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一,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目的

设计单例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这种需求是需要控制某些资源的共享权限,比如文件资源、数据库资源。

  • 为该实例提供一个全局访问节点

相较于通过全局变量保存重要的共享对象,通过一个封装的类对象,通过提供全局访问节点,不仅可以保护全局对象不被覆盖,同时能够将分散的代码封装在一个类中。

实现方式

  • 将默认构造函数设为私有,防止其他对象使用单例的new运算符;
  • 新建静态构造方法作为构造单例对象的构造方法,该方法调用私有构造函数创建单例对象并保存在一个静态变量中,后续所有对该静态方法的调用都会返回该缓存对象。

具体的实现方式又分为饿汉模式和懒汉模式。饿汉模式即在初始阶段就主动进行实例化,即存储单例对象的静态变量在初始化阶段即通过new运算符构建一个单例对象,无论该单例是否有人使用;懒汉模式即在静态构造方法中构造单例对象,且只有在单例对象为空(nullptr)时才会主动构建对象。

但懒汉模式在多线程情况下其实是有缺陷的,如果并发请求,同时调用静态构造方法,则存储单例对象的静态变量会被多次复制,违背的单例的理念。这种情况下用锁来保证同步。但是同步锁使用不当不仅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加锁、解锁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饿汉模式反倒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如果单例迟早要被实例化,那么延迟加载的意义就不大。懒汉模式实现代码如下: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static Singleton* pinstance_;static std::mutex mutex_;protected:Singleton(const std::string value) : value_(value){}~Singleton() {}std::string value_;public:Singleton(Singleton& other) = delete;void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 delete;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const std::string& value);std::string value() const {return value_;}
};Singleton* Singleton::pinstance_{ nullptr };
std::mutex Singleton::mutex_;Singleton* Singleton::GetInstance(const std::string& value)
{if (pinstance_ == nullptr){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tex_);if (pinstance_ == nullptr){pinstance_ = new Singleton(value);}return pinstance_;}
}void ThreadFoo() {// Following code emulates slow initialization.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milliseconds(1000));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FOO");std::cout << singleton->value() << "\n";
}void ThreadBar() {// Following code emulates slow initialization.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milliseconds(1000));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BAR");std::cout << singleton->value() << "\n";
}int main()
{std::cout << "If you see the same value, then singleton was reused (yay!\n" <<"If you see different values, then 2 singletons were created (booo!!)\n\n" <<"RESULT:\n";std::thread t1(ThreadFoo);std::thread t2(ThreadBar);t1.join();t2.join();return 0;
}

http://www.dtcms.com/a/327048.html

相关文章:

  • 在IDEA中设置SQL解析作用域解决无法解析表的问题(详细图解)
  • 《量子雷达》第1章预习2025.8.12
  • C语言(03)——斐波那契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超详细版)
  • 实验-vlan实验
  • C#教程之NPOI读写excel文件XLS,XLSX格式
  • QT第五讲-控件QLineEdit、QSpinBox、QSlider、QScrollBar、QDial、QProgressBar、QLCDNumber
  • MySQL 索引:索引为什么使用 B+树?(详解B树、B+树)
  • 【K8s】K8s控制器——复制集和deployment
  • MySql——B树和B+树区别(innoDB引擎为什么把B+树作为默认的数据结构)
  • 请写一下快速排序算法
  • 多路转接之epoll 【接口】【细节问题】【LT与ET模式】【Reactor】
  • 学习日志32 python
  • 1、JVM内存模型剖析及优化
  • Rocky Linux 10 部署 Kafka 集群
  • 全国产飞腾d2000+复旦微690t信号处理模块
  • 微软发布GPT-5赋能的Copilot:重构办公场景的智能革命
  • 数字孪生重构园区管理效率: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的三重跃迁
  • 亚马逊优惠券视觉体系重构:颜色标签驱动的消费决策效率革命
  • Nginx 启用 HTTPS:阿里云免费 SSL 证书详细图文教程(新手0.5小时可完成)
  • 从基础编辑器到智能中枢:OpenStation 为 VSCode 注入大模型动力
  • 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思维的逻辑回归)
  • 【R语言数据分析开发指南】
  • 读《精益数据分析》:UGC平台的数据指标梳理
  • 【跨服务器的数据自动化下载--安装公钥,免密下载】
  • TinyVue表格重构性能优化详解
  • STL容器的使用时机
  • Appium+Python 实现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从基础到实战
  • STFT、log-mel、MFCC 的区别
  • 梳理一下实现3D显示的途径有哪些?
  • QT(概述、基础函数、界面类、信号和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