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知识积累
光伏系统分类:
- 并网系统
- 混合系统
- 离网系统
问:智能电表配合CT应该是能直接监测是否逆流了,当发生逆流了直接给逆变器发控制指令,这样不是更高效吗?还可以减少逆变器的计算压力。那为什么要把功率数据传给逆变器ARM再到DSP再去判断有无逆流呢?
答:当发生逆流以后是控哪个参数,电表不好判断,控制量有控PV,控BAT,控AC等策略。正常情况下,当发生逆流的时候,如果是电池在输出,那就是控电池功率,如果是PV输出控PV。只有DSP自己去控制,才能最快将AC稳定在某一个值达到防逆流效果。
-
隔离型逆变器
内部包含变压器,实现直流输入(光伏板)与交流输出(电网/负载)的电气隔离。
安全性:变压器阻断直流分量注入电网,避免漏电流风险,符合严苛安规(如医疗设备)。
电磁兼容性:变压器滤除高频噪声,提升电能质量(THD<3%)。
- 非隔离型逆变器
无变压器,直流侧与电网直接耦合。
效率优势:省去变压器损耗(工频变压器损耗达2-5%),整机效率可达98%以上。
漏电流问题:光伏板对地寄生电容导致共模漏电流,需额外抑制电路(如三电平拓扑或改进调制策略) -
同一种逆变器不同叫法:混合型储能逆变器、Hybrid、直流耦合储能逆变器
-
交流耦合储能逆变器、PCS、AC-Coupled
二者对比:
直流耦合逆变器(DC Coupling)
能量路径: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DC)直接通过混合逆变器/控制器为电池充电(DC→DC),或转换为交流电(AC)供负载使用。
充电路径:光伏 → 混合逆变器(DC-DC) → 电池(DC)
放电路径:电池(DC) → 混合逆变器(DC-AC) → 负载/电网(AC)
关键设备:集成式混合逆变器(兼具MPPT充电、逆变、并网功能)。
优势:充电仅需1次转换(DC→DC),效率更高(约95%);设备集成度高,节省空间和线缆。
交流耦合逆变器(AC Coupling)
能量路径:光伏直流电先经光伏逆变器转为交流电(AC),再通过储能逆变器转回直流电(DC)为电池充电。
充电路径:光伏(DC) → 光伏逆变器(DC-AC) → 储能逆变器(AC-DC) → 电池(DC)
放电路径:电池(DC) → 储能逆变器(DC-AC) → 负载/电网(AC)
关键设备:独立的光伏逆变器 + 独立的储能逆变器(PCS)。
优势:兼容现有光伏系统,改造灵活;支持微电网快速切换(电网故障时无缝供电