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数组合学7.14(对偶 RSK 算法)

7.14 对偶 RSK 算法

存在 RSK 算法的一种变体,其与乘积 ∏i,j(1+xiyj)\prod_{i,j}(1 + x_{i}y_{j})i,j(1+xiyj) 的关系类似于 RSK 算法本身与 ∏i,j(1−xiyj)−1\prod_{i,j}(1 - x_{i}y_{j})^{-1}i,j(1xiyj)1 的关系。我们称此变体为对偶 RSK 算法并记为 A⟶RSK∗(P,Q)A \overset{\text{RSK}^*}{\longrightarrow} (P, Q)ARSK(P,Q)。 矩阵 AAA 现在是一个有限支撑的 (0,1)(0, 1)(0,1)-矩阵。像之前一样构造双行数组 wAw_{A}wA。 对偶 RSK 算法的执行过程与 RSK 算法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元素 iii 撞出的是最左边 ≥i\geq ii 的元素,而不是最左边 >i> i>i 的元素。(特别地,对于置换矩阵,RSK 和 RSK* 是一致的。)由此可得 PPP 的每一行都是严格递增的。

7.14.1 例子

A=[101010101001010]A = \begin{bmatrix} 1 & 0 & 1 \\ 0 & 1 & 0 \\ 1 & 0 & 1 \\ 0 & 0 & 1 \\ 0 & 1 & 0 \end{bmatrix}A=101000100110110


wA=(11233451321332)w_{A} = \begin{pmatrix} 1 & 1 & 2 & 3 & 3 & 4 & 5 \\ 1 & 3 & 2 & 1 & 3 & 3 & 2 \end{pmatrix}wA=(11132231334352)

由对偶 RSK 算法得到的数组 (P(1),Q(1)),…,(P(7),Q(7))(P(1), Q(1)), \ldots, (P(7), Q(7))(P(1),Q(1)),,(P(7),Q(7)),其中 (P,Q)=(P(7),Q(7))(P, Q) = (P(7), Q(7))(P,Q)=(P(7),Q(7)),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14.2 定理

对偶 RSK 算法建立了有限支撑的 (0,1)(0,1)(0,1)-矩阵 AAA 与满足以下条件的对 (P,Q)(P,Q)(P,Q) 之间的双射:P′P^{\prime}PPPP 的转置)和 QQQ 是半标准 Young 表 (SSYT),且 sh⁡(P)=sh⁡(Q)\operatorname{sh}(P)=\operatorname{sh}(Q)sh(P)=sh(Q)。此外,col⁡(A)=type⁡(P)\operatorname{col}(A)=\operatorname{type}(P)col(A)=type(P)row⁡(A)=type⁡(Q)\operatorname{row}(A)=\operatorname{type}(Q)row(A)=type(Q)

定理 7.14.2 的证明类似于定理 7.11.5 的证明,故省略。

正如我们从普通 RSK 算法得到 Cauchy 恒等式 (7.44) 一样,我们有以下结果,称为对偶 Cauchy 恒等式

7.14.3 定理

我们有
∏i,j(1+xiyj)=∑λsλ(x)sλ′(y).\prod_{i,j}(1+x_{i}y_{j})=\sum_{\lambda}s_{\lambda}(x)s_{\lambda^{\prime}}(y).i,j(1+xiyj)=λsλ(x)sλ(y).

定理 7.14.3 的一个重要推论是 ωsλ\omega s_{\lambda}ωsλ 的求值。首先我们需要观察 ω\omegaω(作用于 yyy 变量)对乘积 ∏i,j(1+xiyj)\prod_{i,j}(1+x_{i}y_{j})i,j(1+xiyj) 的影响。

7.14.4 引理

ωy\omega_{y}ωy 表示仅作用于 yyy 变量的 ω\omegaω(因此我们将 xix_{i}xi 视为与 ω\omegaω 交换的常数)。则
ωy∏i,j(1−xiyj)−1=∏i,j(1+xiyj).\omega_{y} \prod_{i,j}(1-x_{i}y_{j})^{-1} = \prod_{i,j}(1+x_{i}y_{j}).ωyi,j(1xiyj)1=i,j(1+xiyj).

证明。我们有
ωy∏i,j(1−xiyj)−1=ωy∑λmλ(x)hλ(y)(由命题 7.7.4)\omega_{y} \prod_{i,j}(1-x_{i}y_{j})^{-1} = \omega_{y} \sum_{\lambda} m_{\lambda}(x)h_{\lambda}(y) \quad \text{(由命题 7.7.4)}ωyi,j(1xiyj)1=ωyλmλ(x)hλ(y)(由命题 7.7.4)
=∑λmλ(x)eλ(y)(由定理 7.6.1)= \sum_{\lambda} m_{\lambda}(x)e_{\lambda}(y) \quad \text{(由定理 7.6.1)}=λmλ(x)eλ(y)(由定理 7.6.1)
=∏i,j(1+xiyj)(由命题 7.4.1).□= \prod_{i,j}(1+x_{i}y_{j}) \quad \text{(由命题 7.4.1)}. \quad \square=i,j(1+xiyj)(由命题 7.4.1).

另一种证明可以通过将乘积 ∏i,j(1−xiyj)−1\prod_{i,j}(1-x_{i}y_{j})^{-1}i,j(1xiyj)1∏i,j(1+xiyj)\prod_{i,j}(1+x_{i}y_{j})i,j(1+xiyj) 按幂和对称函数展开(等式 (7.20) 和 (7.21))并应用命题 7.7.5 给出。

7.14.5 定理

对每个 λ∈Par⁡\lambda\in\operatorname{Par}λPar,我们有
ωsλ=sλ′.\omega s_{\lambda}=s_{\lambda^{\prime}}.ωsλ=sλ.

证明。我们有
∑λsλ(x)sλ′(y)=∏i,j(1+xiyj)(由定理 7.14.3)\sum_{\lambda}s_{\lambda}(x)s_{\lambda^{\prime}}(y) = \prod_{i,j}(1+x_{i}y_{j}) \quad \text{(由定理 7.14.3)}λsλ(x)sλ(y)=i,j(1+xiyj)(由定理 7.14.3)
=ωy∏i,j(1−xiyj)−1(由引理 7.14.4)= \omega_{y} \prod_{i,j}(1-x_{i}y_{j})^{-1} \quad \text{(由引理 7.14.4)}=ωyi,j(1xiyj)1(由引理 7.14.4)
=ωy∑λsλ(x)sλ(y)(由定理 7.12.1)= \omega_{y} \sum_{\lambda} s_{\lambda}(x)s_{\lambda}(y) \quad \text{(由定理 7.12.1)}=ωyλsλ(x)sλ(y)(由定理 7.12.1)
=∑λsλ(x)ωy(sλ(y)).= \sum_{\lambda} s_{\lambda}(x) \omega_{y} \left( s_{\lambda}(y) \right).=λsλ(x)ωy(sλ(y)).
在两边取 sλ(x)s_{\lambda}(x)sλ(x) 的系数。由于 sλ(x)s_{\lambda}(x)sλ(x) 是线性无关的,我们得到 sλ′(y)=ωy(sλ(y))s_{\lambda^{\prime}}(y) = \omega_{y} \left( s_{\lambda}(y) \right)sλ(y)=ωy(sλ(y)),或者简写为 sλ′=ωsλs_{\lambda^{\prime}} = \omega s_{\lambda}sλ=ωsλ□\quad \square

稍后(定理 7.15.6)我们会将定理 7.14.5 推广到斜 Schur 函数。

在命题 7.7.5 之后我们提到过,ω:Λn→Λn\omega:\Lambda^{n}\to\Lambda^{n}ω:ΛnΛn 的特征多项式等于 (x2−1)o(n)(x−1)k(n)(x^{2}-1)^{o(n)}(x-1)^{k(n)}(x21)o(n)(x1)k(n),其中 o(n)o(n)o(n)Sn\mathfrak{S}_{n}Sn 中奇共轭类的数量,而 k(n)k(n)k(n)nnn 的自共轭分拆的数量。特别地,特征值 111 的重数超过特征值 −1-11 的重数 k(n)k(n)k(n)。这个事实也是定理 7.14.5 的直接推论。因为如果 λ≠λ′\lambda\neq\lambda^{\prime}λ=λ,那么 ω\omegaωsλs_{\lambda}sλsλ′s_{\lambda^{\prime}}sλ 互换,对应一个特征值 111 和一个特征值 −1-11。剩下的是 k(n)k(n)k(n) 个满足 λ=λ′\lambda=\lambda^{\prime}λ=λ 的特征向量 sλs_{\lambda}sλ,其对应的特征值为 111

http://www.dtcms.com/a/318115.html

相关文章:

  • 四、Envoy动态配置
  • 工业协议转换终极武器:EtherCAT转PROFINET网关的连接举例
  • 直播SDK商业化 vs 开源路线:工程稳定性、成本与演进能力全对比
  • 嵌入式开发学习———Linux环境下IO进程线程学习(五)
  • Flink CDC如何保障数据的一致性?
  • 云计算一阶段Ⅱ——12. SELinux 加固 Linux 安全
  • Dart语言“跨界”指南:从JavaScript到Kotlin,如何用多语言思维快速上手
  • Pipeline功能实现Redis批处理(项目批量查询点赞情况的应用)
  • Typescript入门-类型讲解
  • django object.create之后返回id
  • 【音视频】ALSA详细介绍
  • 从单枪匹马到联盟共生:白钰玮的IP破局之路​
  • 最新windows安装git(保姆及教程)
  • Python 高阶函数:用函数玩出花样
  • gpt-oss openai开源大模型
  • MCP 协议:AI 时代的 “万能转接头”,从 “手动粘贴” 到 “万能接口”:MCP 协议如何重构 AI 工具调用规则?
  • C++11之智能指针
  • springboot项目justAuth扩展第二个小程序
  • clock_adjtime、clock_getres、clock_gettime、 clock_nanosleep、clock_settime 系统调用及示例
  • 【面试八股总结】线程/进程同步问题
  • 概率/期望 DP Let‘s Play Osu!
  • 【数论】素数
  • Vue3入门到精通: 1.2 Vue3响应式系统深度解析
  • go与grpc
  • 网站、域名、IP在什么场景下需要备案
  • Linux之Shell脚本基本语法
  • InfluxDB 集群部署与高可用方案(二)
  • 基于vue的财务管理系统/基于php的财务管理系统
  • 02.【数据结构-C语言】顺序表(线性表概念、顺序表实现:增删查、前向声明、顺序表实现通讯录项目:增删改查、通讯录数据导入及保存到本地文件)
  • <form> + <iframe> 方式下载大文件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