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TOGAF概念之三
导读:学习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开放组架构框架)相关概念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它为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实践提供了标准化方法论、跨领域协同框架、战略落地工具,并能显著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竞争力。
21. 架构治理
定义 | 是对企业架构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是一个关系结构确定的决策过程 |
三要素 | 架构委员会 、架构契约 、架构合规性 |
层级 | 公司/技术/架构 (在企业层面被管理和控制)/IT 治理 |
治理原则 | 纪律: 遵守流程 、规程 、权限结构 透明: 所有实施行动接受检查 独立: 所有流程 、决策 、机制的制定, 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冲突 问责: 可识别群体拥有授权, 并对其行为负责 责任: 契约各方要对组织和利益相关者负责 |
22. 架构委员会
定义 | 负责监督架构治理策略实施的人员 |
代表 | 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 |
组成 | 决策者 |
主要职责 | 为所有架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 确保子架构之间的一致性 确立组件复用的目标 执行架构合规性 为超出范围的决策提供能力升级支持 保持架构能力 负责变更管理 |
23. 架构契约
定义 | 开发合作伙伴与发起人就架构可交付物 、质量和适用性达成的协议。 |
作用 | 建立契约并确保需求按照记录的方式得到实施。 持续监测所有架构相关活动的完整性 、变更 、决策和审计 符合架构原则 、标准和要求 识别风险 确保在架构制品的开发和使用上可问责 、负责任并遵守纪律 |
架构契约与 ADM | A 阶段的架构工作声明实际上是架构契约 BCD 阶段的领域架构可通过架构契约外包 架构实施可以在 F 阶段结束, G 阶段开始通过架构契约外包 |
24. 架构工作声明:
架构开发周期的范围和方法: 将用于完成整个架构开发周期的计划。
TOGAF的架构开发周期通过ADM的10阶段循环,为企业提供从战略到执行的全链条支持。其范围覆盖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四维架构,支持全生命周期迭代规划;方法上结合标准化流程与灵活性调整,适配不同规模和行业需求。
25. 架构工作请求:
从发起组织发送到架构组织的文件: 用于触发架构开发周期的开始。
从发起组织发送至架构组织的文件(如AWS、架构愿景文档、BRD)是触发ADM周期的关键输入,其核心价值在于:
- 明确方向:定义架构开发的目标、范围及约束条件。
- 对齐战略:确保架构与业务战略、技术投资重点一致。
- 减少风险:通过标准化文件管理利益相关者期望,避免需求变更导致的返工。
26. 架构定义文档:
项目进展过程中为重要的相关信息创建的架构制品可交付物容器;跨全部架构领域, 考察所有架构状态 - 基线/过渡/目标。
架构制品可交付物容器的核心设计原则
- 领域全覆盖
- 包含四大架构领域:业务架构(Business Architecture)、数据架构(Data Architecture)、应用架构(Application Architecture)、技术架构(Technology Architecture)。
- 每个领域下细分子领域(如数据架构包含数据模型、数据流、数据治理)。
- 状态三维度
- 基线架构(As-Is):当前架构状态,反映现状痛点。
- 过渡架构(To-Be Transition):分阶段演进路径,明确里程碑与依赖关系。
- 目标架构(To-Be Target):最终理想状态,与业务战略对齐。
- 可追溯性与一致性
- 通过唯一标识符(如ID)关联不同领域的制品,确保跨领域分析时数据一致。
- 支持版本控制,记录架构演进历史。
- 可访问性与协作
- 采用集中式存储(如企业架构工具:ArchiMate、Enterprise Architect)或协作平台(如Confluence),支持多角色(架构师、业务代表、IT团队)协同编辑与查看。
容器结构:分层分类模型
1. 顶层:架构领域分类
架构领域 子领域示例 核心制品类型 业务架构 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业务能力 业务流程模型、组织结构图、业务能力地图 数据架构 数据模型、数据流、数据治理 概念/逻辑/物理数据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应用架构 应用组件、接口、交互关系 应用组件图、接口规范、服务目录 技术架构 基础设施、技术栈、部署模型 技术栈清单、部署拓扑图、网络架构图 2. 中层:状态维度划分
每个领域下按基线、过渡、目标三状态组织制品:
- 基线制品:描述现状(如“当前业务流程模型”)。
- 过渡制品:定义演进路径(如“阶段1:核心系统云迁移计划”)。
- 目标制品:定义最终状态(如“目标业务能力地图”)。
3. 底层:制品实例与元数据
- 制品实例:具体文件(如PDF、Visio图、Excel表)或模型(如ArchiMate模型)。
- 元数据:包括制品名称、版本、作者、关联领域、状态、审批记录等,支持搜索与过滤。
27. 架构需求/定义规范:
通过一系列定量陈述, 概括说明实施计划如何与架构保持一致
目标一致性:量化指标对齐架构愿景
- 业务目标覆盖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100%的关键业务目标(如“用户注册转化率提升15%”“系统响应时间≤200ms”)均直接映射至架构需求中的业务能力指标,且偏差不超过±5%。
- 示例:
- 架构需求:支持每秒10,000笔并发交易(TPS)。
- 实施计划:Q3完成负载均衡模块开发,Q4通过压力测试验证TPS达10,500(达标率105%)。
- 技术目标达成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90%以上的技术目标(如“API调用成功率≥99.9%”“数据一致性延迟<1秒”)均通过架构定义中的非功能需求(NFRs)量化,并设定明确验收标准。
- 示例:
- 架构需求:数据同步延迟≤500ms(99%分位值)。
- 实施计划:Q2部署Kafka流处理集群,Q3监控显示实际延迟480ms(达标率96%)。
范围一致性:功能与非功能边界量化
- 功能范围覆盖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100%的功能模块均对应架构需求中的功能规格说明(FRS),且功能点完成率与架构定义偏差不超过±3%。
- 示例:
- 架构需求:用户管理模块需支持“多因素认证(MFA)”“角色权限动态分配”。
- 实施计划:Q1完成MFA开发(100%覆盖需求),Q2完成权限分配接口(实际覆盖98%,因遗漏1个边缘场景)。
- 非功能范围约束满足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可扩展性)均通过量化约束条件(如“支持10万用户并发登录”“通过ISO 27001认证”)明确,且满足率≥95%。
- 示例:
- 架构需求:系统需通过PCI DSS合规认证(涉及12项安全控制)。
- 实施计划:Q3完成11项控制实施(满足率91.7%),Q4通过外部审计补全剩余1项(最终满足率100%)。
约束一致性:资源、时间与技术限制量化
- 资源约束匹配度
- 陈述:实施计划中人力、硬件、预算分配与架构定义中的资源约束(如“开发团队≤15人”“云服务器成本≤$5,000/月”)偏差不超过±10%。
- 示例:
- 架构约束:总开发成本≤200万元。
- 实施计划:Q1-Q4实际成本195万元(偏差-2.5%),因采用开源工具替代商业软件。
- 时间约束里程碑达成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关键里程碑(如“架构设计评审完成”“UAT测试通过”)均与架构定义中的时间约束(如“6个月内上线”)对齐,且延迟率≤5%。
- 示例:
- 架构约束:系统需在Q4前完成迁移。
- 实施计划:Q3完成80%迁移,Q4第2周全量上线(延迟率0%,因提前完成测试)。
- 技术约束兼容性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技术选型(如编程语言、数据库、中间件)均符合架构定义中的技术约束(如“必须使用Java 11+”“数据库需支持ACID”),且兼容性验证通过率100%。
- 示例:
- 架构约束:微服务框架需支持Kubernetes部署。
- 实施计划:选择Spring Cloud Kubernetes(验证通过),拒绝不符合要求的Dubbo(因缺乏原生K8s支持)。
质量一致性:验收标准与架构质量模型对齐
- 代码质量达标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代码提交均需通过架构定义中的质量门禁(如“单元测试覆盖率≥80%”“SonarQube严重漏洞=0”),且达标率≥95%。
- 示例:
- 架构需求:核心模块代码复杂度(Cyclomatic Complexity)≤10。
- 实施计划:Q2代码评审显示平均复杂度为9.5(达标率100%),拒绝2个复杂度>15的模块重构。
- 架构合规性检查通过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每个迭代周期均需通过架构合规性检查(如“服务拆分是否符合领域驱动设计(DDD)”“API设计是否符合OpenAPI规范”),且通过率100%。
- 示例:
- 架构需求:所有服务需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 实施计划:Q3发现1个服务违反原则(如同时处理订单和支付),要求立即拆分(最终通过率100%)。
演进一致性:变更管理与架构弹性量化
- 变更请求处理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架构变更请求均需通过量化评估(如“变更成本≤$10,000”“影响范围≤3个服务”),且高风险变更(如核心数据库迁移)拒绝率≥20%。
- 示例:
- 变更请求:将Redis从单机模式改为集群模式。
- 量化评估:成本增加$15,000(超预算50%),性能提升仅10%(ROI<1)。
- 决策:拒绝变更(因成本收益比失衡)。
- 架构弹性指标达成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弹性设计(如自动扩缩容、熔断机制)均需通过架构定义中的弹性指标(如“系统在50%流量激增时自动扩容时间≤1分钟”),且达标率≥90%。
- 示例:
- 架构需求:服务降级时用户无感知率≥95%。
- 实施计划:Q4模拟故障测试显示,98%用户未感知降级(达标率103%)。
监控与反馈一致性:量化指标驱动迭代
- 监控指标覆盖率
- 陈述:实施计划的监控体系需覆盖90%以上架构定义中的关键指标(如服务响应时间、错误率、资源利用率),且数据采集频率≥每分钟。
- 示例:
- 架构需求:微服务调用链追踪覆盖率100%。
- 实施计划:Q3部署SkyWalking,实际覆盖99%(遗漏1个内部工具调用),Q4补全后达100%。
- 迭代反馈响应率
- 陈述:实施计划中所有监控告警均需在≤1小时内触发响应,且根因分析(RCA)完成率100%。
- 示例:
- 监控告警:数据库连接池耗尽。
- 实施计划:15分钟内定位为慢查询导致,30分钟内优化SQL并重启服务(响应时间45分钟,达标率100%)。
28. 架构路线图:
架构路线图是技术团队与业务方对齐目标、规划资源、监控进度的核心工具,它通过结构化分解目标架构为可执行的工作包,并明确时间节点、依赖关系与风险缓冲,最终实现从现状到目标架构的平滑过渡。
展示实现目标架构的工作包及其时间安排,提供对项目进展的可视化跟踪。
核心价值:

案例:背景:某电商企业需从单体架构迁移至云原生,支撑业务从日均10万订单增长至100万订单。

实践指南:

29. 架构合规性:
架构合规性是确保系统设计符合组织战略、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最佳实践的关键过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主动预防、持续监控和透明沟通,降低技术债务、规避合规风险,并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尽早发现错误,保证应用最佳实践,识别标准是否需要调整, 向管理层汇 报项目准备就绪程度, 当识别出重大差距向各方告知。
合规性价值:

架构合规性实施流程:PDCA闭环管理。
架构合规性沟通策略:分层汇报与透明化。
实施建议:

通过系统化实施架构合规性,企业可实现“设计即合规、开发即安全”的目标,将合规成本从“事后修复”转变为“事前预防”,最终提升系统韧性、降低法律风险,并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30. 架构视图:
架构视图(Architectural Views)是架构设计的核心工具,用于从不同角度抽象和展示系统的关键特性,帮助利益相关者(如业务方、开发团队、运维人员)理解复杂系统的不同方面。
对架构的不同展示形式
案例:场景:设计一个支持百万级并发的在线教育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