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电脑硬件详解

前几天我的风扇转的很快,而且cpu占用率很高,然后我在想怎么回事,然后就浅浅研究了一下电脑的硬件。

笔记本主板:

image

台式机主板:

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脑硬件详解

电脑的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它们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处理、存储、输入输出等功能。按照功能和作用,电脑硬件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核心处理硬件

这是电脑的 “大脑” 和 “心脏”,负责数据运算、指令执行和系统控制。

  1. 中央处理器(CPU)
  • 功能:电脑的核心运算单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处理数据,决定电脑的运行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 关键参数:核心数(如 4 核、6 核、12 核)、主频(基础运行频率)、睿频(动态加速频率)、缓存大小等。

  • 常见品牌:Intel(酷睿系列、奔腾、赛扬)、AMD(锐龙系列、速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tel品牌公司主要产品: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ark.html#@PanelLabel122139

处理器名称英文表述特点及应用描述(英文)特点及应用描述(中文)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ProcessorsGive your PC a boost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features¹ powered by Intel® Core™ Ultra processors with up to 24 total cores. Unlock new levels of creativity, productivity, gaming, collaboration, and professional - grade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²借助由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 (AI) 功能提升您的个人电脑性能,该处理器最多拥有24个核心。释放创造力、生产力、游戏体验、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级性能和安全性的全新水平。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Intel® Core™ ProcessorsEnjoy optimized gaming, content creation, and productivity and an immersive visual experience with our platform designed for performance and flexibility.通过我们专为高性能和灵活性设计的平台,畅享优化的游戏体验、内容创作和高效办公,以及沉浸式视觉体验。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Intel® Xeon® ProcessorsEnable scalable performance with Intel® Xeon® 6 processors with Performance - cores (P - cores) and Efficient - cores (E - cores) for data centers, servers, the edge, and networking. Prioritize performance for demanding workloads or prioritize efficiency to help reduce costs in scalable environments.借助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通过性能核(P核)和能效核(E核)实现可扩展的性能,适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边缘计算和网络领域。在要求严苛的工作负载中优先考虑性能,或在可扩展环境中优先考虑效率以帮助降低成本。
英特尔®至强®CPU Max系列Intel® Xeon® CPU Max SeriesSatisfy growing compute needs for high -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and AI workloads with this scalable, balanced architecture featuring high - bandwidth memory and up to 56 P - cores.凭借这种具备高带宽内存和多达56个性能核心(P - core)的可扩展均衡架构,满足高性能计算 (HPC) 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英特尔凌动®处理器Intel Atom® ProcessorsGet rugged, power - efficient, consistent performance for industrial use with up to eight E - cores, 32 execution units, and built - in AI capabilities ready for Industry 4.0.凭借多达8个能效核心、32个执行单元以及为工业4.0准备的内置人工智能功能,获得坚固耐用、高能效、稳定一致的工业性能。

这里把酷睿给整理一下:

以下是整理后的表格,清晰呈现英特尔®酷睿™各类处理器信息:

分类处理器名称
按系列/代际 - 基础系列Intel® Core™ processors (Series 1)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第1系列)
Intel® Core™ processors (Series 2)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第2代)
按代际 - 第14代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14th gen) 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第14代)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14th gen) 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第14代)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14th gen) 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第14代)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14th gen) 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第14代)
按代际 - 第13代13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13代英特尔®酷睿™ i9处理器
13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13代英特尔®酷睿™ i7处理器
13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13代英特尔®酷睿™ i5处理器
13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13代英特尔®酷睿™ i3处理器
按代际 - 第12代12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12代英特尔®酷睿™ i9处理器
12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12代英特尔®酷睿™ i7处理器
12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12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12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12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特殊系列Intel® Core™ Processor N - series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N系列
按代际 - 第11代11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11代英特尔®酷睿™ i9处理器
11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11代英特尔®酷睿™ i7处理器
11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11代英特尔®酷睿™ i5处理器
11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11代英特尔®酷睿™ i3处理器
特殊系列Intel® Core™ X - series Processors 英特尔®酷睿™ X 系列处理器
按代际 - 第10代10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十代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
10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十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10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十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10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十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9代9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九代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
9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九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9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九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9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九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8代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9 Processors 第八代英特尔®酷睿™ i9 处理器
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8代英特尔®酷睿™ i7处理器
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八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8代英特尔®酷睿™ i3处理器
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m Processors 第八代英特尔®酷睿™ m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7代7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七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7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七代英特尔®酷睿™ i5处理器
7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七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7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m Processors 第七代英特尔®酷睿™ m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6代6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六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6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六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6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六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6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m Processors 第六代英特尔®酷睿™ m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5代5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五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5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五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5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五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5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M Processors 第五代英特尔®酷睿™ M 处理器
按代际 - 第4代4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7 Processors 第四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
4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s 第四代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
4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3 Processors 第四代英特尔®酷睿™ i3 处理器

i3、i5、i7、i9 是英特尔(Intel)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的四大主流产品定位,主要用于区分处理器的性能等级和目标用户群体。它们在核心数、线程数、缓存大小、频率、功能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以下是具体介绍:

定位与核心差异

处理器型号定位人群核心/线程数(主流型号)主要特点
i3入门级用户、日常办公4核8线程(最新代)基础性能满足网页浏览、文档处理、轻度影音娱乐,性价比高,功耗较低。
i5主流用户、中度生产力6-14核12-20线程均衡的性能与功耗,支持多任务处理、中度游戏、视频剪辑等。
i7高端用户、重度生产力8-16核16-24线程更强的多核心性能,支持专业设计、3A游戏、视频渲染等高强度任务。
i9旗舰用户、极致性能需求10-24核20-32线程顶级的核心数与频率,针对专业工作站、极限超频、4K/8K内容创作等场景。

关键性能区别

  • 核心与线程
    核心数越多,处理器能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i3 起步为 4 核,i9 旗舰型号可达 24 核;线程数通过超线程技术提升(如 6 核 12 线程),进一步增强多任务能力。
  • 频率
    包括基础频率(稳定运行速度)和最大睿频(单核心短时加速速度)。i7/i9 的睿频通常更高,游戏等依赖单核心性能的场景表现更优。
  • 缓存
    高速缓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减少内存访问延迟。i9 的缓存容量最大(如 36MB),i3 最小(如 12MB),影响数据处理效率。
  • 功能支持
    i7/i9 通常支持更快的内存(如 DDR5-5600)、更多 PCIe 通道(如 PCIe 5.0)、雷电接口等,i3 可能在部分功能上简化。

适用场景

  • i3:适合学生、办公族,用于网页浏览、Office 办公、在线课程、轻度小游戏(如《英雄联盟》低画质)。
  • i5:主流家庭用户首选,可流畅运行《绝地求生》《原神》等游戏,处理 1080P 视频剪辑、编程开发等。
  • i7:满足专业需求,如 3A 游戏高画质运行、2K 视频渲染、3D 建模、直播推流等,兼顾性能与效率。
  • i9:面向专业创作者和发烧友,用于 4K/8K 视频制作、复杂的科学计算、多机位直播、极限超频体验等。

AMD公司主要产品:
https://www.amd.com/zh-cn/products/processors/laptop/ryzen-for-business.html#tabs-91dcfb02fa-item-89c06dd63a-tab
AMD的CPU类型可整理为以下表格:

系列名称主要类型适用场景核心线程特点
锐龙(Ryzen)系列Ryzen 3、Ryzen 5、Ryzen 7、Ryzen 9Ryzen 3针对入门级桌面市场;Ryzen 5面向中端桌面市场;Ryzen 7面向高端桌面市场;Ryzen 9为顶级桌面处理器Ryzen 3通常为4核心4线程;Ryzen 5通常有4至6核心和8至12线程;Ryzen 7通常有8至12核心和16至24线程;Ryzen 9通常有12至16核心和24至32线程
速龙(Athlon)系列速龙入门级桌面和轻度办公应用通常具有2至4核心
A系列(APU)A4、A6、A8、A10、A12A4为入门级;A6是中端产品;A8性能更高;A10属于高端;A12具有更高级别图形和处理性能,适用于轻度游戏、多媒体应用和内容创作等集成了CPU和AMD Radeon图形核心,随着型号增大,图形和处理性能逐步提升
霄龙(EPYC)系列霄龙企业级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具有多核心和多线程,适用于虚拟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
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系列线程撕裂者高端桌面和工作站具有大量核心和线程,适用于高性能计算、内容创作和渲染等需求
FX系列FX曾是AMD桌面处理器主力,现逐渐被取代如FX-6300、FX-8350等,具有多核心设计,适用于对多线程有一定需求的桌面应用
皓龙(Opteron)系列皓龙企业级服务器市场主要用于多路服务器领域
炫龙(Turion)系列炫龙移动领域64位移动式处理器,与英特尔同类产品竞争
闪龙(Sempron)系列闪龙入门级市场2004年推出,用以取代钻龙处理器,与英特尔赛扬处理器竞争
  1. 主板(Motherboard)
  • 功能:连接电脑所有硬件的 “平台”,负责硬件之间的通信和供电,集成了各种接口(如 USB、HDMI、PCIe)和芯片组(管理数据传输)。

  • 关键参数:芯片组(如 Intel B760、AMD B650)、CPU 插槽类型(需与 CPU 匹配)、内存插槽数量、扩展接口数量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存储硬件

用于长期或临时存储数据、程序和系统文件。

  1. 内存(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 功能:临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CPU 可直接快速访问,影响电脑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运行流畅度。

  • 关键参数:容量(如 8GB、16GB、32GB)、频率(如 DDR4-3200、DDR5-5600)、类型(DDR4、DDR5)。

  • 特点:断电后数据丢失,速度远快于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存条的种类可根据接口类型、代际、用途、性能等多个维度划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整理:

分类维度具体种类特点与应用场景
接口类型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早期主流内存,已淘汰,常见于2000年代初的电脑,数据传输速率较SDRAM提升一倍。
DDR2 SDRAM2004年后逐渐普及,电压降低(1.8V),带宽提升,支持双通道,用于中期台式机和笔记本。
DDR3 SDRAM2007年起成为主流,电压进一步降低(1.5V),频率更高(800-2133MHz),延迟优化,广泛用于2010年代设备。
DDR4 SDRAM2014年推出,电压1.2V,频率提升至2133-3200MHz(超频可达更高),容量更大(单条最高32GB),目前仍在主流设备中使用。
DDR5 SDRAM2020年后商用,电压1.1V,频率起步4800MHz,支持更高带宽和容量(单条最高128GB),集成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最新的高端台式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早期内存,已淘汰,同步于系统时钟,用于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设备。
用途场景台式机内存(DIMM)采用DIMM接口(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长度较长,通常用于台式机和服务器。
笔记本内存(SODIMM)采用SODIMM接口(Small Outline DIMM),体积小巧,适用于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等便携设备。
服务器内存(ECC内存)支持ECC(Error-Correcting Code,错误校验与纠正)功能,能检测并修复部分数据错误,提升服务器稳定性,常见于DDR4/DDR5服务器平台。
移动设备内存(LPDDR)低功耗版本,如LPDDR4、LPDDR5,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轻薄笔记本等,注重能效比。
性能特性普通内存满足日常办公、娱乐等基础需求,频率和时序为标准规格。
游戏内存(高频内存)更高频率(如DDR4 3600MHz、DDR5 6000MHz)、优化时序,提升游戏帧率和多任务性能,常带散热马甲。
超频内存支持XMP(Extreme Memory Profile)等一键超频技术,需搭配支持超频的主板和CPU使用,适合发烧级用户。
其他分类单通道内存 vs 双通道内存单通道指内存控制器仅与一条内存通信;双通道通过两条内存并行传输数据,带宽提升约一倍,主流平台均支持双通道,需成对安装同规格内存。
Registered内存(带寄存器)主要用于服务器,通过寄存器减少内存控制器负载,支持更大容量内存配置。
Unbuffered内存(无缓冲)用于台式机和普通笔记本,无寄存器,延迟更低,成本相对较低。

不同种类的内存条在兼容性、性能和适用设备上差异较大,选购时需注意与主板、CPU的接口类型(如DDR4/DDR5)、内存频率及容量需求匹配。

  1. 硬盘(存储设备)
  • 固态硬盘(SSD)

    • 功能:基于闪存芯片存储数据,速度极快(读写速度可达几百 MB/s 甚至 GB/s),用于安装系统、常用软件和大型游戏。

    • 关键参数:容量(如 512GB、1TB、2TB)、接口(SATA、M.2 NVMe)、读写速度。

  • 机械硬盘(HDD)

    • 功能:基于机械磁头和磁盘存储数据,容量大(如 2TB、4TB)、价格低,但速度较慢(读写速度约 100-200MB/s),适合存储大量文件(如视频、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机械硬盘的存储容量通常比固态硬盘大,而且价格更为经济实惠,但是传输速度比较慢,和固态硬盘差了十倍左右,然而它也是有优点的,它适合长期保持数据,并且比较稳定,对于不怎么用的数据来说,用机械硬盘是最实惠的。

硬盘的生产商:
台式机硬盘:希捷(Seagate)世界最大的桌面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Westem Digital)
笔记本硬盘有:日立、富士通、三星

三、图形处理硬件

负责图像渲染、视频输出和图形计算,对游戏、设计、视频剪辑等场景至关重要。

  1. 显卡(GPU,图形处理器)
  • 功能:处理图形数据,输出图像到显示器,分为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

    • 独立显卡:独立于 CPU 的硬件,性能强,有独立显存(如 4GB、8GB、16GB GDDR6),适合游戏、3D 建模、视频渲染等。

    • 集成显卡:集成在 CPU 或主板中,无独立显存(共享内存),性能较弱,适合日常办公、网页浏览等轻量场景。

  • 常见品牌:NVIDIA(RTX 系列、GTX 系列)、AMD(Radeon 系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介绍一下N卡:
N卡主要有GeForce、Quadro、Tesla等类型,以下是相关介绍表格:

类型定位常见系列典型型号主要应用场景
GeForce系列消费级,用于游戏和娱乐,也可用于轻度内容创作GeForce 10系列
GeForce 16系列
GeForce 20系列
GeForce 30系列
GeForce 40系列
GeForce 50系列
GTX 1050、GTX 1080 Ti
GTX 1650、GTX 1660 Ti
RTX 2060、RTX 2080 Ti
RTX 3050、RTX 3090 Ti
RTX 4060、RTX 4090
RTX 5060、RTX 5090
游戏娱乐,可进行简单视频剪辑、图形设计等
Quadro系列专业可视化显卡,面向专业设计师等用户NVIDIA RTX Series系列
Quadro RTX Series系列
RTX A2000、RTX A6000
RTX 3000、RTX 8000
3D建模、动画制作、建筑设计等专业图形处理领域
Tesla系列为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设计,用于深度学习等A - Series系列
T - Series系列
V - Series系列
P - Series系列
A10、A100
T4
V100
P4、P40
深度学习、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
TITAN系列追求极致性能,兼具游戏和计算能力/TITAN V高端游戏、专业计算等,现已逐渐停产
MX系列为轻薄本和移动工作站设计,功耗低/MX450轻薄笔记本电脑,满足日常办公和轻度娱乐图形需求

以下是进一步扩展显存容量和类型后的N卡类型表格:

类型定位常见系列典型型号显存容量显存类型主要应用场景
GeForce系列消费级,用于游戏和娱乐,也可用于轻度内容创作GeForce 10系列
GeForce 16系列
GeForce 20系列
GeForce 30系列
GeForce 40系列
GeForce 50系列
GTX 10502GB/4GBGDDR5入门级游戏、日常办公
GTX 1660 Ti6GBGDDR61080P分辨率游戏、轻度视频剪辑等
RTX 20606GBGDDR62K分辨率游戏、中度图形处理任务
RTX 2080 Ti11GBGDDR6高端游戏、专业软件辅助图形处理
RTX 30708GBGDDR62K - 4K分辨率游戏、中度内容创作
RTX 3090 Ti24GBGDDR6X4K分辨率游戏、3D渲染、视频剪辑等专业创作
RTX 4070 Ti12GBGDDR6X2K - 4K分辨率游戏、内容创作
RTX 409024GBGDDR6X4K/8K分辨率游戏、专业内容创作、AI计算等
RTX 50608GB(传闻可升级至12GB)GDDR7游戏、日常图形处理任务,升级后可应对更复杂场景
RTX 5070传闻可从现有容量提升至18GBGDDR7中高端游戏、图形处理任务
RTX 5070 Ti传闻搭载24GBGDDR7高端游戏、较为专业的图形处理工作
RTX 5080 Super传闻显存从16GB增加到24GBGDDR7高端游戏、专业图形设计等
RTX 509032GB(传闻可升级至48GB)GDDR7顶级游戏体验、大型专业图形项目
Quadro系列
(现RTX A系列)
专业可视化显卡,面向专业设计师等用户RTX A系列RTX A20006GB/12GBGDDR6中小型3D建模、CAD设计等
RTX A450020GBGDDR6中等规模的专业图形处理任务,如动画制作中间环节等
RTX A500024GBGDDR6大型3D建模、工业设计等
RTX A600048GBGDDR6影视动画渲染、高端建筑设计可视化等
Tesla系列为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设计,用于深度学习等A - Series系列
T - Series系列
V - Series系列
P - Series系列
T416GBGDDR6边缘计算、轻量级AI推理等
A3024GBGDDR6数据中心推理任务、中等规模AI计算
A80040GB或80GBHBM2e中国市场的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训练等
A10040GB或80GBHBM2e全球范围数据中心,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科学计算等
H10080GBHBM3超大规模模型训练、高端科学计算等
H2096GBHBM3大模型训练等对显存容量和带宽要求极高的场景
TITAN系列追求极致性能,兼具游戏和计算能力(已逐渐停产)/TITAN V12GBHBM2高端游戏、专业计算原型开发等
TITAN RTX24GBGDDR64K内容创作、多任务高性能需求场景
MX系列为轻薄本和移动工作站设计,功耗低/MX4502GB/4GBGDDR5/GDDR6轻薄笔记本电脑日常办公、高清影音播放、轻度游戏
MX5504GB/6GBGDDR6增强型轻薄本图形处理,可支持轻度设计软件使用等

显卡两大芯片生产商:简称为A卡和N卡
(1)A卡:称之为ATI在2006年被美国AMD公司收购(原为加拿大国)以54亿美元获得该公司。此卡的特点:在看高清电影、制图软件及PS制图等图片处理上要好些但A卡的发热量大(配一个好点的风扇。
A卡命名:HD****(四位数)如:HD6850….
(2)N卡:Nvidia(英伟达)公司创立于 1993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此卡特点:玩网络游戏兼容性要好于A卡但同档次显卡,价位也要高于A卡。
N卡命名:(GTX/GTS)***三位数字
现在的AMD把笔记本的显卡集成在cpu里了,但是性能方面还是N卡比较高。
建议如果自己组装台式机用Intel的cpu和N卡独显。
如:GTX650/GTX1080
如何选购显卡:
(1)选择大的生产商(七彩虹、迅景、小景霸……)
(2)看显存大小
(3)看显示芯片(ATI/NVIDIA)

四、输入输出硬件

负责用户与电脑的交互,以及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1. 输入设备
  • 键盘:输入文字和指令。

  • 鼠标:控制屏幕光标,操作界面元素(分机械鼠标、光电鼠标、无线鼠标等)。

  • 其他:摄像头(视频通话)、麦克风(语音输入)、扫描仪(扫描文档)、游戏手柄、手写板等。

  1. 输出设备
  • 显示器:输出图像和文字,是电脑的 “屏幕”。关键参数:尺寸(如 24 英寸、27 英寸)、分辨率(如 1920×1080、2560×1440、4K)、刷新率(如 60Hz、144Hz)、面板类型(IPS、VA、TN)。

  • 音响 / 耳机:输出声音(集成在显示器或独立设备)。

  • 打印机:将电脑中的文档、图片打印到纸质媒介。

五、电源和散热硬件

保障电脑稳定运行和散热,避免硬件因过热或供电不稳损坏。

  1. 电源(PSU)
  • 功能:将市电(220V 交流电)转换为电脑硬件所需的直流电(如 12V、5V、3.3V),为所有硬件供电。

  • 关键参数:额定功率(需满足硬件总功耗,如 500W、750W、1000W)、转换效率(如 80PLUS 铜牌、金牌认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散热系统
  • CPU 散热器:分为风冷(风扇 + 散热鳍片 + 热管)和水冷(水冷头 + 水管 + 冷排 + 风扇),负责给 CPU 降温。

  • 显卡散热器:通常集成在显卡上,由风扇、散热鳍片和热管组成,部分高端显卡采用水冷散热。

  • 机箱风扇:安装在机箱上,辅助排出机箱内的热空气,增强整体散热。

六、其他辅助硬件

  1. 机箱
  • 功能:容纳和保护所有硬件,提供结构支撑,同时影响散热和扩展性(如尺寸是否兼容显卡、主板)。

  • 类型:ATX 机箱(兼容大主板)、MATX 机箱(中等尺寸)、ITX 机箱(迷你尺寸,适合小型主机)。

  1. 网卡
  • 功能:实现电脑联网,分为有线网卡(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和无线网卡(通过 Wi-Fi 或蓝牙连接,部分集成在主板上,部分为独立配件)。
  1. 声卡
  • 功能:处理音频信号,实现声音输入输出,多数集成在主板上,高端需求可使用独立声卡。

总结

电脑硬件的核心逻辑是:CPU 负责运算,主板连接所有硬件,内存临时存数据,硬盘长期存文件,显卡处理图形,电源供电,散热控温,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人机交互。不同硬件的性能和兼容性直接影响电脑的整体表现,选择时需根据使用需求(如办公、游戏、设计)合理搭配。


查看硬件信息的方法:

1.任务管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推荐一款可以查看电脑硬件设备详细信息的软件:
https://valid.x86.fr/(包含电脑端和手机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按下 Win + R 打开 “运行” 对话框,输入 “msinfo32” 后回车,在弹出的 “系统信息” 窗口中,可获取详细的硬件配置、驱动程序及系统环境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来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8024917
https://www.bilibili.com/opus/829883081404973105
https://www.bilibili.com/opus/592117600322841394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938616
https://www.ppmy.cn/news/512989.html?action=onClick
https://blog.csdn.net/VariatioZbw/article/details/108247402
https://post.smzdm.com/p/a5o37kvl/
豆包

http://www.dtcms.com/a/328515.html

相关文章:

  • ZYNQ AXI-GPIO学习——ZYNQ学习笔记8
  • 学习游制作记录(背包UI以及各种物品的存储)8.12
  • kafka 消费者组的概念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消息的点对点和发布/订阅模式?
  • Supabase快速入门与实战指南
  • LangChain 入门学习
  • Spring AI Alibaba - 聊天机器人快速上手
  • SpringAI 使用通义千问进行聊天对话开发
  • 考研复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章-CPU
  • [NoC]Outstanding和Credit的概念详解
  • Fluent Bit 日志合并正则表达式(上)
  • Nginx 高级配置
  • Python训练Day41
  • 基于PAI-ChatLearn的GSPO强化学习实践
  • LLM - 搭建 Grounded SAM 2 模型的视觉检测与分割服务 API
  • CMake笔记:PUBLIC/PRIVATE/INTERFACE的使用
  • FreeRTOS---基础知识6---事件组
  • Effective C++ 条款37:绝不重新定义继承而来的缺省参数值
  • Linux系统编程Day13 -- 程序地址空间
  • Vue3 整合高德地图完成搜索、定位、选址功能,已封装为组件开箱即用(最新)
  • 前端对接豆包AI(vue3+TS版本)
  • 力扣-739.每日温度
  • Leetcode-138. 复制带随机指针的链表
  • AI智能体的“四大支柱”:CAP框架核心层、执行层、约束层、操作层详解​
  • 手机蓝牙无感开锁在智能柜锁与智能箱包中的整体解决方案
  • Iptables 详细使用指南
  • 10-docker基于dockerfile自动制作镜像
  • 计算机网络摘星题库800题笔记 第5章 传输层
  • Ansible 详细笔记
  • _init__.py的作用
  • 电路板的GND与外壳地EARTH通过电容电阻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