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永久修改开发板的时间(重启开发板也不会失效)
可以用 vi
直接修改时区配置文件来实现永久生效,无需依赖 tzdata
交互式配置工具。以下是具体步骤:
方法:用 vi
直接修改时区配置文件
步骤 1:定位时区配置文件
Linux 系统的时区通常通过 /etc/timezone
(部分系统)或 /etc/localtime
软链接控制。现代 Linux 更常用 /etc/localtime
指向时区数据文件。
时区数据文件路径格式为:
/usr/share/zoneinfo/区域/城市
例如北京时间对应:/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步骤 2:用 vi
或命令修改配置(二选一)
方式 1:直接修改 /etc/timezone
文件(适用于 Debian/Ubuntu 等)
- 用
vi
打开文件:sudo vi /etc/timezone
- 按
i
进入编辑模式,删除原有内容,输入:Asia/Shanghai
- 按
Esc
退出编辑,输入:wq
保存退出。
方式 2:创建 /etc/localtime
软链接(通用方法)
如果系统没有 /etc/timezone
,或上述方法不生效,可直接创建软链接指向北京时间的时区文件:
先删除原有
localtime
配置(若存在):sudo rm -f /etc/localtime
创建软链接(用
vi
也可,但命令更直接,若坚持用vi
可忽略此步,看下方说明):sudo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如果必须用
vi
操作(虽然软链接更适合用ln
命令),可通过vi
确认时区文件路径后,用上述命令执行,vi
在此步骤中主要用于查看文件是否存在:vi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 确认文件存在,按 q 退出 ```*
步骤 3:验证时区是否生效
执行 date
命令查看当前时间是否为北京时间:
date
若显示类似 Thu Aug 14 21:14:17 CST 2025
(CST 即中国标准时间),则修改成功。
总结
用 vi
可通过编辑 /etc/timezone
文件实现时区修改,或结合 ln
命令创建软链接(vi
可辅助确认文件路径)。两种方式均为永久生效,重启后不会失效,且无需依赖 tzdata
交互式工具。
“Asia/Shanghai” 是 时区标识符(Time Zone Identifier),用于在计算机系统、编程语言或应用程序中唯一标识 “中国标准时间(CST,China Standard Time)” 对应的时区。它遵循 IANA 时区数据库(IANA Time Zone Database,又称 tz 数据库) 的命名规范,该数据库是全球主流操作系统(如 Linux、macOS)、编程语言和软件默认采用的时区标准。
具体含义拆解:
- Asia:表示该时区所属的地理区域(大洲),这里指 “亚洲”。
- Shanghai:表示该区域内的代表性城市(或时区锚点),这里以 “上海” 作为中国标准时间的代表。
尽管中国幅员辽阔,但全国统一使用 东八区(UTC+8) 时间,因此用 “Asia/Shanghai” 即可覆盖整个中国的标准时区。
作用与应用场景:
- 系统时区设置:在 Linux 等系统中,通过指定
Asia/Shanghai
可以将系统时间永久设置为中国标准时间(例如修改/etc/timezone
文件或通过timedatectl
命令配置)。 - 编程语言与软件:在 Python、Java 等语言中,通过该标识符可以准确解析或转换时间(例如将 UTC 时间转换为北京时间)。
- 跨平台兼容性:由于 IANA 时区数据库是全球通用标准,使用
Asia/Shanghai
可确保在不同系统、软件中时间处理的一致性,避免因时区命名差异导致的错误。
类似的时区标识符还有:Asia/Tokyo
(日本东京,东九区)、Europe/London
(英国伦敦,零时区)等,均遵循 “区域 / 城市” 的命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