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的在线学习
推荐系统的在线学习技术是应对实时数据更新、用户兴趣动态变化、新物品冷启动等场景的核心手段,其核心目标是让推荐模型能够实时或准实时地从新数据中学习,持续优化推荐效果。与离线学习(批量处理历史数据、定期更新模型)相比,在线学习更强调对 “当下” 用户行为的响应。
一、推荐系统在线学习的核心挑战
在线学习需平衡 “实时性”“准确性”“稳定性” 三者的关系,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 数据漂移(Concept Drift):用户兴趣、物品流行度、场景(如季节、热点事件)会随时间变化(如用户从喜欢悬疑剧转向喜剧),模型需快速适应这种变化。
- 计算效率:实时数据通常是高并发的流式数据(如每秒百万级用户点击),模型更新需轻量、高效,避免延迟影响用户体验。
- 探索与利用(Exploration-Exploitation):需平衡 “推荐已知高回报物品(利用)” 和 “尝试新物品 / 新兴趣(探索)”,避免推荐 “信息茧房”。
- 模型稳定性:实时更新可能因噪声数据(如误点击)导致模型波动,需避免推荐质量骤降。
- 冷启动:新用户 / 新物品缺乏历史数据,需快速通过少量交互数据完成建模。
二、推荐系统在线学习的关键技术
根据模型更新方式和原理,在线学习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基于梯度的在线优化算法
这类方法通过实时接收用户反馈(如点击、停留时间),用梯度下降类方法逐样本或小批量更新模型参数,核心是将离线的批量优化转化为在线的增量优化。
在线梯度下降(Online Gradient Descent, OGD) 原理:对每个新样本(用户 - 物品交互),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并用梯度更新模型参数(如用户 / 物品嵌入向量),公式为:\(w_{t+1} = w_t - \eta_t \cdot \nabla L(w_t, x_t, y_t)\) (\(w_t\)为 t 时刻参数,\(\eta_t\)为学习率,L为损失函数,\(x_t, y_t\)为 t 时刻样本特征和标签)。 特点:轻量高效,适合低维模型(如线性模型);但高维模型(如深度学习)可能因梯度计算量大导致延迟。
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的在线化 原理:离线 SGD 是批量随机采样更新,在线 SGD 则直接用实时产生的样本(无需存储)逐次更新,可视为 OGD 的特例。 优化:通过 “学习率衰减”(如\(\eta_t = \eta_0 / \sqrt{t}\))避免参数震荡,或用 “动量(Momentum)” 加速收敛。 适用场景:推荐系统中的召回 / 排序阶段的线性模型(如 LR、FM)。
2. 多臂老虎机(Multi-Armed Bandit, MAB)及扩展
MAB 是专门解决 “探索 - 利用” 问题的框架,核心是通过概率策略动态选择 “臂”(物品),并根据反馈更新策略,适合冷启动和实时推荐。
基础 MAB:
- 每个 “臂” 对应一个物品,拉动臂的收益为用户是否点击(1/0)。
- 策略目标:最大化长期累积收益(即让用户更多点击)。
经典 MAB 算法:
- ε- 贪心(ε-Greedy):以 1-ε 概率选当前收益最高的臂(利用),以 ε 概率随机选臂(探索)。优点:简单易实现;缺点:探索效率低(随机选臂可能浪费资源)。
- Upper Confidence Bound(UCB):优先选择 “收益上限高” 的臂(即 “可能被低估的臂”),公式为 \(UCB(a) = \bar{r}(a) + c \cdot \sqrt{\ln t / n(a)}\)(\(\bar{r}(a)\)为臂 a 的平均收益,n (a) 为被选中次数,c 为探索系数)。优点:探索更有针对性;缺点:对噪声数据敏感。
- Thompson Sampling(TS):为每个臂假设一个收益分布(如 Beta 分布),每次根据分布采样选臂,再用反馈更新分布。优点:适合稀疏反馈场景;缺点:分布假设可能与实际不符。
扩展 MAB(适应推荐场景):
- Contextual MAB:结合用户 / 物品特征(上下文)动态调整策略(如不同用户群体用不同 MAB 参数),更贴合推荐系统的个性化需求。
- Combinatorial MAB:解决 “推荐列表(多个物品)” 的选择问题(而非单物品),需考虑物品间的协同效应。
3. 增量式模型更新技术
针对复杂模型(如矩阵分解、深度学习),直接重新训练成本高,因此需设计 “增量更新” 机制,仅用新数据调整部分参数,而非全量重训。
增量矩阵分解(Incremental Matrix Factorization) 矩阵分解是推荐系统中常用的协同过滤方法(将用户 - 物品交互矩阵分解为用户矩阵U和物品矩阵V)。离线训练时需全量数据,在线增量更新则通过新交互(如用户 u 点击物品 v)调整\(U_u\)和\(V_v\):
- 原理:新交互\((u, v)\)会产生误差\(e = r_{uv} - U_u \cdot V_v\)(\(r_{uv}\)为实际反馈),通过梯度下降微调\(U_u\)和\(V_v\):\(U_u' = U_u + \eta \cdot e \cdot V_v\),\(V_v' = V_v + \eta \cdot e \cdot U_u\)。 优点:仅更新涉及的用户和物品向量,计算量小;缺点:长期增量更新可能导致参数偏移(需定期用离线数据校准)。
增量深度学习(Incremental Deep Learning) 针对深度模型(如 DeepFM、Transformer),在线更新需避免全量重训:
- 冻结底层参数(如 embedding 层、CNN 特征提取层),仅更新顶层分类 / 回归层(利用新数据微调);
- 对新用户 / 物品,动态生成 embedding(如用预训练的通用 embedding 初始化,再用少量交互微调)。 适用场景:短视频推荐(如抖音)的实时排序,用深度模型捕捉复杂特征,同时通过增量更新适应热点变化。
4.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与在线推荐
强化学习通过 “智能体(Agent)与环境(用户)的实时交互” 学习策略,适合长期序列推荐(如用户多步行为的连贯推荐)。
核心框架:
- 状态(State):当前用户特征、历史行为、候选物品集;
- 动作(Action):推荐一个物品列表;
- 奖励(Reward):用户对推荐的反馈(如点击、购买、停留时长);
- 策略(Policy):根据状态选择动作的概率分布(如用 PPO、DQN 等算法优化)。
优势:能建模 “推荐 - 反馈” 的长期影响(如推荐一个低即时点击但高长期留存的物品),避免短视性;
挑战:奖励信号稀疏(多数用户无反馈)、训练不稳定(实时交互数据噪声高)。
三、在线学习的工程实践要点
混合架构:离线预训练 + 在线微调 纯粹在线学习难以处理复杂特征和长期模式,因此主流系统采用 “离线模型生成候选集(如召回阶段用协同过滤)+ 在线模型实时排序(如用 LR 或轻量 NN)”,兼顾准确性和实时性。
实时数据处理 用流式计算框架(如 Flink、Kafka Streams)处理实时用户行为(点击、滑动、停留),过滤噪声(如误点击)后,触发模型更新。
模型更新频率
- 高频更新(毫秒级):适用于排序层轻量模型(如 LR),直接响应实时行为;
- 低频更新(分钟级):适用于召回层复杂模型(如矩阵分解),避免资源浪费。
效果评估 在线环境中难以用离线指标(如 RMSE)评估,需通过 A/B 测试监测核心指标:点击率(CTR)、转化率(CVR)、用户停留时长、多样性(避免信息茧房)。
避免反馈循环 若模型过度依赖实时点击,可能导致 “推荐→用户点击→更推荐” 的闭环,忽略潜在兴趣。需通过探索策略(如 MAB)或人工干预打破循环。
四、应用场景举例
- 短视频推荐(如抖音):用在线 MAB 和轻量 NN 实时调整推荐列表,根据用户滑动速度、停留时长更新兴趣模型,适应秒级变化的热点。
- 电商实时推荐(如淘宝):离线用协同过滤生成候选商品,在线用 LR 结合实时搜索词、加购行为排序,响应用户即时需求。
- 新闻推荐(如今日头条):用增量矩阵分解处理新文章,结合 Contextual MAB 平衡热点新闻和个性化兴趣,应对小时级的事件变化。
总结
推荐系统的在线学习技术是 “实时性” 与 “准确性” 的平衡艺术,核心是通过轻量优化算法、探索策略和混合架构,让模型快速适应动态环境。未来趋势将结合强化学习和大语言模型(LLM),进一步提升长周期推荐和复杂兴趣建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