)
  • 焊接机器人保护气体效率优化
  • 0100题解
  • 【大模型评估体系简介】
  • Linux 系统中网络管理
  • 企业现金流综合分析报告
  • Mybatis简单练习注解sql和配置文件sql+注解形式加载+配置文件加载
  • KNN算法:从电影分类到鸢尾花识别
  • Linux运维新手的修炼手扎之第29天
  • C++中的适配器模式:灵活应对接口不兼容问题
  • JSX 与 JavaScript 的关系:从语法糖到生态系统
  • JavaWeb 欢迎页设置详解
  • 从 “碳足迹“ 到 “零碳圈“:上海零碳园区的改造密码
  • 容器技术:轻量虚拟化的未来
  • 状态流程框架(cola-component-statemachine)
  • 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研究
  • GitHub 上 Star 数量前 18 的开源 AI Agent 项目
  • k8s注意事项
  • el-tree 编辑后保持现有展开状态
  • 【多模态大模型】--BLI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