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4 地级市、上市公司“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DID
2010-2024 地级市、上市公司“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DID.zip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401_84585615/90469566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401_84585615/90469566
该数据集聚焦2010至2024年间我国“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政策实施效果,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政策对地级市及上市公司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数据涵盖80个试点城市(如深圳市、苏州市等)及关联上市公司,通过整合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公共服务优化等关键指标,量化政策在促进信息消费、提升民生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研究时段覆盖政策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为分析政策长期效应提供面板数据支持。
数据集包含两类核心字段:地级市维度涉及行政区划代码、所属省份、经纬度坐标、试点状态(是否入选)及年份标识;上市公司维度则包括股票代码、注册地、上市状态及试点关联性标识。数据源自国家发改委公开文件、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及上市公司年报,确保指标一致性。例如,试点城市名单依据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覆盖公共服务、健康医疗等十大领域。
参考文献:何雨可, 牛耕,逯建,赵国昌.数字治理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41 (01): 47-66.
该数据对公共政策评估、区域经济研究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为DID模型提供标准化处理组与对照组划分依据,支持政策净效应分析,如信息惠民对城市创业活力、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二,通过地理信息与时间维度结合,可进一步探索政策扩散效应或空间溢出特征;其三,上市公司数据为微观层面研究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ESG表现等议题提供实证基础。研究者可结合配套文献(如《数字治理与城市创业活力》)深化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